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王耀明;袁丽君;林士霞;马亚萍;徐庄剑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54例老年患者在胃镜术前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芬太尼,进入镇静3~4级后做胃镜检查.设无痛胃镜组和常规检查对照组,观察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反应,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药物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无痛胃镜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术中有变化,与术前、术后和对照组术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应加强监测.
作者:李跃川;缪秀华;蔡美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Ⅲ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下简称放疗)疗效较Ⅰ、Ⅱ期差,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是近年探索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雪新;钱国惠;项达军;陆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病理妊娠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高龄单胎产妇300例与同期年龄<35岁的单胎产妇300例进行配对,比较两组病理妊娠发生情况.结果 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早产、妊娠胆汁瘀积症等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龄产妇病理妊娠发生率高,应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围产期管理,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和治疗的12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传统器械取石,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残石率分别为61.4%和15.8%;术中行胆道镜检查与取石后,残石率分别降为21.0%和3.9%.全组术后总的残石率为12.7%.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降低胆管结石手术的残石率.
作者:王天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现代外伤以高能量损伤特点,且多发伤发生率高,易因迅速而严惩的生理障碍而致死.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9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潘天鸿;张曙光;周金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经腹联合断流术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联合断流术(A组)和门奇静脉断流术(B组)治疗,每组15例,通过术中门静脉测压、术后上消化道钡餐复查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无明显变化.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显著改善和无改善的比率A组分别为66.67%、33.33%和0,B组分别为40%、46.67%和1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术后随访,A、B组患者无、轻、中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比例分别为28.57%和7.69%、53.33%和30.77%、14.29%和46.15%、0 和15.39%;出血复发率、病死率分别是7.14%和23.08%、14.29%和15.38%.结论 经腹联合断流术比门奇静脉断流术断流更为彻底,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的概率明显降低.
作者:吴铎;姚纯;江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TE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 检测30例喉鳞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FFEN mRNA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PTEN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相比较,FTE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PTEN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PTEN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PTEN基因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可能成为喉鳞癌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邱晓霞;周维镕;张振新;达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方法 从SAH患者颈内静脉中抽取血样,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标志物、凝血因子、炎症介质及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白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SAH后3 d内浓度开始升高,并持续到第14天;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在SAH后9 d内明显升高;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浓度在SAH后4~9 d有短暂升高.在SAH后4~9 d时,有症状性CVS患者的PAI-1、sTM、TAT、IL-6、PAF和ICAM-1等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CV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可能由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介质释放、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等众多因素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则可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作者:崔岗;王中;李金泉;卞杰勇;孙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1~35个月的患者(细胞移植组8例,常规治疗组6例),于术前和术后3、8个月行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用半定量法观察分析图像.结果 移植组中,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8个月心肌双核素显像缺损区占整个心肌面积由术前的45.5%减少至39%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后改变不明显.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肌双核素显像缺损区占心肌面积减少,术后8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 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较好地观察和评价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改善程度.
作者:徐龙宝;张宇燕;丁志坚;杨艳文;赵峻;万仁明;黄曙新;刘剑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wntl信号转导通路主要表达蛋白wntl、β-eatenin、gsk-3β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并研究其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wntl、β-catenin、gsk-3β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wntl、β-catenin、gsk-3β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wntl、13-catenin表达均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表达增高,且表达均与肿瘤级别成正相关(P<0.01),wntl、β-eatenin的表达水平彼此间均呈正相关(P<0.01);而gsk-3β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表达降低,表达与组织分级成负相关(P<0.01).结论 wntl和β-catenin表达异常增加及gsk-3β表达异常减少均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施学强;武永康;董伦;宿建辉;顾学文;张恒柱;申林海;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58足)跟骨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SandersⅡ型16例(16足),Ⅲ型28例(30足),Ⅳ型10例(12足).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切口,行植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行踝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随访5个月~7年,平均44.2个月.结果 优40足(占68.97%),良10足(占17.24%),可8足(占13.79%).优良率达86.21%.术前Bohler角10.8°,术后28.8°.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后遗症少.
作者:姜为民;周峰;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春晓;王曼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医师之间在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中的差异大小.方法 分别请3位放射治疗科医师和3位影像诊断科医师对12例位于全身不同部位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 GTV进行勾画,1个月后重复1次.结果 不同医师之间勾画的GTV等中心值在X、Z轴上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在Y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医师两次勾画的GTV等中心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师之间在勾画GTV中存在差异,可能不同医师对肿瘤学的理解和影像学知识存在差异有关.
作者:张烨;钱建军;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外损伤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例MPP合并肺外损伤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并与98例单纯MPP和10名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MP肺外损伤组和单纯MPP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MPP肺外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7+/CD8+、CD16+CD56+明显降低(P<0.05).CD19+、IgM明显升高(P<0.05),CD8+,CD19+CD23+,CD4+CD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肺外损伤患儿存在细胞免疫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
作者:骆亚丽;季伟;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积雪草总苷(TCA)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制造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同时应用TCA 24、12、6mg/kg 3个剂量灌胃10 d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等指橱的影响.结果 TCA高剂量(24 mg/kg)、中(12 mg/kg)剂量对小鼠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TCA高剂量对小鼠脾脏指数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TCA对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燏;明志君;曹莉;陈永井;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髋关节手术40例,以罗哌卡因为局麻药,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2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20例.结果 两组麻醉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手术.CSEA组罗哌卡因用量小,效果完善,硬膜外腔未追加用药,术中未用辅助药;EA组5例有不适牵拉反应需辅助用药.麻醉后发生低血压CSEA组1例,EA组5例.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赵秀华;顾俊明;金维清;沈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治疗急性胰腺炎(AP)中的作用.方法 80例AP中,给予益生菌治疗4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0例],未给予益生菌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MAP32例,SAP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于MAP,益生菌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SAP,益生菌治疗组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霉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能有效缓解AP尤其是SAP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小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红细胞增多的IHES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IHES为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表现为心血管、肺、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等多器官损害,男性多见,需排除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与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EL)、Churg-Strauss综合征鉴别.给予干扰素、激素、羟基脲治疗后嗜酸粒细胞下降.结论 对IHES予干扰素、激素等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翟丽佳;闵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1型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为深入研究T1A和T2A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面的异同打下基础.方法 以振荡法和差速贴壁纯化培养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2A),提取总RNA,分别以Cy3-dCTP和Cy5-dCTP标记T1A和T2A的mRNA,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上检测点4096个,4次结果 交集显示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38条(60条在T1A中高表达,78条在T2A中高表达),其中生物学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为99条(42条在T1A中高表达,57条在T2A中高表达).结论 通过该研究获得了大鼠大脑T1A和T2A的基因表达谱,T1A和T2A之间存在99条生物学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何江虹;严美娟;夏春林;孙茂民;万明辉;张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清、血浆中可溶性CD154(sCD15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2例IT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血浆sCD154水平.结果 血浆sCD154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下降.血清sCD154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有所上升(P<0.05).结论 ITP患儿血浆aCD154水平与IT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相关,血浆sCD154水平的测定可作为临床上ITP诊断及判定疗效的指标之一.血清sCD154水平可能是血小板再生的一个潜在标志.
作者:谢秋;徐敏;樊一笋;黄益萍;殷昌硕;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