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勃超;蒋星红;朱奇;龚珊;秦正红;周希平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SHB晚期患者入院当日资料,计算MELD、CTP评分,观察30 d内生存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当日变量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30 d内死亡,病死率为68.9%(31/45),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占71.0%(22/31),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为22.6%(7/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ELD评分与总胆红素水平是近期存活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近期生存与总胆红素、CTP及MELD评分相关.血清学e抗原阴性与阳性、性别在近期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结论 男性、e抗原阴性、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入院时的MELD及CTP评分均可评估其近期预后.
作者:吴旭东;甘建和;赵卫峰;江敏华;罗二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HIF-2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胰腺癌中HIF-2α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胰腺癌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中HIF-2α、VEGF蛋白的表达和分布,计数MVD,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2α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值成正相关(P<0.05),HIF-2α与VEGF的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HIF-2α呈过量表达,并与VEGF及MVD显著相关;它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胰腺癌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朱东明;李德春;张晓懿;张子祥;赵鑫;张克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采用豚鼠的骨骼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多次免疫SD大鼠制成多发性肌炎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肌电图、肌酶、肌肉病理和肌肉磁共振的改变.结果 多发性肌炎模型在临床表现、肌电图、肌酶、肌肉病理和肌肉磁共振等方面的变化与人类的多发性肌炎相类似.结论 该造模方法可模拟多发性肌炎的特征,是研究多发性肌炎的一个重要方法.
作者:曹建;方琪;董万利;蔡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酸(Glu)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细胞外记录大鼠离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ARC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Gl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对AR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 Glu(200 μmol/L)可使AR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ARC神经元放电频率由给药前的(1.26±0.31)Hz增加至(1.78±0.59)Hz;NMDA(25 μmol/L)也可使AR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ARC神经元放电频率由给药前的(1.27±0.22)Hz增加至(2.36±0.68)Hz;NMDA受体拮抗剂MK-801(100 μmol/L)能阻断Glu、NMDA引起的ARC神经元放电频率加快效应.结论 Glu、NMDA均可显著增强ARC神经元电活动,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中有Glu机制的参与.
作者:彭建明;朱奇;虞献民;蒋星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骨髓组织印片(简称印片)细胞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患者髂后上棘抽吸骨髓后,用骨髓活检针以环钻二步法将获取的骨髓组织(长度0.6 cm以上)置于载玻片上,均匀滚动制成印片272张,以同步采集的骨髓涂片(简称涂片)和骨髓切片(简称切片)为对照,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 印片有核细胞量明显高于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切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片细胞数减少者涂片大多减少,反之差异明显;以切片为金标准,印片诊断性能指标和Youden指数优于涂片;印片还可大体观察肿瘤细胞的组织形态(浸润结构).结论 印片评估有核细胞有明显的长处,也可初步了解组织形态学概况,同涂片快速检查互补,可明显提高涂片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可作为常规项目应用.
作者:吕萍;朱蕾;龚旭波;卢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在膝关节MRI基础上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对半月板及软骨建模的效果.方法 对MRI图像进行处理和转换,在逆向工程理念下,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包括膝关节所涉及的几乎所有骨骼、软骨、半月板和韧带等基本力学结构的模型,模型形态逼真,能在力学性质上很好地模拟膝关节.结论 MRI基础上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较真实地模拟膝关节的几何结构,逆向工程理念在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作者:姜华亮;华锦明;许新忠;牛文鑫;丁祖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接种于裸鼠皮下,4周后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塞来昔布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共4组.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体积和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瘤组织匀浆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死亡,成瘤率为100%,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干预组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匀浆上清中PG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着剂量的增加,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PGE2含量逐渐降低.瘤组织中PGE2含量与瘤体质量及COX-2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1=0.881,P<0.01和r=0.825,P<0.05).结论 塞来昔布通过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COX-2表达,抑制PGE2合成,从而抑制对结肠癌的生长.
作者:徐晓;陈卫昌;王磊;谢学顺;何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uman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hLIF)基因真核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并鉴定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LIF;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辅助质粒HIT456、HIT60共转染入包装细胞系293T包装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肾成纤维细胞系,经zeocin筛选获得真核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hLI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并检测表达上清中hLIF因子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于609 bp处见特异性条带.双酶切出现两条带,其中位于609 bp处可见相应条带.核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hLIF基因的CDS序列完全一致.RT-PCR结果显示表达细胞中存在hLIF基因转录,ELISA结果测定表达上清中hLIF的浓度为110.134 pg/ml.结论 携带hLI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LIF构建成功,并且获得了稳定表达hLIF基因的人胚肾成纤维细胞株,这为此基因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苗莉;郁心;谢宇锋;盛伟华;杨吉成;刘铁连;单云波;井莹莹;胡志清;缪竞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作者:戚保桥;俞建华;杨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2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8)和分流+依那普利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并以依那普利进行干预.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体质量(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计算血管壁肌层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肌层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肺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并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 (1)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型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升高;肺组织AngⅡ含量明显增加,血浆NO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mPAP、RV/BW、RV/(LV+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中、小型肺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降低,肺组织AngⅡ含量有下降趋势,血浆NO含量较分流组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EI能减缓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AngⅡ、NO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菁;严文华;吕海涛;文德;葛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培养从大鼠管状骨中提取的骨髓细胞5 d后,将细胞分成脂多糖(LPS)刺激组和未刺激组(对照组),48 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和CD80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的含量.结果 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 d后,对照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3%和29.1%,LPS刺激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和73.5%;LPS刺激组IL-6和IL-12含量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DC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成熟的方法;在分化成熟过程中,DC在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上均发生了变化.
作者:叶建新;陈卫昌;黄小平;高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8例SLE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结果 (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AF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TRAF1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周玲;柴华旗;戴兰;沈文红;姚艳华;卢国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Wistar-Kyoto(WKY)大鼠心肌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差异,以及安体舒通对SHR心肌细胞中ACE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只1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安体舒通组(n=8),另取10只同龄的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对照,尾袖法测定血压,药物干预4周后称取左心室质量及体质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采用RT-PCR法检测SHR对照组、安体舒通组、WKY组大鼠心肌中ACE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上述3组心肌中AC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SHR对照组血压显著高于WKY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安体舒通可小幅度降低SHR血压,与SHR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KY组的左室质量指数显著低于SHR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安体舒通组介于其他两组之间,且与SHR对照组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SHR对照组心肌细胞ACE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WKY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安体舒通组介于其他两组之间,高于WK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体舒通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ACE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为其抑制左室肥厚的一种潜在机制.
作者:程丽;杨震;蒋文平;缪丽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例POEM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与国外文献(Mayo组99例)比较,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20例(100%,100%),皮肤色素沉着19例(95%,46%),脾肿大19例(95%,22%),阳痿11例(69%,71%),甲状腺功能减低9例(45%,17%);M蛋白检出率较低,骨髓浆细胞增生及骨损害明显低于国外病例;20例早期均误诊;15例经皮质类固醇、三苯氧胺等治疗后,10例症状缓解.结论 该组病例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相似,但有其特点;对不明原因的多发性神经病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尿液蛋白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皮质类固醇治疗对该病有效.
作者:孙鑑;江梅;董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电子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在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243例,其中带蒂息肉219例,广基息肉24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治愈223例(占91.76%),好转20例(占8.23%),效果良好.结论 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创伤少、重复性好,疗效高的优点.
作者:杨建明;金建平;田士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患者椎体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置入膨胀式椎体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充填.结果 12例(13个椎体)均注射骨水泥,其中单侧11个椎体,双侧2个椎体.平均注射量为3.4 ml.术后24 h腰痛明显缓解,术后3 d下床行走,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平均恢复20%.结论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作者:凌为其;丁亮华;王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未成熟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中的作用,并观察COX-2对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方法 取中国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以下6组,Ⅰ(假手术)组、Ⅱ(缺血/再灌注)组、Ⅲ(缺血预处理)组、Ⅳ(缺血预处理+二甲亚砜)组、Ⅴ(缺血预处理+NS-398)组、Ⅵ(缺血预处理+Atr)组,分别于预处理24h后行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 h,观察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大速率(+dp,dtmax,-dp/dtmax)变化、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观察COX-2对缺血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1 h后,Ⅱ、Ⅴ、Ⅵ组LVDP、±dp/dtmax,值均明显低于Ⅲ、Ⅳ组,Ⅳ组明显高于Ⅱ、Ⅴ、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Ⅱ、Ⅴ、Ⅵ组CK、LDH、MDA均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在心肌缺血24h后,COX-2可减轻线粒体肿胀,该作用可被苍术苷或NS-398取消.结论 缺血预处理产生的COX-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作者:祝晓;沈振亚;仲宁;张中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年龄、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1813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入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采静脉血检测衣原体抗体IgC和IgA.结果 1813例中,117例为急性感染.按年龄分布:3岁以下阳性率低,1岁以内为5.90%,1~3岁为3.99%,~6岁为9.20%,6岁以上为15.13%;按季节分布:冬季阳性率稍高于其他季节;按疾病种类分布:大叶性肺炎和鼻窦炎所占比率高.结论 3岁以内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较少,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冬季感染率高可能与气候相关;大叶性肺炎、鼻窦炎所占比率高与患儿年龄偏大,免疫功能趋向成熟及反复感染有关.
作者:尤海章;季伟;陈正荣;周卫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因素占多数(38例,84.4%),其中结核性9例(20%),支原体性9例(20%),化脓性7例(15.6%),肺吸虫2例(4.4%),未找到病原菌11例(24.4%),经抗感染治疗好转,考虑为感染性.非感染原因包括肿瘤性疾病5例,消化系疾病2例.3岁以上以支原体、结核多见,但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原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胸腔积液以感染为主要原因;提高病原学的检测手段对治疗小儿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卫芳;黄莉;季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高渗盐溶液(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HSH)在兔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肺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用等渗液(乳酸钠林格平衡液)、高渗液(7.5%生理盐水)、高渗高胶液(75 g/L NaCl+羟乙基淀粉母液)进行复苏治疗,动态观察4h肺水含量、肺组织TNF-α和IL-8含量及光镜下病理改变.结果 高渗高胶液组的兔肺水含量较另两组有所减轻,而反映肺组织中炎症反应强弱的TNF-α、IL-8含量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高胶液是目前用于严重胸部创伤抗休克治疗效果较好的复苏液,对肺组织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接承;华菲;沈振亚;陆士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