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王钧;王建科;石琳;胡延萍;杨文韬;李毅;王莉

关键词:水母雪莲, ISSR-PC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摘要:目的 优化并建立适合于水母雪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稳定的ISSR引物.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以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5种因素4个水平对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反应体系进行验证.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ISSR引物,通过退火温度梯度试验确定佳退火温度.结果 终确立了水母雪莲20μl ISSR-PCR佳反应体系,即包含TaqDNA聚合酶0.7U、dNTP 0.125mmol/L、引物0.3μmol/L、模板DNA 40ng、Mg2 1.5mmol/L.在此基础上,从8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8条引物,并通过梯度PCR反应确定佳退火温度.结论 经过11份水母雪莲种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后续水母雪莲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鉴定.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细叶石仙桃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细叶石仙桃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对其根茎、假鳞茎进行性状特征研究,对其根、根茎、假鳞茎进行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研究.结果 根茎表面灰棕色,有干枯的膜质鳞叶,下侧有须状细根,上侧间隔着生狭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假鳞茎;气微,味淡、微酸涩.其根茎、假鳞茎的横切片和粉末显微特征显示:根茎皮层和中柱宽广,皮层细胞大小不一,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在,韧皮部外侧有半月形纤维束包绕,纤维束外缘细胞内含有硅质块.假鳞茎横切面中表皮细胞起伏呈3个深波浪形,基本组织中散生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黏液细胞,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多数,近外侧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具帽状纤维束,其侧薄壁细胞内含圆形硅质块.根茎粉末中表皮细胞壁呈深波状弯曲,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纵向排列的硅质块,非腺毛和网纹细胞多见.假鳞茎粉末中表皮细胞垂周壁深度弯曲,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纵向排列的硅质块,草酸钙针晶束多见.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操作简单,鉴别特征明显,可作为细叶石仙桃的鉴定依据.

    作者:张小佳;李旭梅;曾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蓝莓花色苷对过氧化氢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蓝莓花色苷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VC-304,分别加入蓝莓花色苷10 μg·ml-1、20 μg·ml-1和40 μg·ml-1,培养24h后再加入H2O2100 μmol·L-1作用1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258染色法观察EVC-304细胞凋亡形态,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同正常组相比,H2 O2损伤组能够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细胞出现染色质固缩,核致密浓染,细胞核变小浓集的凋亡形态,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与H2O2损伤组相比,蓝莓花色苷20 μg·ml-1和40 μg·m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形态有所改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细胞内Caspase-3表达下降.结论 蓝莓花色苷对H2O2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作者:李亚巍;昌盛;王黎明;金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茅苍术种子形态结构及萌发特性研究

    目的 探讨茅苍术种子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及萌发特性,考察其适萌发条件,为该解决该药材有性繁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茅苍术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瘦果)表面形态及内部构造,并研究不同光照、温度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 果茅苍术种子(瘦果)表面有条纹及网纹,被稠密顺向贴服的长毛,长毛系两细胞平行合生,顶端分叉,种子内无胚乳,子叶肥厚而直立.种子适宜萌发条件为15℃~25℃、湿润的纸面,光照影响不大.结论 阐明了茅苍术种子(瘦果)的形态特征及结构特征,明确了种子的适宜萌发条件,对茅苍术规范化种植过程的有性繁殖环节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熊睿;邓娟;王文地;汤浩东;余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清金化痰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鼠气道炎症影响

    目的 观察清金化痰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的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予相应实验处理.通过RT-PCR检测14d各组IL-8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7d和14d各组IL-8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的IL-8 mRNA和IL-8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均有改善(P<0.05),其中,西药组效果好,中药高剂量组次之(P<0.05).结论 清金化痰颗粒可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鼠气道炎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相关蛋白基因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许光兰;罗靖希;钟云青;黄志健;刘珊珊;郑福奎;但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ASIC3-/-小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基因敲除(ASIC3-/-)小鼠心肌细胞内向整流K+通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离子通道层面探讨电针改善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ASIC3-/-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小鼠电针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Westcrn blot检测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即Kir2.1、Kir.2和Kir2.3)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 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组、列缺组和足三里组小鼠ST段幅值均有所回落,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表达量则均显著回升(P<0.05),其中内关组优于列缺组及足三里组(P<0.05),列缺组优于足三里组(P<0.05);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内关穴可明显改善小鼠心肌缺血状态,其可能机制是引起Kir2.1、Kir.2和Kir2.3蛋白表达量的回升.

    作者:张晓露;王颖;戴俭宇;许亚涵;杨恩达;荆秦;王琪格;陈以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温胆汤传统汤剂、现代汤剂及颗粒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种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含量,比较提取率.采用Kromasil-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C.结果 6-姜辣素在20.0 ~ 100.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7),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32%和0.83%,在三种不同制剂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2%、98.87%和96.97%(n =5),RSD分别为1.38%、1.05%和1.89%.三种不同制剂中6-姜辣素平均含量分别为,传统汤剂62.3 mg·g-1、现代汤剂57.8 mg·g-1、颗粒剂40.5 mg·g-1.结论 三种不同温胆汤制剂中6-姜辣素的平均含量在传统汤剂里含量高,现代汤剂次之,颗粒剂中含量低.

    作者:李敏;刘元涛;王垒;王升光;张惠惠;邵珠德;代龙;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姜石肠炎康颗粒醇沉工艺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目的 优选姜石肠炎康颗粒醇沉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清膏相对密度、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和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秦皮甲素的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出的佳醇沉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为1.09 g/ml,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2.5%,静置时间为23 h.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1.47%.结论 优选出的醇沉工艺条件符合实际生产要求,且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好.

    作者:李喜香;刘效栓;刘维忠;李盛华;闫治攀;肖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熏蒸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6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是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基础治疗,每天治疗2次,共治疗4周;实验组是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15味药组成)熏蒸,每天熏蒸2次,共治疗4周.采用洼田氏咽水试验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总体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81.82%,且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恰当的康复护理措施联合中药熏蒸可以明显促进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惠兰;赵新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槐耳减缓UUO大鼠小管间质损伤中自噬的作用

    目的 观察槐耳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肾组织beclin-1、FN的影响来进一步阐明槐耳在急性肾损伤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n组),模型组(UUO组),模型组+槐耳治疗组(UHE组),造模后0、3、7天分析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血生化Scr、Urea值,beclin-1、FN的表达分布及变化.结果 ①造模后7天,UUO组较Sham组病理损伤评分和血生化指标Scr、Urea均有显著上调(P<0.05).②造模后3天、7天,UUO组beclin-1、FN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③造模后3天、7天,槐耳治疗组较模型组Scr、U tea、beclin-1、FN均有显著下调(P<0.05).结论 梗阻性肾损伤中,槐耳可以抑制肾组织中自噬的发生,从而减缓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延缓小管间质的损伤进程.

    作者:方珣;曾星若;刘昌璇;陈文莉;邵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类对于新生事物的学习和记忆,都离不开大脑皮质的一个形似海马的内褶区,即海马区.其主要成分是海马锥体神经元,主要参与短期记忆、情绪及内脏功能调节,海马神经元的病变是导致脑部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文章综述近几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脑部相关疾病的中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钢;陈琼芳;曹小雨;李钊飞;杨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蝙蝠葛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的影响

    目的 探讨蝙蝠葛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0.62g· kg-1·d-1)、蝙蝠葛碱组(1.17g·kg-1·d-1).采用Aβ1-42(80pmol·μl-1)双侧脑室注射小鼠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所有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药物或者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持续28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并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小鼠海马镜下形态结构、脑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检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组织Aβ和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潜伏期延长,游泳距离增加(P<0.05),神经元数量减少、变性,脑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A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蝙蝠葛碱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明显改善,脑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A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蝙蝠葛碱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脏器指数,蝙蝠葛碱通过抑制Aβ和IL-6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费洪新;张英博;刘得水;周忠光;张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宫宁颗粒对IUD避孕大鼠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宁颗粒诱导IUD避孕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已生育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宫宁颗粒组、消炎痛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应用光镜观察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VSMC中Bcl-2、Bax、Fas和FasL蛋白表达.结果 置入IUD后大鼠子宫内膜及血管结构功能发生异常,与模型组比较,宫宁颗粒能显著降低子宫VSMC中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Fas、FasL蛋白表达,并降低Bcl-2/Bax值(P<0.01),且效果明显优于消炎痛组(P<0.01).结论 宫宁颗粒可减轻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损伤,消除子宫血管构筑的异常,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Bax、Fas、FasL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诱导子宫VSMC凋亡,进而达到防治置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目的.

    作者:梁娜;许建国;徐丽;彭召云;师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味柴芍六君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柴芍六君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病理观察.方法 选取胃癌前病变患者120例,辨证为脾虚肝郁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4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加味柴芍六君方加减治疗,水煎300ml,2次/d;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痛或肋痛、口干乏力、纳差、大便稀溏、大便干燥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Hp阴性率为85.0%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异常.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安全有效,能够改善胃癌前症状,逆转胃粘膜萎缩、异型增生等.

    作者:蒋敏玲;范剑薇;何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株产胞外多糖丹参内生真菌ZDH1-1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 对产胞外多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形态鉴定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ZDH1-1进行鉴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为自变量,胞外多糖浓度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优选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真菌发酵液体积比4:1,乙醇沉淀时间10h,乙醇沉淀温度12℃,ZDH1-1胞外多糖浓度为4.50mg/mL,与预测值的偏差1.96%.结论 优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提取工艺快速简便,稳定可靠,为丹参内生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卜晓丹;牛琳琳;张睿昊;段禹尧;陈丹;常正尧;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目的 优化并建立适合于水母雪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稳定的ISSR引物.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以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5种因素4个水平对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反应体系进行验证.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ISSR引物,通过退火温度梯度试验确定佳退火温度.结果 终确立了水母雪莲20μl ISSR-PCR佳反应体系,即包含TaqDNA聚合酶0.7U、dNTP 0.125mmol/L、引物0.3μmol/L、模板DNA 40ng、Mg2 1.5mmol/L.在此基础上,从8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8条引物,并通过梯度PCR反应确定佳退火温度.结论 经过11份水母雪莲种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后续水母雪莲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鉴定.

    作者:王钧;王建科;石琳;胡延萍;杨文韬;李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作用机制.方法 ①利用MTT比色法观察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②Transwell小室迁移袭实验检测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③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DF-1α可明显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补肾活血汤可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且呈剂量依赖型(P <0.001);补肾活血各组较SDF-1α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01);补肾活血汤能够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量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时间成反比.结论 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杨争;胡金辉;王希;方颖;袁博;陈杏元;刘德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启膈散对食管癌小鼠生存质量及免疫调节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启膈散对4NQO诱导食管癌小鼠生存质量、体重、脏器重量和指数、食管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方法 0.1mg·ml-1 4NQO水诱导小鼠食管癌模型,16周后撤除干预因素,观察进食及饮水并称重,32周后处死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指数,观察食管组织,检测外周血中IL-10、TNF、IFN-Υ、MCP-1、IL-6、IL-12p70等细胞因子,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CD4+/CD8+).结果 启膈散组小鼠形体、活动度正常,体重接近正常组;脾、肝重量高于模型组(P<0.05),肾、心、肺、肝指数降低(P<0.05);镜下观食管基底细胞层有轻度增生,角质层液化基本消失,其它均正常;与模型组比可上调IL-10细胞因子(P<0.05),降低CD3+、CD19+、CD3+/CD19+、CD8+,提高CD4 +/CD8+ (P <0.05).结论 启膈散能改善生存质量、保护脏器、保护组织病理损害;通过提高IL-10细胞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提高CD3+、CD19+、CD8+淋巴细胞,纠正CD4+/CD8+比例降低而改善免疫功能失衡及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吕翠田;董志斌;陈玉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外科学》教材内容置疑

    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外科学》教材原文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现代医学表述及中西医治疗等内容的置疑之处,分别进行举例,并从内容表述的明确性、合理性、全面性、客观性、严谨性等角度,结合对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理解以及学术发展现状等角度,对置疑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与同行做更深入讨论,并作为教材再版时的参考,促进教材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者:彭鑫;尤雯丽;赵羚妤;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浊治疗初探

    慢性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CS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和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1].其症状复杂多变,病势缠绵难愈,病情危重棘手,单一的西医治疗往往效果有限.我们通过前期的探讨及研究,明确了湿热疫毒与湿、痰、瘀、浊之邪相搏结是慢性重型肝炎发病的关键环节[2].而阻断湿、痰、瘀浊之邪相搏结则为慢性重型肝炎治疗的关键.众医家近期的临床研究均表明,引入解毒、祛湿、化痰、消瘀等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将上述研究归纳,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官志杰;韦艾凌;韦新;毛德文;龙富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使用水提醇沉法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佳提取条件;采用Sevage法、TCA法对多糖进行纯化;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使用水提醇沉法,进行正交试验,终确定提取的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料液比;采用Sevage法、TCA法对所提的多糖进行去蛋白纯化处理;使用MTT法探究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温度90℃,时间2h,料液比1∶15.纯化过程中使用Sevage法、TCA法,多糖含量下降,推测提取产物可能为糖蛋白;MTT结果则表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水提醇沉法成功确定了粗叶悬钩子多糖的提取条件;纯化结果表明提取物可能是一种糖蛋白:粗叶悬钩子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常影;张嵘;许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