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霞;周维镕;张振新;达鹏
目的 观察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35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LOD),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术后血LH和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卵率为82.86%(29/35),1年内妊娠率为45.71%(16/35),早期流产2例,35例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OD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概率,相对于单纯促排卵药物治疗,该疗法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的优点,且无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娟;尹启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红细胞增多的IHES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IHES为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表现为心血管、肺、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等多器官损害,男性多见,需排除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与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EL)、Churg-Strauss综合征鉴别.给予干扰素、激素、羟基脲治疗后嗜酸粒细胞下降.结论 对IHES予干扰素、激素等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翟丽佳;闵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方法 采用HPLC-FLD法测定,以Kromasil C<,18柱为分析柱,0.4%三乙胺溶液(pH3.00)-乙腈(87: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激发波长为295 nm,发射波长为490 nm,洛美沙星为内标物.结果 左氧氟沙星在0.0156~16.0μg/ml检测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1±2.5)%;日内差异≤3.9%,日间差异≤3.6%.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左氧氟沙星血浆浓度的监测.
作者:顾继红;高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76.2%.术后3个月大转子处见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陈广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化学修饰酶法分别测定79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68例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结直肠腺瘤组、远侧结肠腺瘤组的血清TG水平分别为(1.70±1.08)mmol/L、(1.91±1.20)mmol/L,均高于对照组及近侧结肠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侧结肠腺瘤组的血清HDL-C水平为(1.16±0.27)mmol/L,低于近侧结直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结直肠腺瘤组的血清TG水平为(1.84±1.17)mmol/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1.41±0.8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C、LDL-C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腺瘤患者TG水平较高,尤其是远侧结肠及男性患者;HDL-C水平较高者结肠腺瘤的发病率较低.
作者:陈易;徐华;汤金海;苏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外损伤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例MPP合并肺外损伤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并与98例单纯MPP和10名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MP肺外损伤组和单纯MPP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MPP肺外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7+/CD8+、CD16+CD56+明显降低(P<0.05).CD19+、IgM明显升高(P<0.05),CD8+,CD19+CD23+,CD4+CD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肺外损伤患儿存在细胞免疫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
作者:骆亚丽;季伟;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Ⅲ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下简称放疗)疗效较Ⅰ、Ⅱ期差,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是近年探索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雪新;钱国惠;项达军;陆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是否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疼痛是否有效.方法 将36例择期LC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在全麻诱导后消毒铺巾时静脉缓慢推注曲马多2.5 mg/kg,术后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关闭腹腔时静脉缓慢推注曲马多2.5 mg/k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手术结束后2.4、8、24 h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应用曲马多2.5 mg/kg比手术结束时应用能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起到超前镇痛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长效中枢性镇痛方法.结论 曲马多术前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起到超前镇痛作用.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范昀;鄂勇;赵建华;方志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经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每天1次,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29例NSCLC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6.8%),部分缓解(PR)8例(27.5%),稳定(SD)8例(27.5%),进展(PD)11例(37.9%).有效率为38.6%.疾病控制率为66.1%.常见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王彬;时建明;姜洪心;杨辉;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清、血浆中可溶性CD154(sCD15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2例IT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血浆sCD154水平.结果 血浆sCD154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下降.血清sCD154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有所上升(P<0.05).结论 ITP患儿血浆aCD154水平与IT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相关,血浆sCD154水平的测定可作为临床上ITP诊断及判定疗效的指标之一.血清sCD154水平可能是血小板再生的一个潜在标志.
作者:谢秋;徐敏;樊一笋;黄益萍;殷昌硕;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意义.方法 从新生3~5 d的SD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同时培养C6胶质瘤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分析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均表达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而C6胶质瘤细胞呈明显高表达(P<0.05,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可能是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高宜录;张鹏;刘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mBN~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107例作为心衰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NT-pmBNP水平.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血浆NT-pm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2.6 pg/mL和83.5 Pg/mL P<0.001),而且随着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分级4组之间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2,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5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NT-pmBNP水平的强因子(P<0.001),去除LVEF影响后NYHA心功能分级也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有效生化指标.
作者:黎志明;朱明辉;李蕾;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嗜铬细胞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7例嗜铬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而确诊;3例神经节细胞瘤中,1例大部分囊变类似于假性囊肿,1例为等密度肿块,有轻度强化,1例呈实性肿块,伴有小囊变和钙化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均可见囊性成分,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1例神经鞘瘤呈实性占位,术前误诊为无功能腺瘤.结论 CT是目前常用的肾上腺肿块的检查方法 ,不仅有助于对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还能显示肿瘤对邻近脏器的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陆纪元;刘永浩;郭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共43例.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胸、腰椎骨折组32例中,术后完全恢复椎体高度28例,4例椎体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恢复率达87.5%,并发脊髓损伤不全瘫6例,术后均完全恢复.腰椎滑脱组(11例),术后平均复位率为91%,同时行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均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SF内固定器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具有纵向撑开及滑脱椎体提拉复位作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复位效果好.
作者:万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予以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每日加用大剂量维生紊C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水肿消退、尿常规、血沉、补体和血压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
作者:李晓红;王耀明;袁丽君;林士霞;马亚萍;徐庄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和治疗的12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传统器械取石,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残石率分别为61.4%和15.8%;术中行胆道镜检查与取石后,残石率分别降为21.0%和3.9%.全组术后总的残石率为12.7%.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降低胆管结石手术的残石率.
作者:王天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宫颈尖锐湿疣(CA)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CA、40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宫颈鳞癌、宫颈CA、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5%、30%,宫颈鳞癌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宫颈CA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宫颈CA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的增高可能出现在宫颈病变的早期,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对p16表达强阳性的宫颈CA对应积极治疗并加强随访.
作者:孙文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予以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检测24 h尿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治疗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CRP和IL-6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辛伐他汀能减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该作用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降低炎症因子CRP、IL-6的抗炎作用实现.
作者:杨静;马树人;曹加淮;刘彦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金血康对兔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兔分成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和黄金血康治疗组(高剂量和低剂量两组),分别喂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黄金血康.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用相同方法 损伤兔腹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第4周后治疗组加喂黄金血康.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4、8、12周进行兔静脉采血后,测定血清TC、TG、HDL-C、apoAI、apoB的水平;在第12周后,取兔腹主动脉,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病理结构.结果 用高脂饲料喂养动脉内膜受损伤的兔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清TC、TG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第8周开始兔血清TC、TG、apoB降低(P<0.05或<0.01),第12周后HDL-C、apoAI升高(P<0.05).透射电镜显示,黄金血康治疗组兔腹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黄金血康对高脂血症兔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具有抗AS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作者:何杨;张威;赵益明;沈文红;阮长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58足)跟骨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SandersⅡ型16例(16足),Ⅲ型28例(30足),Ⅳ型10例(12足).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切口,行植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行踝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随访5个月~7年,平均44.2个月.结果 优40足(占68.97%),良10足(占17.24%),可8足(占13.79%).优良率达86.21%.术前Bohler角10.8°,术后28.8°.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后遗症少.
作者:姜为民;周峰;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