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妤;陈志鹏;李伟东;刘晓;蔡皓;吴丽
探讨高盐致瘀的中医机理.食盐与血脉关系密切.《内经》提出“盐胜血”理论,高盐饮食能伤血脉,其机理可能为盐味成,滞脉泄津;盐性寒,凝血伤脉;盐入肾,精伤血少涩脉;盐入肾,脾伤气虚滞脉;盐入肾,肺伤气虚滞脉;盐入肾,肝伤气滞阻脉;盐入肾,心伤气虚血瘀.
作者:夏丽娜;蒋义芳;薛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产胞外多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形态鉴定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ZDH1-1进行鉴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为自变量,胞外多糖浓度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优选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真菌发酵液体积比4:1,乙醇沉淀时间10h,乙醇沉淀温度12℃,ZDH1-1胞外多糖浓度为4.50mg/mL,与预测值的偏差1.96%.结论 优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提取工艺快速简便,稳定可靠,为丹参内生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卜晓丹;牛琳琳;张睿昊;段禹尧;陈丹;常正尧;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枳实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为枳实煮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方法检测枳实水煎液中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及辛弗林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系统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对枳实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 枳实煮散煎煮工艺为加水量不少于14倍、煎煮时间不少于15min;同等煎煮条件下,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均达饮片2倍以上;煮散加10倍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10min,其总化合物含量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10倍水,煎煮时间为50min)的3.4倍、2.7倍.结论 从药学角度来说,枳实饮片制成煮散,在节省一半以上药材的同时,又能节省4/5的煎煮时间,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雯;刘起华;程艳玲;刘凤麟;陈弘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MS痰证患者146例,MS非痰证患者50例,健康人150例,采用证素辨证法收集各证素分布情况、检测理化指标;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方法,检测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5215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理化指标、痰证病位、病性兼杂的相关性.结果 KCNJ11多态性位点rs5215的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TG显著升高,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Cr显著升高,两者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脾在风险基因型CC上分布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性证素热在风险基因型CC上较非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MS痰证的形成无关,但可能与TG、Cr的代谢有关;该位点还可能与MS痰证的病位证素脾和病性兼杂热的形成有关.
作者:林小凤;陈继承;丁珊珊;廖凌虹;庄耀东;陈淑娇;高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四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中吉马酮和姜黄素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四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中吉马酮和姜黄素含量.结果 温郁金、桂郁金、绿丝郁金饮片中均检出吉马酮,未检出姜黄素,而黄丝郁金饮片中检出姜黄素,未检出吉马酮.结论 建议吉马酮为温郁金、桂郁金和绿丝郁金饮片的质控指标之一,姜黄素为黄丝郁金饮片的质控指标之一.
作者:张军;石典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介绍武连仲教授以大钟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足下垂内翻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疗法.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武老提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大钟无补法”“重泻大钟”的独到见解,认为中风患者肢体症状应称为“挛痿”,病机为“阴急阳缓”,针对患侧下肢出现的足下垂内翻,应“扶阳抑阴”,即扶助阳经经气,抑泻阴经经气,以达纠正矫偏.文章从大钟穴定位、操作手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详解.
作者:戴琛;张春红;王杰;武连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碰碰香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另的方法.结果 碰碰香叶柄中有多个维管束,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及少量腺毛,叶下表面几乎全部被气孔占据,气孔为环式,表皮上附有大量的金黄色油滴.结论 为碰碰香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深入,针灸与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两大瑰宝正不断走向世界,逐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由于“针药同源、其理相通”,针灸与中药既可在临床上结合并用、优势互补,在国际化进程中亦能相互协同、互促共进.文章从中医药国际化的特殊视角出发,探讨针灸与中药在国际化中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机制,旨在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和新路径.
作者:孙源源;王玉芬;熊季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基因敲除(ASIC3-/-)小鼠心肌细胞氯离子通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ASIC3-/-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穴组、电针列缺穴组、电针足三里穴组、电针非经非穴组.采用皮下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电针治疗组每日治疗1次,每次20min.针刺干预7d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ASIC3-/-小鼠心肌clc2、clc3、clca1、cftr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除非经非穴组的clc3、clca1基因外,其余各组ASIC3-/-小鼠心肌组织clc2、clc3、clca1、cflr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列缺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上述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关穴对于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具有循经特异性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对心肌组织氯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的靶向性调控作用实现的.
作者:苏妆;吴兆利;白增华;丛培伟;李春日;耿晓;陈以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确定其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莫诺苷为对照品,在波长240 nm处测定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考察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 莫诺苷在0.005~0.035 mg·ml-1(R2 =0.9996)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1.14%和2.76%(n=6);佳工艺条件为63%甲醇,液料比21∶ 1(mL/g),超声提取53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佳工艺条件下,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82.7349 mg·g-1,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优选得到的佳工艺条件经验证合理可行.
作者:马趣环;石晓峰;沈薇;范彬;王新娣;刘东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将不同产区的臭灵丹区分开来,为臭灵丹资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3个不同产区臭灵丹矿物质元素含量,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臭灵丹中矿物质元素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4个主成分即可对臭灵丹进行综合评价,可解释实验数据的85.842%,并将Cu、Zu、Pb、Ni、Mn、K、P确定为臭灵丹药材特征元素.结论 运用聚类分析将13个不同产区的臭灵丹分为4类,可将不同产区的臭灵丹区分开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臭灵丹的道地性.
作者:杨新周;鲁广秋;田孟华;李亮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冯宝麟先生是我国中药炮制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探索中药炮制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从九个方面对冯宝麟先生的中药炮制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值得我们炮制后来人学习和借鉴.
作者:石典花;孙立立;戴衍朋;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药油热敏灸联合解毒活血汤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药油热敏灸联合解毒活血汤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前列舒通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NIH-CPSI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含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NIH-CPSI积分、EPS中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愈显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6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EPS中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药油热敏灸联合解毒活血汤是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万春;王志强;吴事仁;陈思婷;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并建立适合于水母雪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稳定的ISSR引物.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以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5种因素4个水平对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反应体系进行验证.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ISSR引物,通过退火温度梯度试验确定佳退火温度.结果 终确立了水母雪莲20μl ISSR-PCR佳反应体系,即包含TaqDNA聚合酶0.7U、dNTP 0.125mmol/L、引物0.3μmol/L、模板DNA 40ng、Mg2 1.5mmol/L.在此基础上,从8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8条引物,并通过梯度PCR反应确定佳退火温度.结论 经过11份水母雪莲种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后续水母雪莲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鉴定.
作者:王钧;王建科;石琳;胡延萍;杨文韬;李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疏肝理气法是中医对于肝气郁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本治法,具有促胃动力的功效,可作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的治疗方法.精神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已成作为人类DGIM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与影响首先体现在心理应激.由心理应激产生的情志活动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与中医“情志致病”“肝气郁结”经典理论高度关联,本文即从精神心理角度探讨疏肝理气法治疗DGIM,并认为该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之肝“主疏泄”,继而能够调畅情志,调理脾胃的经典含义.
作者:宁海恩;凌江红;张智;纪云西;王煜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升汞消毒时间与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基质处理对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及培养与驯化的影响.方法 设计不同升汞消毒时间处理白及种子,观察种子的萌发率与幼苗的生长情况;设计不同培养基转接白及丛生芽,观察丛生芽的生长情况;设计不同基质处理白及组培苗,观察组培苗的生长情况.结果 升汞消毒10min的白及种子萌发率和生长较好,接种30d后萌发率达88.9%,株高达6.2mm;白及丛生芽转接的较佳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5mg/L+马铃薯100g/L+蔗糖30g/L;自配基质大田驯化白及组培苗的出苗率、株高、球茎大小、叶片数、叶片长宽比、球茎分蘖形成2~3个分叉块茎较好.结论 不同处理对白及各生长阶段影响不同.试验所得结果可作为白及组培快繁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作者:杨平飞;张金霞;罗鸣;宋智琴;刘海;吴明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实验性肿瘤模型对莪术、白术、连翘三种中药挥发油处方比例进行优选,并对处方抗肿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S180瘤株肿瘤模型,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肿瘤抑制率为指标,对白术、莪术、连翘挥发油的剂量配比进行优选.对优选处方的抑瘤效果进行评价,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药组,观察肿瘤抑制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三种挥发油抗肿瘤的佳比例为白术油500mg/kg,莪术油100mg/kg,连翘油25mg/kg.对优选出的挥发油剂量进行了抑瘤效果的评价,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9.08%、41.15%、58.20%.挥发油的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的脾指数均小于空白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挥发油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的胸腺指数均低于空白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交实验优选确定了三种挥发油配伍剂量,三者合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仝立国;康永;岳永花;冯玛莉;李先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模拟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iabetes mellitus with depression,DD)环境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胎鼠海马组织中分离、纯化和培养海马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鉴定海马神经元.采用高糖(150mM)联合皮质酮(200 μM)诱导复制模拟DD环境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高糖联合皮质酮组、二甲双胍0.18g/kg+氟西汀1.8mg/kg(M+F)组、左归降糖解郁方32.82g/kg (ZGJTJYF)组,造模及药物干预18h,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干预后活力及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联合皮质酮组海马神经元胞体破裂,神经网络断裂,细胞活力减小,凋亡显著(P<0.05);ZGJTJYF组海马神经元胞体圆润,神经网络丰富,细胞活力较强,凋亡率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血清组细胞状态和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组细胞状态和细胞活力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ZGJTJYF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归降糖解郁方能增强模拟DD环境下海马神经元的活力,减少其凋亡,对模拟DD环境下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宇红;徐雅岚;刘检;杨蕙;孟盼;杜青;赵洪庆;凌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以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针灸干预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切除修复蛋白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蛋白量以及mRNA转录情况,探讨针灸改善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210只,自由饮食喂养3d后左腋下植瘤.接种7天后,挑选体重(22±2)g、瘤体直径0.8cm左右的小鼠192只,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各48只;1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造成骨髓抑制模型.荷瘤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固定,不作任何治疗.各组分别于2~6d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Real-time PCR法观察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化疗所致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蛋白polβ的表达含量,促进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进而减轻因CTX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结论 通过针刺和艾灸干预后,提高了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的碱基切除修复能力,保护因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是针灸改善荷瘤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选用荷瘤小鼠,目的是使荷瘤小鼠体质更接近临床肿瘤患者,可为肿瘤临床提供新的实验室治疗思路和依据.
作者:于冬冬;路玫;王延超;曹大明;滕迎春;李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温胆汤传统汤剂、现代汤剂及颗粒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种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比较提取率.采用Kromasil-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C.结果 6-姜辣素在20.0 ~ 100.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7),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32%和0.83%,在三种不同制剂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2%、98.87%和96.97%(n =5),RSD分别为1.38%、1.05%和1.89%.三种不同制剂中6-姜辣素平均含量分别为,传统汤剂62.3 mg·g-1、现代汤剂57.8 mg·g-1、颗粒剂40.5 mg·g-1.结论 三种不同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平均含量在传统汤剂里含量高,现代汤剂次之,颗粒剂中含量低.
作者:李敏;刘元涛;王垒;王升光;张惠惠;邵珠德;代龙;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