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仁;郭赛珊;徐惠媛;左萍萍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治疗疗效已经得到肯定,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作者:薛赛琴;姜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刘培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徐凤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疾患,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齐英华;刘瑞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
作者:兰凤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秦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疾病.若并发肛周感染,继发肛瘘形成,术后易引起创面修复延缓,病程较长.
作者:熊亚星;李慈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血管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H-TdR和3H-Pro掺入实验和血管壁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及胶原合成与降解程度;应用Northern印迹和Ⅳ型胶原酶(MMP-2)酶图分析检测MMP-2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可显著抑制bFGF对VSMC的促胶原合成作用,降低血管内皮剥脱大鼠血管壁胶原转换速率,下调MMP-2和骨桥蛋白在体外培养的VSMC及血管壁中的表达水平,抑制VSMC增殖.中药血清去蛋白后对VSMC的影响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通过调节MMP-2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及降低胶原转换速率可抑制和(或)减缓ECM重塑.
作者:韩梅;温进坤;周秀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系列刊物中创办早的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收录的中国医学核心期刊表中排名第一[1] ,说明该刊是本学科中有影响、学术水平高的刊物.
作者:边志英;戎文慧;李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2000年2月-2003年6月使用安卡胶囊同时进行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3例,配对抽取与治疗组临床资料相当的同期单纯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3例,对比观察局部肿瘤消失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妙玲;陈冰;张红杰;于保栓;张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内镜下胆总管Oddi′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结合常规西医方法行术后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变英;雷宇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一般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肾小球对某些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性损伤.
作者:何小萍;顾国龙;朱其秀;蒙木荣;向少伟;赖申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8年1月-2001年10月,我们用清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结果取得与西药治疗相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修安;易昌石;李琳;钟吉富;郑永忠;黄远香;韩五文;周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吴建华;顾菊林;潘炜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u purpura,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肾脏损害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贺;韩子明;杨达胜;陈新德;樊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重,以Ⅳ~Ⅴ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香美;陈以平;谌贻璞;李平;陈建;危成筠;赵宗江;魏日胞;邓跃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神经元缺氧过程p53、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aniel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凋亡模型,加入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应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和p21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显著抑制缺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下调p53和p21基因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元缺氧凋亡有抑制作用,p53和p21基因表达下调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曲宏达;佟丽;沈剑刚;陈育尧;刘晓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临床疗效及对血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82例AR患者随机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治疗组(41例)口服克鼻敏汤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对照组(41例)口服辛芳鼻炎胶囊,疗程为30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取静脉血检测NO和SOD含量,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51%),差异有显著性(χ2=17.704,P<0.01);AR患者血清中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SOD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克鼻敏汤能明显降低血清中NO水平和提高SOD活性(P均<0.01).结论:克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其机理之一可能与降低血清中NO水平和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章诗富;成丽兰;黄迪南;何胜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皂苷(panaxadiol saponin,PDS)和三醇皂苷(panaxtrol saponin,PTS)对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从人参总皂苷进一步分离纯化出PDS和PTS,用体外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技术,观察PDS、PTS对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CFU-E、B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多向祖细胞(CFU-Mix)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PDS(2.5~200μg/ml)可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CFU-E,BFU-E,CFU-GM和CFU-Mix集落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率(%)分别达54.9±6.3、 48.8±5.1、27.6±4.2和48.9±3.9.而PTS在同样浓度时,CFU-E、BFU-E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终浓度为200μg/ml时,CFU-E、BFU-E集落产率为零.在CFU-GM培养中,12.5μg/ml浓度的PTS使集落产率提高(29.7±2.2)%(P<0.05);而100μg/ml和200μg/ml的PTS却出现对CFU-GM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8.6±3.9)%和100%.结论:PDS是总皂苷内促进造血的有效成分,而PTS对红系祖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对粒-单系祖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牛泱平;钱煦岱;王文喜;陈小红;高瑞兰;金锦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缓解后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AML完全缓解(CR)和17例部分缓解(PR)患者服用中药龙蟾慈菇汤每日1剂,羚雄嘌呤散每月7剂,DA(或HA)方案每年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象,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骨髓(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细胞.并随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结果:经本方案治疗后,外周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人数明显增加(治疗前WBC≥4.0×109/L者为46%,Hb≥120g/L者为17%,PLT≥100×109/L者为63%;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70%、46%及85%,P<0.05,P<0.01),骨髓有核细胞容量(vol%)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分别为35.83±28.42、60.46±17.73,P<0.01);HLA-DR细胞也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分别为[(10.55±4.95)%、(14.84±4.94)%,P<0.01];而残留白血病细胞1年来未见增加[治疗前为(5.90±5.09)%,治疗后为(5.82±2.42)%,P>0.05];患者长DFS为123个月.3年生存率(64.15±1.96)%,5年生存率(51.19±16.25)%.结论:本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利于延长AML完全缓解后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期.
作者:苏尔云;陈辉树;韩月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