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眩晕为例探讨中医经典名方导入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诗源;陈莉军;庄严

关键词:眩晕, 中医内科学, 中医经典名方, 教学方法
摘要: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中医病证辨证论治的一门课程 ,其理论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该病证的概念、文献沿革、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辨证分型论治等内容[1 ] .传统理论教学安排基本比较固定 ,有些内容如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部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内容重复 ,且不同病证之间也有重复的内容 ,教师授课很难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2 ] ,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中医科研创新思维.
中医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DEA模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效率评价与分析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用CCR与BCC模型对我国24所中医药院校2017年科研工作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别得出各高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根据BCC模型投入和产出为导向计算出的松弛变量值,为非DEA有效单元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2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有5所高校达到DEA强有效;19所非DEA有效高校中6所纯技术效率值为1,达到纯技术有效;10所高校处于规模递增阶段,9所高校处于规模递减阶段.

    作者:徐嘉颜;杨雨晨;王芳;高艳红;马灿;何威澎;项楠;程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8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得分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得分高于女性;不同奖学金等级的博士研究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观维度和时间效能感维度上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奖学金学生得分高于无奖学金学生;博士研究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奖学金等级之间线性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管理倾向及其3个纬度与学业成就均呈正相关,即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学业成就越高.

    作者:刘黎明;满晓玮;白逸晨;李婷;邬光福;王子未;张晨振;郎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医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学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作为主体的医科大学生及学校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有待深化和明确.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中关于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现状,强调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参与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建议相关机构、学校和导师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早期开展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其进入临床工作后能更加系统性、创新性地总结临床问题,将之有效地提升为科学研究,逐步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临床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作者:师含;李进伟;陈汉泽;薛维爽;滕伟禹;田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临床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 ,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技能和经验 ,考虑患者的愿望和价值 ,并且将三者完美结合后制定给患者的治疗措施[1 ] .

    作者:王园;张亚军;董秋梅;麻春杰;李保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参与及学习动机的实证分析

    为了解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学习参与及学习动机的情况,以226名华东地区中医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等研究工具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其主要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成绩导向,课堂参与课程评分相关活动较多,分析该现象的深层原因是知识价值观的实用倾向漂移;进而提出优化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既要密切关注课堂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亦要转化教师的引导角色,实施分级、分流教学.

    作者:杨星君;徐永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校教师发展需求调查及对策探讨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要有效促进高校教师发展,首先要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高校教师对自我职业素质的认知、对职业发展的需求.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关注自身发展,自我发展需求同中有异,但是参与培训的实际行动不足.针对调查结果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增加对教师参与培训的激励措施、注重培训活动质量的提升、加强对新任教师的培训、增加对管理与教辅人员的关注等建议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

    作者:丁丹;胡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5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为了研究我国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情况,采用Stata计量软件,通过对22个中医药院校2005—2015年共11年的面板数据,从教研人员、居民消费水平、成果数、论文发表、科研经费、文化吸引力等6个角度,对影响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中医药院校科研经费投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是影响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主要因素,同时所处地区的文化吸引力对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因此,应从学科特色、政策扶持、师资队伍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

    作者:李冬梅;游蓉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新时代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我国中医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40年历史,其教育体系已基本构成,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成为近年来中医类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阐述了我国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完善培养方案、适应社会需求、加强研究生系统管理3个方面入手,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作者:葛金文;刘慧萍;张国民;王国佐;易亚乔;黄姗姗;刘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论中药通识课程的构建

    通识教育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已走过20余年历程 ,其作用、地位正被重新认识并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识课程的选择和开设也逐步突破校园围墙 ,引入其他院校具有通识性质的课程变得日益普遍.在此过程中 ,具有悠久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药相关课程理应也正开始被一些综合性大学以通识课的形式引入.

    作者:晋永;杨柏灿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多轨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科学的发展 ,现代医学教育也迅速更新迭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蓬勃发展的现代医学.改进陈旧的教学手段,积极推动新型教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展相适应 ,已刻不容缓.

    作者:胡琦;朱定耀;肖玉洁;宋炜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认知科学视域下的《金匮要略》TBL教学模式的应用

    TBL 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 )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1 -2] .近年来,TBL 教学法逐渐被应用于国外一些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和医学专业教育[3 ] .

    作者:李鹏英;贾春华;钟相根;刘丹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古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医古文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教材大量选讲优秀古代散文及古代医家传记,挖掘蕴含于其中的素材,运用慕课的形式,借助网络教学这一新型传播手段,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古文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实践,重点挖掘反映中国人思维方法和思维特点的素材加以扩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医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与方法,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挖掘那些蕴含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传统文化精神,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进行阐述,鼓励青年学生在祖国振兴的历史时期,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作者:李具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以眩晕为例探讨中医经典名方导入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中医病证辨证论治的一门课程 ,其理论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该病证的概念、文献沿革、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辨证分型论治等内容[1 ] .传统理论教学安排基本比较固定 ,有些内容如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部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内容重复 ,且不同病证之间也有重复的内容 ,教师授课很难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2 ] ,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中医科研创新思维.

    作者:王诗源;陈莉军;庄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规范化培训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研与思考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2016、2017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规范化培训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从课程设置、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规范化培训研究生课程存在授课时间紧张、课程设置尚需调整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授课内容、开发网络课程、调整专业基础课、增加临床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调整,旨在更加符合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中医人才培养规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邵雨萌;鲍霞;韩涛;陈涵静;梁梦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类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制药工程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技术支持,用虚拟实验来辅助制药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具有广泛的实践教学应用前景.将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制药工程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对药厂的整体布局及不同车间布置、工艺具体流程、设备结构及操作原理等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及传统实验室教学手段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宝华;张杰;周瑞;董洁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 ,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实验教学又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原理及现象,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严谨、科学的科研工作态度[2 ] ,为今后从事中药相关技术工作及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友文;窦敏航;王成;姜艳艳;刘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医教育杂志

中医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