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光;何秋平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后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产毒菌株,主要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及细胞空泡变性毒素(VacA)HP菌株[1,2],这2种毒力型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毒力,其产生的细胞毒素,能导致机体产生免疫答应,从而产生胃黏膜及机体的损害.为此,笔者进一步研究HP产毒菌株CagA、 VacA 与慢性胃病关系,从而为预防和减少多种慢性胃病乃至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润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胎儿大部分畸形都能在产前做出正确诊断.但胎儿唇腭裂由于颜面部结构复杂,同时受胎位以及超声检查者技巧等因素的影响,产前超声诊断困难,而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孕妇迫切需要超声医师产前给予明确诊断.现将我院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孝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了使普通口腔全颌曲面断层X线机能够利用CR-IP成像板进行曝光摄影,通过先进的CR系统后处理实现影像的数字化,我院技术人员经过充分论证、详细设计、分步实践、逐步改进,成功的对普通口腔全颌曲面断层X线机进行了技术改装.整机改装共分2个部分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孙炜;王有生;张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常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慢性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盆腔炎等疾病.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感染人数多及治疗不规范,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对支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1].为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笔者对682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继宏;钟妙容;张芳娣;周爱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逐年增多,血栓形成有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而其后遗症则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因此,除积极治疗外,护理也相当重要.现将我院非手术治疗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科自2010年1至10月期间对95例需要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改良方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5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4例,年龄17~71岁,平均(30±3)岁.其中风湿热73例,梅毒22例.
作者:曾继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淋病.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可寄居于人体并能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它们都可致人体非淋菌性尿道炎[1].近年来,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NGU的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不多.血清抗体检测只能表明HSV曾经感染,不能证实活动性病毒,亦不能做出肯定的病因学关系判断[2].检测抗原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优点,成为现阶段主要的辅助诊断指标.通过对门诊250例NGU患者进行CT、Uu、HSV2抗原的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杨育光;何秋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保障血液质量,提高输血安全性,避免梅毒经输血传播,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献血者梅毒试验应为阴性.笔者对德州市2006-2010年参加无偿献血的148 381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进行了筛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焦方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采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患者4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56岁,平均(43±6)岁.给药6~12 h前服用地塞米松20 mg,给药前30~60 min给予苯海拉明50 mg口服,西米替丁300 mg静脉推注,表阿霉素按75~90 mg/m2给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第1天静脉推注;紫杉醇135~175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第2天静脉滴注维持3 h,化疗时给予水化利尿.每4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输注后并发过敏反应2例(4%),骨髓抑制18例(40%),胃肠道反应33例(73%),脱发45例(100%),神经系统反应19例(42%),窦性心动过速1例(2%),口腔溃疡2例(4%).
作者:张秀华;王明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本研究以笔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创新性方法--有效沟通.1 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
作者:许海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我科自2008年8月开始对CHB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随机对我科110例CHB患者按住院顺序单双号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30~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64例,高中及中专32例,大专以上14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小学及初中30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以上8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小学及初中34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6例.
作者:张麦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无创机械通气是不需要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而进行的辅助机械通气[1].它具有操作简单、无需插管、痛苦轻等优点,能明显减少临床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目前在我科已广泛地应用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戴惠华;丘宇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母乳喂养是科学的喂养方式.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品,它含有供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无机盐等[1].实施母乳喂养,对婴儿与产妇都非常必要.现对2010年1月至12月来我院产前检查且接受孕产期宣教的产妇与急诊因条件限制未接受产前宣教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孕产期宣教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灵霞;岳智玲;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常规开展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结合,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MPN患者的诊断与分型.在骨髓活组织检查的过程中,取材、制片、染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骨髓组织和细胞的观察分析和终的诊断.因此,做好骨髓活检的质量控制,对相关血液病的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艳;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通过彩色多普勒在健康人群中颈动脉的体检筛查,使得许多颈动脉疾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2 073名健康体检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冯华;陈俊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合理药物配伍,充分发挥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真正达到药物配伍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本文将临床经验报告如下.1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B6、普奈洛尔、用氧氯普胺、山梗菜碱、硝酸、硝酸士的宁、罂粟碱、卡那霉素、小诺米星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甲氧胺、回苏灵、阿拉明肌苷注射液、息复欢注射液、用磺酸、培氟沙星配伍后产生沉淀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王丽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及熟练操作的技能,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30例,现将有关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昏迷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40岁16例,41~60岁11例,>60岁3例.根据临床症状和CT诊断,广泛性脑挫裂伤10例,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9例,脑干损伤并颅内血肿8例,颅骨骨折并脑挫裂伤3例.9例在颅脑手术时行气管切开,21例在3 d内行气管切开.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作者:程丽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有关四肢特别是膝关节诸骨的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报道较多,脊柱这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8例椎体隐性骨折和19例椎体骨挫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友坛;高汝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为了解山西省运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运城市2001-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荆红梅;陈淑珍;赵俊霞;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外科技术不断提高,颅内血肿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腔穿刺引流术,术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素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