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赵同峰;张梁;邓华聪

关键词:阿魏酸钠,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灌胃给予SF 110mg/(kg·d),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肾皮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等,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并与正常组和DM模型组作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组大鼠肾重/体重、Ccr、24h尿蛋白、肾皮质ET-1显著升高(均P<0.01),肾脏病理学检查显著异常,TGF-β1和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增高,SF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 SF对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肾脏ET-1的生成,抑制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有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健骨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运用不脱钙骨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胫骨上端组织结构并作形态计量;运用光测弹性仪加力架测定第1腰椎压缩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以及股骨弯曲破坏荷载.结果健骨颗粒能有效提高模型大鼠骨密度、骨小梁面积和骨皮质厚度/髓腔直径比值,提高椎体骨压缩强度极限和股骨弯曲破坏荷载.结论健骨颗粒在增加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的同时,能有效改善骨组织的结构状况,提高骨骼生物力学性能,提高骨质量.

    作者:林燕萍;周瑞祥;郭世明;黄美雅;张安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泰脂安与普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通过观察泰脂安与普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泰脂安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为其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泰脂安组(39例)及普伐他汀组(39例),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泰脂安组,IMT由(1.21±0.17)mm降至(0.91±0.13)mm,FMD由(5.02±0.58)%上升为(8.97±0.39)%,ET-1由(95.93±19.41)ng/L降至(49.35±53.27)ng/L,NO由(42.56±14.12)μmol/L上升至(69.84±21.96)μ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普伐他汀组,IMT由(1.25±0.21)nm降至(0.88±0.32)mm,FMD由(4.90±0.37)%上升为(8.12±0.25)%,ET-1由(89.35±10.02)ng/L降至(47.96±11.05)ng/L,NO由(51.71±9.39)μmol/L上升至(72.93±16.51)μ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泰脂安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与普伐他汀相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戚本玲;成蓓;张俏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研究概况

    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某些血浆蛋白之间的识别、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一大类膜蛋白.它们在受精、胚胎发育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变态反应、损伤修复及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中药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葛红颖;陈利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工作会议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补中益气丸佐治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笔者于2001年9月-2002年8月采用补中益气丸佐治复发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探讨补中益气丸对复发性CA能否延缓或抑制其复发及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晓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味血竭粉治疗癌性溃疡患者108例疗效观察

    体表恶性肿瘤溃破形成顽固性溃疡,临床难以治愈.我们自1996年8月-2002年12月应用单味血竭粉外敷、内服治疗癌性溃疡1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玉龙;范向辉;何宏涛;丁照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熏浴治疗外阴湿疹疗效观察

    笔者对1995-2000年门诊就诊的外阴湿疹患者,用中药熏浴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并与派瑞松外用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建层;蒋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山莨菪碱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件培养液PAI-1蛋白量:用一步凝固法检测HUVEC TF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HUVEC TF和PAI-1的mRNA表达;为了评估上述作用是否通过NF-κB途径而转导,用电泳迁移变动检测法(EMSA)检测HUVEC核提取物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LPS能使HUVECPAI-1蛋白和TF活性及其nRNA表达显著增强,加入山莨菪碱后,LPS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并与山莨菪碱呈量效关系.山莨菪碱能完全阻止LPS致内皮细胞核提取物NF-κB DNA结合活性.结论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拮抗LPS致HUVEC TF和PAI-1的表达.而且这种拮抗作用可能通过NF-κB途径来转导.

    作者:阮秋蓉;宋建新;邓仲端;瞿智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SARS病例报告

    病例简介何某,女性,32岁,香港某医院护士,有SARS患者接触史.2003年4月10日晚,出现发热(38.0℃),恶寒重,头痛,全身困倦,自服止痛西药,症状未有改善.

    作者:曹克俭;何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心脏能荷值及抗凋亡基因bc-2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组织能荷值、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在改良的Euro-Collins心脏保存液(mEC液)中添加红花注射液与单纯nEC液作对照,观察其对保存心脏的心功能、能荷值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红花注射液可改善大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增强bcl-2的蛋白表达.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很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张素清;姜良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农纤肝灵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神农纤肝灵胶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选择20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陵;艾书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火把花根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综合征型和肾病综合征型的治疗作用,并与雷公藤多甙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82例儿童HSPN,分为雷公藤多甙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组,肾炎型单独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或火把花根片治疗,肾病型分别联合泼尼松口服,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尿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glucosaminidase,NAG)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火把花根片组肾炎型完全缓解率58.8%,部分缓解率为41.2%,雷公藤多甙片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效率分别为20.8%、66.7%和12.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火把花根片组肾病型完全缓解率高于雷公藤多甙片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能显著降低HSPN患儿尿蛋白、尿RBP和NAG水平,肾炎型火把花根片治疗组6个月时尿蛋白量低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对儿童HSPN肾炎型和肾病型及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均有显著疗效,其对HSPN肾炎型降尿蛋白效果及总疗效好于雷公藤多甙片.

    作者:周建华;黄爱霞;刘铜林;唐锦辉;匡裕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1995年2月-2003年6月,我科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肝穿刺,肝脓肿内置管抽吸脓液、引流,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6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明溶;洪晓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解郁丸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中药组(解郁丸)28列,对照组(麦普替林)29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药物疗效,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解郁丸对抑郁症治疗有效,愈显率为78.6%,与麦普替林(82.8%)相当(P>0.05);解郁丸与麦普替林治疗后HAMD、SDS和SAS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解郁丸的Asberg副反应量表分数明显低于麦普替林(P<0.01),中药解郁丸疗效指数显著高于麦普替林(P<0.01).结论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

    作者:沈振明;朱美兰;赵安全;于振剑;王丽萍;姜涛;韩毳;权长庚;于江;洪永波;罗和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黄芪多糖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相关黏附分子表达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及相关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黄芪托毒生肌作用与其对伤口愈合中炎症反应作用的关系.方法以黄芪多糖或黄芪多糖加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处理人中性粒细胞(PMN)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用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黄芪多糖对PMN与HUVEC黏附的作用,用Cell-ELISA、APAAP法研究黄芪多糖对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芪多糖作用于HUVEC能明显促进其与PMN的黏附,而作用于PMN未见其作用增强.黄芪多糖与IL-1共同处理HUVEC,能促进IL-1诱导的PMN与HUVEC的黏附增强,且能增加由IL-1、TNF诱导的HUVEC表达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黄芪多糖处理PMN后对黏附分子CD18的表达无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而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伤口愈合中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黄芪托毒生肌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作者:郝钰;邱全瑛;吴珺;王伊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清热法辅助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法与化疗结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医药以益气养阴清热法为基本治法.诱导缓解以DA、HA、MA、IA等联合化疗方案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患者应用维甲酸、亚砷酸治疗.对照组仅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49例(72.1%),部分缓解9例(13.2%),总缓解率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血象及骨髓像均有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升高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数的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均有提高,CD4、CD4/CD8比值的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NK细胞活性的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法辅助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徐瑞荣;曹芳;刘朝霞;李秀荣;齐元富;唐由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及CD36分子表达的关系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笔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又称P10)及CD36(Ⅳ)分子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旨在为本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更好地指导本病的辨证论治.

    作者:李冠勇;冯磊;尹瑜;刘洪普;尹格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火把花根片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对比观察

    2002-2003年,我们将94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bus,OLP)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火把花根片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并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荔梅;戚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bFGFR)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56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急性放射损伤对照组,川芎嗪组.将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小鼠用6.0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吸收剂量率为0.56Gy/min.照射后即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及川芎嗪2mg/只,每天2次,连续13天.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骨髓细胞制备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BMMNC表面bFGFR的表达水平;取单侧肱骨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检测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放射损伤后第3、7、14天,对照组、川芎嗪组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同一时间点川芎嗪组bFGF、bFGF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通过促进骨髓组织中bFGF、BMMNC表面bFGFR的表达加速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可能是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后骨髓造血重建机制之一.

    作者:吴宁;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刘振芳;徐慧珍;路武;谢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卡波糖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改善老年餐后高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合用六味能消胶囊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74例单纯餐后高血糖的老年患者,分为单用阿卡波糖组(对照组)37例和六味能消胶囊合用阿卡波糖组(观察组)37例,治疗1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的餐后血糖(2 h PG)、血压(BP)、血脂、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作用指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 h PG、空腹血糖(FBG)、BMI、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计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阿卡波糖与六味能消胶囊合用不仅可改善餐后高血糖状态,而且明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两药合用后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于文;高燕燕;张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