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影;张嵘;许娜
目的 进行人参总皂苷(ginseng total saponins,GTS)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并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首先在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基础上,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进行人参皂苷高纯提取物的制备,香草醛-硫酸比色法估测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然后通过过碘酸钠法构建人参总皂苷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偶联物作为抗原制备得到人参总皂苷多抗;使用ProteinA/G琼脂糖纯化和抗原柱双纯化抗体;后用免疫细胞化学和生物膜层干涉(biological membrane layer interference,BLI)技术验证抗体.结果 得到高纯度的人参总皂苷;SDS-PAGE表明抗原GTS-BSA偶联物制备成功;ELISA法检测受试组效价为(29.52 ±4.31),亲和树脂纯化后得到较纯多抗;生物膜层干涉技术表明人参总皂苷多抗与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e、Rg1、Rh1、Rh2、原人参二醇、F1、化合物K、原人参三醇的亲和力分别为3.99×10-7、4.69×10-9、2.59×10-9、2.40×10-6、1.62×10-4、2.64×10-7、1.66×10-10、1.08×10-7和1.32×10-6;免疫细胞化学(ICC)从细胞学水平上验证了抗体的有效性.结论 人参总皂苷多抗的效价和特异性较高,可为下一步研究人参总皂苷在脑中的分布做好铺垫.
作者:顾玲;欧阳柳凤;陈飞燕;江玉翠;陈翠花;徐雁;赵玉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方剂作为“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历来被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在学生后期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临床医生,而是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中药学专业知识,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品质鉴定与质量控制、新药开发、药品经营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方剂学》教学也要围绕此目标进行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方药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其重点.文章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兴隆;贾波;张丰华;黄巍;文跃强;胡鹏;余成浩;张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在不同肠管内的动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制备巴马猪抗生素性腹泻动物模型,然后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葛根芩连汤治疗前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低(P<0.01),而用药组7d与之相比亦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治疗组双歧杆菌属在各个肠段中数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氨苄青霉素灌胃会减少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数量,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对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具有调理作用.
作者:刘茜明;杨光勇;何光志;田维毅;蔡琨;王平;黄高;梁建东;王文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全面了解板蓝的资源分布、种质情况,为资源的保护与栽培推广等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①实地调查;②种质收集③质量评价.结果 ①板蓝野生者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栽培者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贵州、四川、浙江、广西等地;②以靛蓝、靛玉红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产地或种质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以福建等地所产节较密集、叶墨绿而微皱的板蓝种质资源质量较佳.
作者:杨成梓;刘小芬;蔡沓栗;范世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比较四川两个主要产区姜黄根茎和块根挥发油的含量及成分差异,为姜黄产区和药用部位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根茎和块根的挥发油,计算其含量;并采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姜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含量相差较大,根茎约为块根的6倍;根茎和块根样品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约15种左右,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萜品油烯,α-姜烯,β-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姜黄酮,AR-姜黄酮等,占总组分的百分比大于90%.结论 川产姜黄植物挥发油的含量,产区间无明显差异,药用部位间差异较大;姜黄不同产区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主成分类型及主要化合物基本相似,但主要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王晓宇;赵军宁;曹柳;郭俊霞;曾瑾;吴萍;李青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实验性肿瘤模型对莪术、白术、连翘三种中药挥发油处方比例进行优选,并对处方抗肿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S180瘤株肿瘤模型,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肿瘤抑制率为指标,对白术、莪术、连翘挥发油的剂量配比进行优选.对优选处方的抑瘤效果进行评价,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药组,观察肿瘤抑制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三种挥发油抗肿瘤的佳比例为白术油500mg/kg,莪术油100mg/kg,连翘油25mg/kg.对优选出的挥发油剂量进行了抑瘤效果的评价,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9.08%、41.15%、58.20%.挥发油的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的脾指数均小于空白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挥发油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的胸腺指数均低于空白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交实验优选确定了三种挥发油配伍剂量,三者合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仝立国;康永;岳永花;冯玛莉;李先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姜石肠炎康颗粒醇沉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清膏相对密度、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和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秦皮甲素的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出的佳醇沉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为1.09 g/ml,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2.5%,静置时间为23 h.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1.47%.结论 优选出的醇沉工艺条件符合实际生产要求,且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好.
作者:李喜香;刘效栓;刘维忠;李盛华;闫治攀;肖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中药车前草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并且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试验.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利用乙醇损伤氧化动物模型,以动物血浆中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车前草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 车前草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20min,料液比为10∶1.动物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车前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应用优化的工艺可以实现提取多酚的效率的大化,所获得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张语迟;李赛男;刘春明;唐英;李森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选择药物制剂适宜辅料与相应制粒方法,优选成型工艺;对胶囊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大黄蒽醌、黄酮、多糖等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双黄胶囊制备工艺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法筛选药物制剂的辅料和制粒方法,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制剂进行质量标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双黄胶囊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优选胶囊剂,设计方案为药物中间体:稀释剂=1∶3,润湿剂为70%乙醇,用量为15%(15 ml/100 g药粉).结论 HPLC可快速高效地测出双黄胶囊中各有效成分含量,有效地评价该制剂质量标准.
作者:赵佳妤;陈志鹏;李伟东;刘晓;蔡皓;吴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CAG模型大鼠bcl-2、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胃复春组予胃复春片水溶液,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予加味七方胃痛免煎中药颗粒,1次/d.连续治疗30 d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及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大鼠bcl-2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cl-2、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bcl-2、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较模型组、胃复春组降低(P<0.05).结论 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表明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能抑制bcl-2、cyclinD1蛋白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从而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病变.
作者:王鲜庭;唐梅文;陈先翰;田惠芳;全胜源;张为;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碰碰香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另的方法.结果 碰碰香叶柄中有多个维管束,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及少量腺毛,叶下表面几乎全部被气孔占据,气孔为环式,表皮上附有大量的金黄色油滴.结论 为碰碰香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以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针灸干预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切除修复蛋白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蛋白量以及mRNA转录情况,探讨针灸改善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210只,自由饮食喂养3d后左腋下植瘤.接种7天后,挑选体重(22±2)g、瘤体直径0.8cm左右的小鼠192只,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各48只;1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造成骨髓抑制模型.荷瘤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固定,不作任何治疗.各组分别于2~6d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Real-time PCR法观察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化疗所致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蛋白polβ的表达含量,促进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进而减轻因CTX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结论 通过针刺和艾灸干预后,提高了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的碱基切除修复能力,保护因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是针灸改善荷瘤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选用荷瘤小鼠,目的是使荷瘤小鼠体质更接近临床肿瘤患者,可为肿瘤临床提供新的实验室治疗思路和依据.
作者:于冬冬;路玫;王延超;曹大明;滕迎春;李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研究联合健脾和胃法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西医药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则是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健脾和胃的保和颗粒,观察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心衰疗效、随访6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影响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心衰情况,同时可减低6月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其中以保和颗粒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 中医药健脾和胃法可通过调理后天脾胃以发挥类增效之功,从而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林平;李侠;刘岩;袁宏伟;张红霞;刘长玉;杜武勋;徐宗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并建立适合于水母雪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稳定的ISSR引物.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以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5种因素4个水平对水母雪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反应体系进行验证.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ISSR引物,通过退火温度梯度试验确定佳退火温度.结果 终确立了水母雪莲20μl ISSR-PCR佳反应体系,即包含TaqDNA聚合酶0.7U、dNTP 0.125mmol/L、引物0.3μmol/L、模板DNA 40ng、Mg2 1.5mmol/L.在此基础上,从8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稳定的8条引物,并通过梯度PCR反应确定佳退火温度.结论 经过11份水母雪莲种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后续水母雪莲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鉴定.
作者:王钧;王建科;石琳;胡延萍;杨文韬;李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对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影响效果,评估中医药治疗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云南省从2005~2015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5560例,对患者治疗初始(0个月)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4、90、96、102个月)的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中医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降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升高卡洛夫斯基积分有明显疗效,中医药治疗后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稳定或升高,12、18、24、30、36、42、48、54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Ds+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稳定或下降,12、18、24、30、36、42、48、54、60、66、72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升高,24、54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影响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可阶段性地稳定或减缓CD4+T淋巴细胞下降速度,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进而对延缓艾滋病病程进展起积极作用.
作者:杨玉琪;和丽生;瞿广城;刘彦丽;王莉;张祖英;叶芳;杨云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探讨“少阳主骨”少阳对骨之作用机制.《黄帝内经》提出“少阳主骨”观,究其机理,少阳胆经循行骨、少阳胆腑强韧骨、少阳春生之气促生骨.
作者:范薇;杨剑;夏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类对于新生事物的学习和记忆,都离不开大脑皮质的一个形似海马的内褶区,即海马区.其主要成分是海马锥体神经元,主要参与短期记忆、情绪及内脏功能调节,海马神经元的病变是导致脑部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文章综述近几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脑部相关疾病的中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钢;陈琼芳;曹小雨;李钊飞;杨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MS痰证患者146例,MS非痰证患者50例,健康人150例,采用证素辨证法收集各证素分布情况、检测理化指标;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方法,检测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5215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理化指标、痰证病位、病性兼杂的相关性.结果 KCNJ11多态性位点rs5215的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TG显著升高,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Cr显著升高,两者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脾在风险基因型CC上分布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性证素热在风险基因型CC上较非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MS痰证的形成无关,但可能与TG、Cr的代谢有关;该位点还可能与MS痰证的病位证素脾和病性兼杂热的形成有关.
作者:林小凤;陈继承;丁珊珊;廖凌虹;庄耀东;陈淑娇;高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传统康复方法学》课程PBL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方法的效果.方法 以2010级与2011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PBL教学方法.2010级学生采用一次性终结考核,并对考核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估.根据反馈情况在2011级学生进行改良,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打分作为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完成后对该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 经自评量表评估,2010级学生认为一次性终结考试的评估效果主要在思维培养方面,约有86%学生认同,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为(84.0±4.06)分;2011级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反映积极性,学习兴趣,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康复思维能力方面作用均较明显,分别为94%,92%,90%,95%和88%.在学习成绩满意度方面,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满意度更高,分数为(94.7±3.74)分,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课程教学特点设计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方法比一次性终结性考更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适合在传统康复课程的PBL教学评价中使用.
作者:方磊;齐瑞;孙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冯宝麟先生是我国中药炮制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探索中药炮制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从九个方面对冯宝麟先生的中药炮制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值得我们炮制后来人学习和借鉴.
作者:石典花;孙立立;戴衍朋;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