肖彩兰
秋补重在滋阴润燥人人都知道秋冬要进补,但很多人不知道,秋补跟冬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教授指出:“秋补重在平补,滋阴润燥.一上来就大补特补,会加重秋燥,使燥热伤阴.”
作者:凌茜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上世纪70年代,我二十几岁,从高中语文教师的岗位上调到公社干秘书.我们这个公社有67个自然村,四万多人口,根据地理位置,划成了六个片,每个片十几个村.那时候,公社副书记、常委包片,干部驻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两个月难得回一次家,赶上“三夏”“三秋”时节,更是忙得顾不上家.
作者:衣成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从小,妈妈就教我要懂得给予.在待人接物上,妈妈总说:“你去别人家,不能空着手,要有准备.吃的用的,有心想着给人家送去.啥都没有,就别去串门,不要让人觉得你想占别人什么便宜.”
作者:魏蔻蔻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邻居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居然第一天就被校方劝退了.事情是这样的——第一天进幼儿园嘛,小朋友基本都会哭的,但是只有她不哭,老师表扬了她,然后就去哄其他小朋友了.好不容易让孩子们都平静下来,她说了一句:“我们的妈妈不要我们了.”于是场面瞬间失控.
作者: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翻越一米高的窗户,到外面的平台上种菜、养兔,对于88岁的吴致全来说,是每天的“必修课”.吴致全喜欢种莱.离休前,他是石家庄陆军学院(今机械化步兵学院)的教员,住在部队大院里.那时,他就在宿舍门前种过丝瓜.他种的丝瓜藤长到了四层楼高,家人吃不完就送给邻居吃.后来他家搬到了干休所,因为居住面积不大,干休所也没地方,就没再种丝瓜.
作者:兰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结婚那时候,讲究的是“三转一响”,“三转”是指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是收音机.普通工人没几个能凑齐,但起码手表是不能少的.我父亲提前托人给我买手表,临近婚期,总算买回一块表.
作者:郭德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去瑞士看望留学的女儿,顺便拜访朋友赫拉斯.赫拉斯在瑞士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交谈中向我介绍了瑞士的“养老餐”项目.瑞士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全国将近16%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一日三餐便成了首要难题.瑞士政府推出了一项便老措施:每日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营养全面的养老餐.
作者:佟雨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自愈能力与生俱来《史记》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扁鹊带着几个学生路过虢国,他们听到大街小巷都在传太子在早晨鸡叫时忽然死了,不到半天时间,尸体还没有收殓.扁鹊向王宫的侍卫询问过后,说太子没有死,并请求为太子诊断.诊断后,扁鹊在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上扎了针,太子果然苏醒.扁鹊又赶忙调了两种药,在太子腋下熨烫,太子终于完全清醒.
作者:李蕙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前不久,我去美国旅游,顺便看望了定居在芝加哥的姨妈.姨妈正在装修她的中餐馆,忙得团团转.姨妈手头的可用资金不多,她只能想方设法在装修上省钱.我建议姨妈在中餐馆不要修建卫生间,我说出了一大堆理由:一是卫浴设施昂贵,装修成本高;二是餐馆面积很小,进餐的顾客不会很多;三是餐馆旁边就是麦当劳,顾客真的内急了,完全可以选择去麦当劳解决问题……
作者:余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饮食对寿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到底吃什么能够长寿呢?有专家认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一定是合理的,他们一天的饮食当中各种营养比较均衡,有粮食,肉、鱼、蛋、奶、豆制品等至少有一两种,也有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油和盐.实际上,百岁老人的饮食没有那么讲究,大都很随便.
作者:谭敦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好吃的东西,都不大健康.就像花生米,本身油脂就很高,再用油一炸,总有种喝油的感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能让花生米少“吃”油的小方法.把生花生米在啤酒中浸泡20分钟后,剥掉花生米外面的红衣.
作者:文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早晨在菜市场遇到了曾住在我家楼下的邻居刘姨.“你儿子找着对象没有?”我问.“这不,我正准备和你说呢!”刘姨喜滋滋地说,“上个月有人给介绍了一个,那个女孩儿叫苗苗.你没见,她长着一双好看的丹凤眼,笑起来特别迷人.尤其是身材,胖乎乎的,一看就是个有福的人,呵呵!我计划年底就给他们把婚事办了.到时你可得来赏光喝喜酒啊!”
作者:左世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感冒主要靠扛欧美人从来不会把感冒当作无关紧要的小毛病,而是如临大敌.不管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只要稍有症状就需要“隔离与自我隔离相结合”,以免害人害己.在公共场合十分注意这一点,疑似感冒者自己也十分自觉.
作者:陶短房;青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今年78岁,退休多年了.我做了一辈子的产科大夫,见证了无数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难忘的,是1963年到农村卫生院进行医疗支援的那段岁月.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收拾好刚要下班,听见门口有人急切地大喊着:“陈医生!麻烦您,家里有人难产!”当时一个公社只有一个妇产科医生,我既是医生又是护士,一天下来非常疲惫.推开门,是村里的小焦,他焦急万分.人命关天,我立刻拿上药箱和接生用品,跟着他出发了.
作者:陈秀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禽畜之胃,有约定俗成的称呼.譬如,猪、牛等家畜的胃,通称为肚;鸡、鸭等羽毛类家禽的胃,称之为胗.中国人爱吃下水,全世界都知晓.说洋人惧食内脏,饭桌上遇见内脏食物多避之不及,俗称“惧内”,恐怕未必.君不见,许多洋人一到中国,很快入乡随俗,什么下水不下水,只要好吃,来者不拒.我想,洋人不吃猪肚并非习惯使然,而是与他们不会洗濯有关.
作者:潘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为生计铤而走险1976年,村里有两件大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件是,杞花乍开的初春,县里一支工作队踩着残雪进村了,说是来“割尾巴”的.这“尾巴”就是每家自留地种的瓜菜、房前屋后的果树、圈里的猪、笼里的鸡和一切与生产队主业无关的副业.这些“尾巴”都得充公!会后,工作队带领大队、小队干部就动手了,砍树毁秧,捆猪赶羊,整个村子鸡飞狗跳,人心凄惶.
作者:郝峻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里每次做红烧肉时,妈妈都会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说那时候有五指厚的肥膘才是好五花肉,那样做出的红烧肉才正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猪也流行减肥,肥瘦对半的五花肉就已经很难得了.
作者:黄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生在闽南,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小就跟父亲喝起了“铁观音”.后来某次,我到武夷山旅游,顺手从那儿带了一斤“正山小种”.回家一泡,一个人慢慢细品,竟然爱上了红茶,爱上了桐木关,爱上了那千百年传承的红色香韵.
作者:戴高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茄子味甘、性凉,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江浙人称为六蔬,广东人称为矮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等各种.中医说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等症.
作者:黄必胜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