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武锋

关键词:中医教育, 师承教育模式, 院校教育, 普及化
摘要: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医在诞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是依靠师承教育的形式薪火相传.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中医的院校教育起于近代.据考证,早的中医学校为1885年陈虬在浙江省瑞安县主办的“利济医院学堂”.这所学校已经有较进步的制度和完备的学习内容[1],其后,中医院校教育开始缓慢地发展起来.
中医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方剂学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方剂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1].因此,笔者认为在方剂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自主学习内容,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养成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真正让学生成为带着问题和求知兴趣的主动学习者.

    作者:马凤丽;秦竹;熊洪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医在诞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是依靠师承教育的形式薪火相传.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中医的院校教育起于近代.据考证,早的中医学校为1885年陈虬在浙江省瑞安县主办的“利济医院学堂”.这所学校已经有较进步的制度和完备的学习内容[1],其后,中医院校教育开始缓慢地发展起来.

    作者:武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大量新药的问世,药理学教材越来越厚,药理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具有“药物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难记忆”的特点.面临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相关专业学生对基础课学习不多的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退缩的情绪与心态.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在药理学教学中,应从药理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出发,将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达到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清代中国培养琉球医学人才的个案研究——以《琉球百问》为中心的考察

    明清时期,琉球派遣20余批留学生前来中国留学,其中不乏习医者.《琉球百问》是清代名医曹存心与其海外弟子、琉球人吕凤仪,探讨医学问题的问答记录.它不单单是一本医书,而且是中医海外传播的重要见证,亦是清代中国培养琉球医学人才的鲜活个案.清代琉球来华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扩大医学在琉球的影响力、促进琉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维护中琉之间的封贡关系做出过重大贡献.

    作者:何兰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以甘肃中医学院中医本科专业2008级A、B2个班和2009级A、B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综合运用梳理式对比式、问题引导式、加减式、病案讨论式等多元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结果表明多元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中应用可使学生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临床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作者:彭凤娣;吴俏燕;申剑;张小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研究生助教参与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探索在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中引进研究生助教,发现切实可行,可以推广.但还需要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提高对研究生助教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助教管理制度,平时加强研究生助教培训,建立长期有效的研究生助教制度.

    作者:肖永华;赵进喜;吴文静;朱立;储真真;林芳冰;杨承芝;田润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究式小组学习在实验针灸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开设9年间,将探究式小组学习,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探求、共同研究问题,强调学生作为自主学习者,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老师作为指导者,指导学生通过自由探究和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推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者:任秀君;姜会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 了解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依从性现状,探讨影响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参考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上海市仁济医院孕妇130名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结果 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依从性总分为50.7±4.66分,依从性总分与学历、居住情况、家人支持成正相关(r=0.257~0.491).结论 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依从性整体水平较好,仍需制定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孕妇产前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作者:陈清秀;徐晏婷;沈燕;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开展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通过分析临床考核成绩,以进一步探讨并完善技能考核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王岚;刘中兴;郭静;岳仁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病案教学法在生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双语教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21世纪国内人才的需要.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医学生,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获取国际上相关的新信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为应对这种需求,响应教育部提出有关高校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生理教研室近年在生理学课程中尝试双语教学.在实施中发现,由于生理学内容繁多,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进行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使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语言理解上会有一定障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生理学双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生理学教学中体会到,生理学知识每每联系到某种疾病等临床问题时,学生就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十分感兴趣.因此,我教研室尝试在生理学双语教学中引入病案教学法[2].生理学双语教学以病案为中心的病案教学法具体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如下.

    作者:沈宁;赵薇;王广雨;代巧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内分泌重点学科临床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论述了加强专业临床能力培养是培养中医内分泌学科临床专业研究生的核心问题,临床能力应包括应用临床基本理论及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内容,结合评述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具体措施,系统化、完善化现阶段培养模式,发挥研究生自身创新和自我管理意识.在研究生阶段,提高临床专业水平,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作出良好铺垫.

    作者:熊文媛;肖永华;王世东;赵进喜;贾冕;申子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中医学专业按照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进行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认证.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学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专业认证有利于统一行业内部对中医人才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是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推动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李莉;陈林兴;赵怀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厚基础 重传承 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社会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中药学学科属性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服务导向进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匡海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能否牢固地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培养浓厚的学习中医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先期在我校2006-2008级中医、针推、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一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并进行实验对照研究,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崔姗姗;梁鹤;李艳坤;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学习的教学成果及分析

    针对中药学教学内容多,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困难的现况,尝试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将之融入学习考核,探索过程评价体系.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袁颖;金素安;何世民;郭忻;王海颖;朱国福;汪文娟;潘颖宜;杨柏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如何加强实训以提高针灸推拿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大多沿用先理论后实践,课堂4年学习,医院1年实习的一贯模式[1].课堂教学偏于理论化,实践技能水平偏低,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时,很难适应针灸推拿临床高技能型的实际要求,造成教学与临床的脱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训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对本门课程教学的迫切要求.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训,能够有效提高针灸推拿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者:魏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美国NCCAOM针灸认证考试之生物医学模块详解

    美国针灸及东方医学国家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of Acupuncture and Oriental Medicine,NCCAOM)是全美唯一一家全国性的针对针灸和东方医学从业人员入门级能力进行专业认证的非盈利机构,成立于1982年.如今,其举办的认证考试证书和分数已成为全美43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作为颁发从业许可的参考文件,涵盖了全美98%对针灸开业有监管要求的地区[1].

    作者:顾敏珏;杨贵珍;缪珠雷;郑月娟;姜昕;刘丹;王易;赵海磊;闫晓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独立学院招生工作探讨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学院.招收到充足和理想的生源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投资者实现利益回报的保障.因此,独立学院的招生是其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以独立学院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分析独立学院招生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增强招生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田珍珍;孔军辉;刘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虚拟实验平台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基于虚拟系统的数字化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与原有传统实验室有机整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为本校实验室开放形式提供方法.

    作者:刘慧萍;张国民;喻嵘;王宏宝;黄姗姗;肖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翻转课堂在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中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中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通识课程不仅要向中医学生传递丰富的人文知识,更应注重将人文知识内化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其对人文精神的深刻体认与切实塑造.然而当前不少中医药院校的人文通识课程,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侧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忽视课后学生的“知识内化”.体现为知识性课程多,方法类思考类课程少u,使人文知识难以深化和提升,不能真正用以指导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我校在人文通识课程中较早地引入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地提升,在此作一分享.

    作者:顾云湘;李文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教育杂志

中医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