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柱凝胶卡氏法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与结果分析

夏禾爱;郝建峰

关键词: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卡氏法,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卡氏配血的优越性及常见结果分析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用微柱凝胶卡氏法对380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14例出现配血不相合,其中2例为主侧不相合,12例为次侧不相合,其余主、次侧均为相合.结论:卡氏配血法,清晰明了,结果易判断,敏感性高.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301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给予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301例患者手术前后配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护理效果提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对手术患者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黄金莲;高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134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34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结果:134例患者因护理措施细致,护理配合到位,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对检查过程不能记忆,检查顺利完成.结论: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充分和护理配合默契,为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刘先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结核、乙肝的预防从新生儿做起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24 h卡介苗、乙肝的有效接种率,降低乙肝疫苗第二针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严格执行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手臂接种卡介苗、右手臂接种乙肝疫苗.并且乙肝疫苗第二针在右臂接种.结果:这样有效排除了疫苗相互干扰的因素,摆脱了接种工作中的困惑,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两苗接种率.接种率分别是97%和89%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爱清;董月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10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氯吡格雷组(n=52).对照组(5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5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21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荆,ACEI.21 d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车红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东阿县氟中毒病区改水前后氟斑牙、氟骨症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东阿县20 a来的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经验,将改水前后氟中毒的发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改水降氟是控治氟中毒发病有效的措施.结论:进一步加大改水力度,强化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作者:秦玉达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浅静脉穿刺的方法探讨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它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能达到快速、准确、无痛且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内容,现将近年来如何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方法作一阐述.

    作者:惠绛霞;王翠凤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浅谈饮食指导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恢复期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有效的饮食指导,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8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82例病人在接受正确的饮食指导后康复出院,6例病人因饮食不当,导致再次出血.结论:合理的饮食指导,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恢复,预防再出血.

    作者:林碧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30例疗效观察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近年来,其肠道外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尤其是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小儿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则是缩短病程、降低预后风险的重要步骤,我们对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我院确诊的心肌损害患者30例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江书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中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本文通过对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比较,对其中乙肝感染标志物阳阴性的比较,并深入分析发生中毒性肝损程度与本病轻重的关联,与合并乙肝感染阳性者的关联均呈正相关.提出发生中毒性肝损的比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并警示临床中对出血热患者应重视保护肝功能,减少药物因素,重视肝炎病毒感染史的了解.

    作者:毛苹;邱姣;张晨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目的:帮助手术患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缓解各种心理及疾病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手术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手术期.方法:由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访视,及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对手术患者术前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手术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建立信心,提高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患者改善心境.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结论: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手术患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为顺利度过手术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顾传璧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剑江城市天然游泳场水质卫生及季节变化

    目的:通过对都匀市剑江城市天然游泳场的夏、冬两季水质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解其对开展游泳活动的适宜性及夏、冬两季的季节性特征,并探讨相应的水质卫生保护措施.方法:采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GB厂r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剑江的彩虹桥、跳蹬桥、文峰塔、云宫桥游泳区夏季和冬季水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剑江几个主要游泳区的感官指标和粪大肠茵群数检验表明其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且冬季和春初又优于夏季.结论:剑江水质卫生在夏冬季均完全符合天然游泳场所的要求,并应积极给予保护.

    作者:吴耀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宫腔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的作用.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对照组上环,倍美力及黄体酮胶丸行人工周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实验组则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导尿管,充水3 ml~5 ml,隔日补充1 ml~2 ml,充水量也以病人勉强能耐受为宜,球囊充水总量6ml~8ml,导尿管持续开放1周后拔除.并予宫腔隔日推注己烯雌酚及透明质酸钠,其余上环、人工周期处理与对照组相同.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正常率及月经量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P<0.05),且其治愈率及远期受孕率也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粘连分离术后加用冲水球囊导尿管一周后上环较单纯使用节育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爱清;万亚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分析1997年至2007年我院治疗的243例肠梗阻病人.其中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68例.结果:老年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常是消化道本身或邻近器官器质性病变较早的重要临床表现,常见病变依次为肿瘤,炎症,粪便硬结症,纤维索带.结论:不应把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缓解看成是完全治愈.若症状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大便性状改变和隐血试验阳性,应多方检查,明确病因,及时行决定性治疗.对症治疗会贻误病情.

    作者:吴发庆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VITALABMICRO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日常维护保养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做好维护保养可以大大减少仪器的故障发生率.

    作者:宋萱;程医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产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加强对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及早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积极查找原因,针对病因及时抢救处理,方能有效地减少或制止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产妇死亡.

    作者:王远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降钙素与性激素合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降钙素与性激素合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06年到我院门诊确诊为骨质疏松痘的患者100例,分为3组:性激素组口服安宫黄体酮2 mg(或甲基睾丸酮片5 mg),每天一次;降钙素组:肌注降钙素(密盖息)2 ml,2 d一次;性激素与降钙素合用组口服安宫黄体酮2 mg(或甲基睾丸酮片5 mg)每天一次+降钙素(密盖息)2 ml,肌注,2 d一次,疗程均为30 d,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3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是56.7%、66.7%、92.5%痊愈者随访复发率分别为7.9%,5.8%,2.0%0联合用药组与性激素组和降钙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性激素与降钙素合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服用方便,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孔冰冰;黄元龙;谢惠科;孟家晓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腹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后的护理

    胃底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根治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以开胸为主,开胸手术具有手术风险大,刨伤大,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大,术后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恢复时间长等特点.

    作者:申彦红;张利;贾炜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70岁以上高龄患者围术期麻醉剖析

    目的:分析总结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160例,探讨高龄患者的麻醉特点,提高麻醉成功率.方法:选择AASAⅡ级~Ⅲ级高龄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以低位硬膜外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种麻醉方法,从高龄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探讨高龄患者的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基本原则及特点.结果:手术结束,全部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1例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及评估,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严密监测,及时处理,维护心、肺功能的相对稳定,就会提高高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

    作者:赵汝昌;岳庆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与按压方式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80例门诊病例静脉采血后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与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后的不同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分为规范组(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和改进组(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共80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得出不同按压方法对采血后形成皮下淤血确有影响.结果: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可有效减少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形成.结论:静脉采血后无茵干棉签单独按压方式不当是形成皮下淤血的技术原因之一.

    作者:苏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兴的涉及多专业的边缘学科,治疗适应症几乎遍及临床各学科,据调查,多数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缺乏治疗的配合知识,有的怀疑高压氧的治疗作用,有的担心高压氧会对机体产生损害而不愿接受治疗.

    作者:王晓醒;晋秋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