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高宜录;张鹏;刘梅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受体, 层粘连蛋白, 胶质瘤,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摘要:目的 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意义.方法 从新生3~5 d的SD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同时培养C6胶质瘤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分析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均表达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而C6胶质瘤细胞呈明显高表达(P<0.05,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可能是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素之一.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柴捆状Auer小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柴捆状Auer小体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价值.方法 骨髓涂片按常规染色及过氧化酶染色,观察有无柴捆状Auer小体,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用定量PCR方法 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结果 3例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初诊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诊断为M11例,M4Eol例,M2al例.结论 柴捆状Auer小体虽常见于APL,但无绝对特异性.

    作者:吴伟林;刘丹丹;潘金兰;岑建农;戴兰;陈子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R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 12例患者共有24个RAML,多脂肪RAML14个病灶,少脂肪RAML 8个病灶,很少脂肪RAML 2个病灶.多脂肪RAML在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分,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10~-120 HU.少脂肪R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概率.很少或无脂肪RAML的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 在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条件下,CT检查对双侧RAML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盛二燕;吴斌;蒋朝霞;彭卫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孕激素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b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干预后子宫肌瘤细胞bcl-2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进行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浓度为0.1、10、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均上调子宫肌瘤细胞内bel-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可增加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bel.2基因的表达.

    作者:倪一青;孔娜;韩素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人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 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人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作者:周建龙;金骁琦;盛晓东;范韬;吴刚;祁平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积雪草总苷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雪草总苷(TCA)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制造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同时应用TCA 24、12、6mg/kg 3个剂量灌胃10 d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等指橱的影响.结果 TCA高剂量(24 mg/kg)、中(12 mg/kg)剂量对小鼠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TCA高剂量对小鼠脾脏指数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TCA对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燏;明志君;曹莉;陈永井;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80岁以上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高龄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49例80岁以上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胆石症患者有合并症占89.8%(44/49),以心血管疾病为多,51%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胆囊在急性炎症期易发生坏死穿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7%.治愈47例,死亡2例.结论 高龄并非手术禁忌,重视合并症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防患于未然,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强;顾汉信;陈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2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治疗膀胱肿瘤25例.术后定期行丝裂霉素20mg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无水中毒发生,无闭孔反射;术后恢复快,近期无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止血效果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李建国;浦金贤;何颂鲁;田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醒脑静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每次0.2ml/kg,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28例),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以7~10 d为1个疗程.结果 醒脑静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温下降、抽搐停止、意识恢复、肢瘫恢复及锥体束征消失所需时间,醒脑静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李莺;谢敏慧;顾凤珍;华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TE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 检测30例喉鳞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FFEN mRNA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PTEN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相比较,FTE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PTEN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PTEN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PTEN基因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可能成为喉鳞癌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邱晓霞;周维镕;张振新;达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对8例轻中度OSAHS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4~16个月.结果 除1例外,其余7例患者鼾声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大有改善,嗜睡现象消失.结论 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治疗轻中度OSAHS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

    作者:陈黎;董频;肖根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方法 从SAH患者颈内静脉中抽取血样,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标志物、凝血因子、炎症介质及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白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SAH后3 d内浓度开始升高,并持续到第14天;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在SAH后9 d内明显升高;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浓度在SAH后4~9 d有短暂升高.在SAH后4~9 d时,有症状性CVS患者的PAI-1、sTM、TAT、IL-6、PAF和ICAM-1等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CV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可能由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介质释放、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等众多因素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则可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作者:崔岗;王中;李金泉;卞杰勇;孙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半筋膜瓣半皮瓣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手足软组织缺损时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的股前外侧半筋膜瓣半皮瓣移植,半皮瓣置于手或足部的功能区,半筋膜瓣置于非功能区,成活后7~10 d行半筋膜瓣肉芽重塑,植皮覆盖创面,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4例、足部软组织缺损2例,移植半筋膜瓣半皮瓣面积大12 cm×24cm,小9 cm×15 cm.结果 6例吻合血管的半筋膜瓣半皮瓣全部成活,半筋膜瓣重塑后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受区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的半筋膜瓣半皮瓣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形、功能好,无须去脂整形,且供区损伤小.

    作者:杨惠光;俞俊兴;秦军;李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常用两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两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 将98例(219颗牙)牙本质过敏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4例113颗牙)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处理,乙组(54例106颗牙)用Gluma系统处理剂处理.分别观察即时和3个月的疗效.结果 即刻有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76.99%(87/113)和93.40%(99/106);3个月后复查有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69.31%(70/101)和89.00%(89/100),乙组疗效显著优于甲组(均P<0.01).结论 Gluma系统处理剂是一种常用的疗效较好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剂.

    作者:王利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DM-2、Rb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DM-2、Rb在胰腺癌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DM.2、Rb在53例胰腺癌、10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MDM-2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P<0.05),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成正相关(P<0.05).(2)Rb的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中显著低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P<0.01),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成负相关(p<0.05).(3)MDM-2与Rb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无显著相关.(4)MDM-2及Rb的阳性表达经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 MDM-2、Rb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们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刘振华;冯一中;柴玉海;李峰;任苏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鼾症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的比较

    目的 对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与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循环功能进行比较.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咪唑安定、氯胺酮、维库溴胺诱导,丙泊酚4mg·kg-1·h-1、氯胺酮2~3mg·kg-1.h-1、维库溴胺50 mg·kg-1·h-1微泵输注维持.B组:咪唑安定、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丙泊酚4mg·kg-1·h-1、雷米芬太尼0.2~0.3μg-1·min-1.、维库溴胺50 mg·kg-1·h-1微泵输注维持.结果 两组间插管后、麻醉期间、拔管前、拔管后SBP、DBP、HR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睁眼时间、拔管时同、答问切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小儿鼾症手术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患儿术中循环稳定,清醒快,减少了麻醉意外及并发症,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作者:徐宝生;顾毅;刘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予以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每日加用大剂量维生紊C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水肿消退、尿常规、血沉、补体和血压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

    作者:李晓红;王耀明;袁丽君;林士霞;马亚萍;徐庄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4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共43例.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胸、腰椎骨折组32例中,术后完全恢复椎体高度28例,4例椎体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恢复率达87.5%,并发脊髓损伤不全瘫6例,术后均完全恢复.腰椎滑脱组(11例),术后平均复位率为91%,同时行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均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SF内固定器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具有纵向撑开及滑脱椎体提拉复位作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复位效果好.

    作者:万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中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和治疗的12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传统器械取石,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残石率分别为61.4%和15.8%;术中行胆道镜检查与取石后,残石率分别降为21.0%和3.9%.全组术后总的残石率为12.7%.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降低胆管结石手术的残石率.

    作者:王天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上腺髓质肿瘤的GT诊断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嗜铬细胞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7例嗜铬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而确诊;3例神经节细胞瘤中,1例大部分囊变类似于假性囊肿,1例为等密度肿块,有轻度强化,1例呈实性肿块,伴有小囊变和钙化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均可见囊性成分,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1例神经鞘瘤呈实性占位,术前误诊为无功能腺瘤.结论 CT是目前常用的肾上腺肿块的检查方法 ,不仅有助于对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还能显示肿瘤对邻近脏器的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陆纪元;刘永浩;郭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胱抑素C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胱抑素C(cystatin C)的变化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方法 对21例中重度HIE,29例轻度HIE和25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测定血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50例HIE新生儿中血cystatin C、β2-MG、BUN和Cr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中重度HIE组血cystatin C、β2-MG、BUN和Cr高于轻度HIE组(P<0.05).结论 新生儿HIE同时存在肾功能受损,血cystatin C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作者:冯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