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叶兰芬;刘强
目的:通过急症治疗手拇指套装撕脱伤82例患者,总结出不同损伤机制、部位、年龄、精神状态的患者佳手术方案.方法:腕掌关节以远皮肤套装撕脱伤,以选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足拇趾皮甲瓣游离移植加游离植皮修复为主;掌指关节以远皮肤套状撕脱伤,以选用游离血管神经足拇趾皮甲瓣修复为主;指间关节以远皮肤撕脱伤以采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双血管神经蒂岛状瓣修复为主;并发指骨部分缺损拇指套状撕脱伤,给予植骨延长后,以选用中环指双血管神经蒂岛状瓣修复为主.结果:在有效保留拇指的完整性及长度的前提下通过选用不同手术方案,恢复拇指功能,同时也提高了拇指外形美观.结论:根据拇指套状撕脱伤损伤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案,尽可能保留拇指的完整性及长度,恢复拇指的功能.
作者:周丽君;张福琴;邓国华;王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收集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肾炎的完整病例,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提出一系列护理措施,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同样疾病的不同患者,配合临床药物,精心实施心理支持及专科护理.结果:12例患者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医护协作,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防止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爱霞;李艳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儿童HBV-DNA及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探讨其应用在儿童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标志物;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综合分析并评价其相互关系及临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125例, 检出125例,检出率100%,含量为5.26×106~2.19×108拷贝/ml,ALT 35例增高,占28%;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55例,15例被检出,检出率为27.3%,含量范围2.53×103~1.29×106拷贝/ml,ALT 10例增高,占18%;HBsAg+、抗HBc+阳性组10例,检出1例,检出率10%,含量3.19×103拷贝/ml.结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组HBV-DNA载量较高,是否与其生理发育不够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有关.抗HBe阳性组相对复制水平较低,与成人差异无显著,HBV-DNA载量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乙肝病毒含量的高低与肝功能受损程度不呈正相关.
作者:杨继青;李祚品;廖明凤;陈丽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脂肪血血浆输入人体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引起受血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热和脂肪栓塞等输血反应.笔者对我市2003年至2006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脂肪血作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辉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其中部分自发破裂,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6年间,共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44例,其中12例发生破裂,11例误诊,误诊率91.67%,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步宁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嗜铬细胞瘤好发于肾上腺髓质或从颅底至骨盆交感神经的任何部位[1].少数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由于分泌儿茶酚胺,故临床表现以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
作者:章安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上消化道溃疡伴出血是一种常见急症之一,本文通过对饮酒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进行调查,发现新疆因海拔高、缺氧、天气寒冷,人们有饮酒御寒的习惯,长期反复大量饮酒而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多见,故强调从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和加强手术护理入手,配合饮食护理、合理用药、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目的.
作者:曹秀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合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42例)与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对照组(38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合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偏瘫,感觉障碍及多种神经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而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志军;叶兰芬;刘强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波依定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本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波依定,5 mg/次,1次/d,倍他乐克片,12.5 mg/次,2次/d;对照组单纯给予波依定,剂量方法同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比较0周、2周、4周、6周和8周血压下降情况,同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下降自身比较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96.15%,与对照组(28.85%和76.82%)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心率下降稳定,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波依定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波依定.
作者:裴星;牛敏;王涛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一起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爆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探讨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流感爆发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输入SPSS数据库、对急性期患者采样进行流感的实验室检测,对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的检出情况,判断西安地区的流感流行趋势,同时探讨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此次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爆发疫情为B型流感爆发.结论:2006年至2007年冬季西安地区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为B型流感病毒,且易于在农村地区发生爆发疫情.采取停课、隔离、积极治疗患者等措施对于及时控制疫情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侯文郁;陈志军;侯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小儿推拿在小儿秋冬季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其中68例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52例不予小儿推拿.结果:小儿推拿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效果显著.结论:治疗无痛苦和副作用,患儿及家长易接受.
作者:原改琴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肛门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肛门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痊愈,肛门平整,大便通畅,无复发现象.结论:做好肛门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光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70例髌股关节MRI扫描,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采用多种扫描序列.结果:5例髌骨软骨正常,Ⅰ期(8例)为软骨内信号减低;Ⅱ期(14例)为软骨不光滑,有局限性信号减低;Ⅲ期(15例)为软骨明显不光整,局部有软骨的缺损;Ⅳ期(28例)软骨缺损同时有骨性关节面侵蚀,表现为信号的异常.结论:MRI对于早期诊断髌骨软化症很有价值,建议采用梯度回波T1WI序列扫描.
作者:宋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诊断及价值.方法:搜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X线、B超及CT表现.结果:腺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有特征性.CT能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膀胱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而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结论:影像学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有较大诊断价值,但确诊仍要靠病理活检.
作者:郏格拉;张保红;赵佳林;刘建中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的重要器官,实验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蛋白或酶水平,即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储备能力,根据各项指标的降低程度、观察动态变化,提示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常玉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我院输血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并经过2 a的应用证明在提高管理效率、大限度地减少输血相关差错、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改进工作质量以及优化操作程序和加强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馨;李文华;安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意义及诊治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对所有患者检测甲状腺功能.结果:66例患者中4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不同程度的减低,在原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甲状腺素20 mg~40 mg,40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COPD病情好转,有2例T3值降低明显,合并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而死亡,余好转.结论:COPD合并甲功不同程度的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缺氧程度有关,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适量应用甲状腺素制剂,可增强呼吸肌、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肺功能,加速COPD急性加重期的好转,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复红;杨德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东阿县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和防氟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东阿县20余年来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工作经验,全面掌握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工作现状及防氟井的使用情况.结果:病区病情控制较好,改水降氟工程停用报废现象严重;防氟井破损较普遍.结论:病区破损防氟井需尽快修缮,为巩固防治成果需有维修资金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作者:秦玉达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糖尿病足(b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1].
作者:黄贤丽;张朝晖;李玉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改良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前、后的子宫输卵管各部展开显示及成功率.方法:68例不孕症患者,常规法34例,单纯仰卧位.改良法34例,仰卧及球管倾斜10°~15° 23例,仰卧及球管倾斜10°~15°及左或右前斜卧位15°左右11例.结果: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改良后,子宫输卵管各部展开显示及成功率,改良后的方法(优等级)明显高于常规法,其二者P<0.05则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变球管的倾斜角度及适当改变患者的体位,可以提高子宫输卵管不同部位的成像质量,子宫输卵管各部展开显示及成功率明显高于改良前的方法.
作者:申炜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