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35例

谢麦棉

关键词:降糖方, 治疗, 型糖尿病, 对照观察, 消渴丸
摘要:1995年8月~1998年5月,笔者用自拟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35例,并与用消渴丸治疗的23例作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缓解吗啡戒断大鼠的心动过速

    目的:建立吗啡戒断大鼠心动过速模型,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其心率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吗啡8天,造成其对吗啡依赖.停药后18~24h给于强度为1mA,频率为2Hz、15Hz、100Hz的电针刺激,记录清醒状态下吗啡戒断大鼠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吗啡戒断大鼠心率显著增快(P<0.01),但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15Hz和100Hz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的心动过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使心率降低分别为13.1%、13.4%,P<0.01),而2Hz无抑制作用.结论:临床使用经皮电刺激降低阿片依赖患者心动过速的治疗作用可以在大鼠模型中得到重复.

    作者:喻允国;崔彩莲;于吉人;韩济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真正尝到了中西医结合的甜头

    1958年,湖南农村麻疹、白喉等急性传染病流行,湖南医学院师生组成若干医疗队到农村除害治病.我担任医疗队队长,带领30余人到茶陵县下乡巡回医疗.

    作者:杨蕴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规范化探讨

    利用给药后血清的特殊药理活性检测以观察药物(包括中药)作用已有长久历史,但作为观察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作用的常规则刚起步,历时近10年,日本和我国的一些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结果,表明其不失为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但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性.在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的实验研究中,含药血清的制备技术的规范化研究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其中包括给药天数、给药次数、给药剂量、采血时间、含药血清的灭活与保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探讨.

    作者:杨彦芳;王玉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1).1995~1997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42例,并与用单纯西医治疗的39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乐巧;徐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1993~1998年,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130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史亦谦;邓旻;虞荣喜;罗秀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airway allergic inflammation,AAI),AAI是引起支气管哮喘患者可逆性气道通气障碍、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的主要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迟发相反应与AAI关系密切,比速发相反应更为有意义.

    作者:李霁;董竞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穿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4例

    1998年1~12月,我院用穿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4例,并与用病毒唑治疗的14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包勤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观察

    1997年1月~1999年1月,笔者用复方丹参颗粒剂对49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观察,并以西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医证本质研究思考

    中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理法方药必一气贯通,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而证正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的桥梁和关键.证的得出,前有中医理论为基石,中有病患疾苦之征象,后才有立法处方用药之手段.

    作者:阎莉;吴圣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FGE)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清醒小鼠造成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避暗法、跳台法、比色法观察了FGE对小鼠行为、氧自由基代谢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FGE可以明显改善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其脑组织中异常升高的丙二醛、一氧化氮和PGE2含量,并可明显增强脑组织中降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论:FGE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PGE2生成有关.

    作者:周兰兰;明亮;江勤;马传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体外细胞培养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进展

    纵观现代医学研究史,体内(in vivo)实验和体外(in vitro)实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各自的地位来看,由于体外实验的结果终要通过体内实验来证实其价值,体内实验更为重要.然而,体外实验以其需时短、实验条件和因素易于控制,便于进行相对复杂的实验设计,可以避免体内实验的伦理学问题等优点,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医学的许多重大突破源于体外实验的启迪.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中药复方仍然是主要的用药方式.

    作者:黄海茵;郭映华;于尔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82例

    1992年10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8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8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桂兰;王国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虚证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及益气润肠液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虚证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及益气润肠液对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健康人组(28例)、益气润肠液组(36例)、麻仁丸组(36例)和西沙比利组(35例),并检测了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大收缩压、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排便反射、直肠阈感觉、直肠大耐受量.结果:虚证便秘患者直肠感觉功能明显减退,肛管括约肌反应性降低(P<0.01);益气润肠液治疗后能有效地改善直肠感觉功能,并提高了肛管括约肌反应性(P<0.05).结论:益气润肠液对改善虚证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异常有效.

    作者:余苏萍;王业皇;吴金萍;张金浩;章蓓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药防治老年人顺铂肾毒性31例

    1995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用中药益肾健脾、活血利水方剂防治老年人顺铂肾毒性患者31例,并与常规对症处理的33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真;倪国华;林翼金;杭梅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50例

    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自1979年6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手术配合中药的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50例,并与单纯手术治疗的58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立文;鄢杰;白贵林;刘胜利;刘涛;孙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生化益母汤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60例

    1999年1~7月,我们选择早期妊娠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同时加服中药生化益母汤预防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孕妇60例,并与肌肉注射催产素60例作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瑞玲;胡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金属硫蛋白在铜绿治疗小鼠实验性肝癌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铜绿治疗实验性小鼠肝癌(H22)过程中所起0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银饱和法、组织化学法同步观察了肝脏及肿瘤组织中铜元素与MT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1)治疗组肝组织内铜及MT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2)治疗组肿瘤组织中铜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而MT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3)组织化学检测可见治疗组肝细胞胞浆和核内铜元素及MT同时存在.肿瘤组织内铜大量存在,而MT很少或呈阴性.结论:(1)肝组织内大量的MT可与铜耦合,有利于保护肝脏免受铜的损害;(2)肿瘤组织内MT减少有利于发挥铜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黄国健;周舒;杜皓萍;张波;Bharat J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川芎嗪与酚妥拉明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作用的对比观察

    1993年9月~1997年5月,我们采用川芎嗪、酚妥拉明缓慢静脉注射和持续静脉点滴法,对66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用微导管监测用药前后肺动脉压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荣;周义乾;关慧灵;李金兰;刘金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痛风宁Ⅰ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26例

    1997年10月~1998年4月,我们运用痛风宁Ⅰ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4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云凤;扈晓宇;彭介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下丘脑Leptin 受体及神经肽Y mRNA的影响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肥胖及无排卵的影响.方法:采用α-32 P标记瘦素(leptin)受体(OB-R)及神经肽Y(NPY)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放射自显影技术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中药治疗前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两种物质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SR中ARC的NPY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OB-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SR呈肥胖、无排卵状态.用中药天癸方治疗后,NPY基因表达下降,OB-R基因表达上升至正常大鼠水平.结论:ASR肥胖及无排卵可能与NPY mRNA过度表达、OB-R mRNA数目异常有关,中药可调节NPY和OB-R mRNA表达而发挥减肥及促排卵作用.

    作者:孙斐;俞瑾;张利能;查锡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