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功率激光照射促进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肌肉再生

罗丽;张林;孙中文;史进方

关键词:低功率激光,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 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635 nm GaAlAs激光照射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组织学愈合进程及腓肠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HC-Ⅱ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激光治疗组采用美国Erchonia EML(ML2)型低功率GaALAs激光器在钝挫伤局部进行照射,正常对照组、自然愈合组不进行照射.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损伤区域腓肠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HE染色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显示,激光照射组肌肉再生速度显著快于自然愈合组,且胶原纤维生成很少;激光治疗组腓肠肌MHC-Ⅱb mRNA的表达量在损伤后第2、3、7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 635 nm GaAlAs激光能促进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大鼠腓肠肌MHC-Ⅱb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肌肉再生,提高愈合质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6的表达态势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中P16基因表达异常态势,为寻找MDS患者分子诊断标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44例初诊和18例治疗后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与15例非MDS贫血患者相比较.磁珠分选8例初诊MDS患者CD34+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检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中P16表达水平.结果 在单个核细胞中,初诊MDS组与治疗后MDS组P16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DS贫血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纯度为96.7%,在CD34+细胞中,初诊MDS组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MDS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P16表达异常可发生在CD34+细胞,也可发生在分化后较成熟的单个核细胞.P16基因可作为MDS鉴别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其在MDS患者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作者:沈宏杰;陈子兴;王元元;祁小飞;岑建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吸气量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盪;张兰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AACR)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对9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用AACR及颈椎前路钢板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植入10个椎间隙.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并行X线评估.结果 9例患者随访13~18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角度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疗效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4.5%.结论 AACR上下面的倒锯齿状设计使得AACR植入牢固,两侧的微孔设计利于植骨的爬行替代;由于保留了皮质骨,具有类似金属支架的支撑作用.

    作者:张志明;杨惠林;袁峰;唐天驷;姜为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MUC1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 ,并评价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46例pN0 NSCLC(Ⅰa~Ⅱb期)的188枚纵隔淋巴结标本中的黏蛋白1(MUCI)mRN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为同期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阴性对照淋巴结26枚(取自10例肺良性病变),阳性对照标本26个(10例NSCLC的肿瘤标本).通过X2检验,比较预后差别.结果 阴性对照组均无MUC1 mRNA表达,特异度100%,表达率为0,阳性对照组26个标本中,24个有MUC1 mRNA表达,灵敏度为92.3%,表达率为(94.6±23.4)%.实验组46例患者的12个标本有MUC1 mRNA表达,占11.2%,其TNM分期上调为Ⅲa.MUC1 mRNA表达阴性组3年生存率(88%)高于MUC1 mRNA阳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UC1 mRNA的表达可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纵隔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可能与pN0肺癌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施从先;张军宁;王建平;张三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急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影响,以期动态评估HBO的临床疗效.方法 发病在24 h内入院的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HBO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前者于病程第7天同时给予HBO治疗,每日1次,连续20 d.在病程第7天和第28天时,分别用T2WI图像和表观扩散系数(ADC)观测脑水肿的范围及程度.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8天时行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定功能障碍的程度、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1)病程第28天,HBO组的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和ADC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病程第28天,脑水肿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3)第28天时NIHSS和MBI评定,HBO组两种量表评分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O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和缩小脑水肿的范围,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兵;胡晓云;方向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分别检测31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52名健康新生儿血清CMV-IgM和尿液PCR-CMV-DNA,并用常规方法 测定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肝功能状况.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CMV-IgM及尿液CMV-DNA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CMV感染阴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消退时间显著长于后者,且肝功能存在明显的受损情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病因,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及黄疸消退延迟.

    作者:周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MP-13及p38MAPK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原位杂交检测3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MMP-13 mRNA的表达,使用免疫组化检测MMP-13蛋白和p38MAPK蛋白,分析它们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MMP-13 mRNA及MMP-13、p38MAPK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63%(29/32)、93.75%(30/32)和96.88%(31/32),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59.38%(19/32)、71.88%(23/32)和59.38%(19/32),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MMP-13蛋白和p38MAPK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P<0.01).MMP-13蛋白及p38MAPK蛋白表达在肿瘤组织甲胎蛋白不同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癌栓和(或)肝包膜受累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肿瘤直径和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MP-13和p38MAPK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可能参与了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MMP-13的调节.

    作者:徐正府;任雪霞;黄介飞;鲍柏军;黄东风;鄂群;章建国;姚登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oth水解剖技术在高血压壳核出血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采用Toth水解剖技术清除血肿.对术后4-12个月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级.结果 无1例死亡,生存者的ADL分级为:1-2级(完全或部分生活自理)10例,3级(可在搀扶下下地活动)5例,4级(意识清楚,卧床不起)4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 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吴建东;惠国桢;钱苏荣;林荔清;王晨秋;王剑韧;王晨;殷光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右室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导线应用结果,探讨主动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具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30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S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3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测定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固定电极组电极置入即刻起搏阈值、固定次数、曝光时间均明显高于被动固定电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电极置入即刻电极阻抗及感知阈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时,两组各起搏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电极脱位.结论 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钱剑峰;刘庆军;刘峰;茹铁周;潘文;毛家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新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普通肠镜在大肠新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者进行了NBI检查.内镜插至回盲部,发现病变后先普通肠镜下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和毛细血管形态;后切换至NBI,再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和毛细血管形态;并对比观察病变和周围正常黏膜.结果 NBI下可更清晰地观察结、直肠黏膜毛细血管网;对于病变腺管开口的观察,NBI组清晰和非常清晰率达82.7%,明显优于普通肠镜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结、直肠病变和周围正常黏膜,NBI组清晰可见和非常清晰可见百分率达93.5%,明显优于普通肠镜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技术对大肠新生性病变的观察明显优于普通肠镜,且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徐亚;任伯良;陈志荣;闵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咯血35例分析

    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进;黄祥忠;田浩;沈炜;任冬青;高峰;徐怀瑾;许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对20例胃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治疗,其中3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余17例行胃楔形切除术.结果 20例患者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肿瘤.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70~310 min),平均出血量150 ml(6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日4.3 d.随访2~11个月无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汤澄;孙喜太;孙凯;谢如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SP70、HSP90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HSPT0、HSP90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肾细胞癌组织标本中HSP70、HSP90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HSP70、HSP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84.4%(27/32),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表达程度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细胞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SPT0、HSP90高表达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臧晋;严春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7例,Ⅳ型8例.Sanders分型为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较好地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正确提供临床分型依据,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峰;徐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PACHE-Ⅱ评分>20分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早期手术12例,未早期手术14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治愈10例,死亡2例(16.7%);未早期手术组14例中,治愈11例,死亡3例(21.4%).早期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8例,平均住院日为45.7 d;未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日为40.4 d.结论 非手术治疗无效及胰腺周围有严重局部并发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行早期手术干预.

    作者:吴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2例安氏Ⅱ类低角型成年患者拔牙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安氏Ⅱ类伴低角型的成年患者的拔牙治疗经验.方法 对12例安氏Ⅱ类伴低角型的成年患者进行拔牙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摄X线头颅侧位片,选取相关软硬组织内容进行测量.结果 安氏Ⅱ类低角型成年患者拔牙治疗后,能改变上下牙齿的位置和牙弓形态,但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而软组织有一定改变.结论 安氏Ⅱ类低角型成年患者矫正的关键是合理设计拔牙位置,灵活使用支抗,充分利用拔牙间隙,排齐牙列,减少上前牙的唇倾度,改善面部软组织形态.

    作者:周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核抗体测定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美国和我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典型的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是适宜的,但早期非活动性LN的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00例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测定,旨在提高对不典型狼疮性肾炎诊断的准确性,为判断其活动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免疫学依据.

    作者:黄燕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前白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98例女性SLE患者与100例女性健康对照者PAB水平,并对SLE组患者PAB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PA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SLE患者中,PAB与AST、GLB、ESR及AnuA呈强负相关关系(P<0.01),与C3、C4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ALT、ALB、CR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PAB可作为SLE活动性指标之一.

    作者:曾克勤;陈志伟;强红伟;顾美华;邓迎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致尿崩症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通过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出现罕见毒副反应,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过程中出现罕见毒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尿崩症、窦性心动过速伴肌肉损坏,停药70多天再次减量服用后又出现类似症状.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国民;钟宜干;徐娟;蔡亚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KI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4天测定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计算血浆渗透压,针对高渗透压血症治疗后第7天测定血浆渗透压.结果 AKI患者入院第4天血浆渗透压(329.8±39.7)mOsm/L,高于第2天的(314.7±42.6)mOsm/L;第4天高渗透压血症病例61例,高于第2天的26例;经对症治疗后第7天,血浆渗透压降低为(316.5±37.3)mOsm/L,高渗透压血症病例降低为42例,68例AKI患者治疗第7天有21例好转或治愈.以上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渗透压增高可能导致AKI,降低血浆渗透压治疗可能使AKI发生减少.

    作者:沈健;智睿;李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