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玲
尿路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极易误诊或漏诊,如不早期诊断及治疗,感染可累及膀胱、肾盂或肾实质,引起肾脏瘢痕形成,导致肾功能障碍.我科于1999年至2003年收治32例小儿尿路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学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人体各种组织对 X射线的耐受力各有不同,以眼部为例说明.眼部以晶状体囊下上皮细胞为敏感.这种细胞由晶状体赤道部不断演变为晶状体纤维,一旦受到放射性损伤则纤维发生变异而混浊形成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的变化是观察身体接受辐射造成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曹琳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本文报道1 434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是目前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重要病因的临床讨论.经过大量实验检测结果证实凡血流变和三脂检测为正常值或轻度异常值者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和心绞痛者比中度和重度异常值者发病率明显减低.经严格测算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所以,在人群中实行体检,对人群高血脂、高黏滞血症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早期干预是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首选措施.
作者:聂永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12例均系外伤所致脊柱不同类型骨折的X线、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压缩性骨折188例,不稳定性爆裂粉碎性骨折124例.结论:X线拍片、CT扫描联合应用提高因外伤所致不同类型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叶广平;杨峰;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皮层下渐进性脑出血临床较常见,但报道较少,其CT表现极易与脑肿瘤出血相混淆.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共发现2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CT表现、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
作者:刘善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治疗此病的关键是抢救治疗和恢复功能,护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陈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住院时间少,家庭护理十分重要,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40例甲亢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乳腺癌严重地威胁着妇女健康,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之势,在我国各大城市中乳腺癌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的关健,据资料统计早期乳腺癌10 a生存率可达95 %,而晚期仅为6 %,可见及时、准确的检出、治疗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钼靶、红外线,CT和MRI均成为诊断乳腺癌的检查手段,而乳腺癌钼靶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单方便,费用较低等优点.我院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乳腺摄影以来,为本地区厂矿事业单位的妇女健康体检及乳腺疾病的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就其摄影技术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师文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检测,并对这些抗体间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KA;乳胶凝集法检测RF;采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RA患者血清中AKA(1∶20)阳性率为30.6 %(19/62),RF(1∶20)阳性率为64.5%(40/62),P>0.05;AKA+RF平均滴度为1∶160,AKA-RF平均滴度为1∶30,P<0.01.结论:RA患者血清可出现上述二种抗体,两者间无相关性;但AKA阳性与RF滴度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绩才;林秋强;陈韧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库尔特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VCS法与常规手工计数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100例门诊病人的静脉血样本,分别用库尔特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工乙醇-伊红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手工法与VCS法计数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良好,(r=0.98).但手工法计数结果变异系数较大(CV=10.65),重复性较仪器法差,而GEN-S血细胞分析仪重复性好(CV=5.56),操作简便,效率高.
作者:秦海明;陈渝宁;万楠;郑伟;刘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与免疫、生化、临检相比,在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面,有特殊的一面,需要无菌操作,检验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检验的要求,目标不确定,范围较广.为了更好地开展细菌培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关于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如何看待培养结果等诸多问题,需要与临床交换意见.
作者:庞载元;张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组织切片广泛应用的一种染色方法,已被列为病理技术的常规,一张染色优良的组织切片应该是红蓝相映,层次清晰,鲜明艳丽,便于镜检,并可长期保存不易褪色,有利于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所以做好这一染色,本人浅谈一些染色方法体会.
作者:陈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肝血管瘤常见的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CHL),病程缓慢,多无症状.如伴有临床症状或并发症(如压迫,破裂出血和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巨大CHL(直径>5 cm),则需行手术切除或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有关CHL的动脉栓塞术治疗,国外文献报道较少[1].国内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我院介入室自2001年至2003年11月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加栓塞治疗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斌;徐晓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人中误诊、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所见10例老年非典型甲亢误诊、漏诊的原因及教训进行分析.
作者:郭汉强;罗齐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液常规三项检测的体会,探讨其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和HIV,用甲苯胺红试验(TRUST)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结果:抗HCV阳性率为0.59%,抗HIV阳性率为0.03 %.梅毒阳性率为0.68 %.结论:对于受血者输血前除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外,进行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减少、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vWF因子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vWF因子水平明显增高.结论:vWF 因子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指标,同时可作为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研究指标.
作者:谢洪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酶法测定肌酐的可靠性.方法:通过对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方法学比较,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结果:酶法具有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结论:酶法是当前实验室测定肌酐的可靠方法,对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张健;张智慧;李玮;王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产后会阴水肿是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现会阴部充血水肿,以往多采用25 %硫酸镁湿敷以利脱水,从而减轻水肿,效果不佳.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95 %酒精湿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20例,效果显著.
作者:盖君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是一种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属良性病变.因肿块生长快,病程短,镜下形态又酷似软组织肉瘤,因此极易误诊.
作者:刘自芬;陶贵华;刘淑梅;刘月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内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人员流动变得极为频繁.加之受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恶性疟疾的发病在我国北方屡见不鲜.本文11例恶性疟疾均为末稍血经显微镜检查确认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其中多数病历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或者与疫区来的带疟原虫患者有一起生活史,这就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来自疫区的反复发热、头疼、关节痛的病人应疑为本病,给予鉴别诊断.
作者:曹广周;杜枫;史月芳;武耀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