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仙翠;张月倩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病变的CT平扫诊断价值.方法:对864例颈椎间盘病变的CT表现按节段、类型、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病变大部分与颈椎退行性变密切相关;颈椎间盘膨出和脱出较少见,以突出为主,程度多在2 mm~5 mm之间;单节段发生较少,多节段发生常见,依次以C5~6、C3~4、C4~5多见,突出程度多在2 mm~5 mm之间.结论:CT诊断颈椎间盘病变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颈椎间盘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范兵;曹诗林;卢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高细胞性白血病(HLAL)通常指WBC>100×109/L的白血病,约占急性白血病的5%~20%[1],常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的症状,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缓解率低.目前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化疗时常因化疗药物剂量较大而损伤正常造血干细胞及其他重要器官,同时化疗后易出现DIC、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用血细胞分离机对22例患者在化疗前分离去除白血病细胞,然后再用联合化疗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素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疾病.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国内资料为0.5‰~1‰[1].由于妊娠期间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导致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死亡率增加.如何正确及时地诊断,恰当地处理将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本文对我院1988年至2004年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4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岚;蔺兵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本文报告作者近年在DSA下采用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5例严重鼻出血的体会,其中3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双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全部病例出血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有效、安全、简单,并就优点和适应证、栓塞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发症和预防进行讨论.
作者:许隽颖;陆进;徐平;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孕妇产前常规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与分娩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接诊的1 000例晚期妊娠患者B超与CDFI的检查结果.结果:B超诊断脐带绕颈130例(约占21.4%);CDFI诊断脐带绕颈106例(约占26.8%).两种方法诊断脐绕颈无差异,但B超假阳性率高于CDFI.结论:CDFI能形象、直观、准确诊断脐带绕颈同时还能准确反映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和预后提供有价值数据;而B超诊断率低于CDFI,但应用广泛、经济实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刘守蓉;张成荣;刘谨;李学英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肾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又称错构瘤(hamartoma)、良性间叶瘤(benign mesenchymal tumor),是由成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3%~3%,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1~3].病理上,AML为一种无包膜的错构瘤性的肿块,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在切面上,AML与正常肾脏有明显的界限.因为肿瘤血管无弹力纤维,易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内部出血[4].
作者:张德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螺旋CT诊断、手术或临床证实的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8次螺旋CT扫描.CT影像表现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双腔及剥离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高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结论:螺旋CT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伟;王静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影像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3例均进行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CT扫描,1例进行了MRI检查.结果:3例均在术前获得明确诊断,2例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IVP、CT、MR等综合影像检查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作者:卢小敏;赵相胜;张茂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患心肌梗死的病人,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加上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因此,在度过危险期后除积极按医嘱服药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外,还应在日常饮食营养方面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秀兰;程兰慧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对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HHCME)的诊断.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HHCME28例.并与原发性梗阻型心肌病(OHCM)及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HCME表现为左室心肌向心性肥厚[IVS厚度(17.6±2.6)mm,LVPW厚度(13.8±2.2)mm],左室内径缩窄舒末(35.2±3.4)mm收末(17.5±2.5)mm,左心收缩功能超常EF(75.7±9.6)%,左心舒张功能减低EFV(46.7±8.1)%.结论:超声多普勒是诊断HHCME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南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本文根据我院的情况,讨论了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具体介绍了效益分析的方法、内容,医疗设备的折旧方法以及效益分析对医疗设备全程管理的意义.
作者:彭万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术后感染的部分原因与患者在手术室内接受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被细菌污染或使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有关.尽可能降低作为医院内感染重要组成部分的术后感染,做好院内感染重点科室之一的手术室感染管理极为重要[1],而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手术室中与术后感染有关的各种环节,然后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本文作者总结多年来手术室感染管理的经验,结合本院实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手术室中与术后感染有关的主要环节.
作者:闵改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集贸市场日趋繁荣并在我县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摊贩行业以其投入少、赚钱快的特点备受企业下岗职工等一部分人的青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实现农副产品交换的需要而进入集贸市场经营.集贸市场多设在居民聚集区,食品制售设施简单,种类齐全,价格相对便宜,供应时间可早可晚等等,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不容乐观和忽视的是食品卫生问题.
作者:吴有英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由于卧床、恐惧及对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便秘.便秘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且常加重病情,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血的一个常见因素,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实施物理治疗等,从而减少了便秘的发生,减少了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王亚萍;关晓华;孙敏敏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是乙肝病毒(HBV)赖以存在的宿主,对于乙肝的传播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我国ASC约占人群的10%左右.笔者随机调查了80例来我院就诊的ASC患者,发现患者大多数对乙肝知识缺乏了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疾病,并对此进行了护理和宣教,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才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速避林联合异舒吉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5月至2004年1月年龄>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给予速避林0.4 ml,每日2次皮下注射,异舒吉10 mg每日1次静脉点滴(疗程7 d);对照组20例,单用异舒吉10 mg每日1次静脉点滴,两组用药期间不停服硝酸酯类药物,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治疗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舒吉联合速避林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福建;徐爱平;张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约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7.7%.以剧烈瘙痒及皮肤局限性苔癣样变为特征[1].本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根治.为了探讨对本病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放射性核素对神经性皮炎进行了局部照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刘秦元;刘惊涛;钟万全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旨在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盆腔瘀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盆腔静脉造影证实为盆腔瘀血症的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其二维声像图、CDFI及PW特征,并与盆腔静脉造影做对比核实.结果:50例盆腔瘀血症患者声像图特征与盆腔静脉造影结果相符合.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症具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韩清;王英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等离子刀腰椎间盘消融术的优点.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术,并随访其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得以随访,长11个月,短2个月.优良率86.11%,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安全,微创,疗效肯定,关键是适应证的选择.
作者:高宏伟;雷高;赵养学;罗德民;李德成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4例,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血糖,并随访其转归情况: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史的健康者48例作对照组.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糖均值分别为(8.83±5.85)mmol/L、(4.63±1.31)mmol/L,56例血糖升高患者血糖均值为(10.31±4.35)mmol/L;104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27%,对照组死亡率0,血糖升高患者死亡率为46.4%,非血糖升高患者死亡率为4.2%;存活组患者血糖升高率为39.5%,死亡组患者血糖升高率高达92.8%.结论:血糖监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董艳;季广厚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