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红细胞增多的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翟丽佳;闵凤玲

关键词: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 器官损害
摘要: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红细胞增多的IHES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IHES为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表现为心血管、肺、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等多器官损害,男性多见,需排除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与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EL)、Churg-Strauss综合征鉴别.给予干扰素、激素、羟基脲治疗后嗜酸粒细胞下降.结论 对IHES予干扰素、激素等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58足)跟骨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SandersⅡ型16例(16足),Ⅲ型28例(30足),Ⅳ型10例(12足).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切口,行植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行踝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随访5个月~7年,平均44.2个月.结果 优40足(占68.97%),良10足(占17.24%),可8足(占13.79%).优良率达86.21%.术前Bohler角10.8°,术后28.8°.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后遗症少.

    作者:姜为民;周峰;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开颅术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的16例患者采取抗感染、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给药、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 15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开颅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阮文华;成之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

    目的 研究1型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为深入研究T1A和T2A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面的异同打下基础.方法 以振荡法和差速贴壁纯化培养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2A),提取总RNA,分别以Cy3-dCTP和Cy5-dCTP标记T1A和T2A的mRNA,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上检测点4096个,4次结果 交集显示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38条(60条在T1A中高表达,78条在T2A中高表达),其中生物学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为99条(42条在T1A中高表达,57条在T2A中高表达).结论 通过该研究获得了大鼠大脑T1A和T2A的基因表达谱,T1A和T2A之间存在99条生物学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何江虹;严美娟;夏春林;孙茂民;万明辉;张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积雪草总苷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雪草总苷(TCA)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制造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同时应用TCA 24、12、6mg/kg 3个剂量灌胃10 d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等指橱的影响.结果 TCA高剂量(24 mg/kg)、中(12 mg/kg)剂量对小鼠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TCA高剂量对小鼠脾脏指数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TCA对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燏;明志君;曹莉;陈永井;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表面麻醉下抗青光眼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疗效.方法 分析59例82眼表面麻醉下抗青光眼手术,其中周边虹膜切除术12眼,小梁切除术4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8眼.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52眼(63.41%),Ⅱ级25眼(30.49%),Ⅲ级5眼(6.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3个月,视力、眼压和视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有选择地在表面麻醉下施行抗青光眼手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作者:宋蓓雯;吴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体肿瘤靶区勾画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医师之间在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中的差异大小.方法 分别请3位放射治疗科医师和3位影像诊断科医师对12例位于全身不同部位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 GTV进行勾画,1个月后重复1次.结果 不同医师之间勾画的GTV等中心值在X、Z轴上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在Y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医师两次勾画的GTV等中心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师之间在勾画GTV中存在差异,可能不同医师对肿瘤学的理解和影像学知识存在差异有关.

    作者:张烨;钱建军;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予以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每日加用大剂量维生紊C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水肿消退、尿常规、血沉、补体和血压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

    作者:李晓红;王耀明;袁丽君;林士霞;马亚萍;徐庄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TE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 检测30例喉鳞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FFEN mRNA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PTEN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相比较,FTE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PTEN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PTEN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PTEN基因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可能成为喉鳞癌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邱晓霞;周维镕;张振新;达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 将120例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均分至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后超组)和后程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放疗方法 :两组前2/3疗程均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40 Gy,后1/3疗程后超组改为CT模拟定位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5 Gy/次,2次/d,18~27 Gy),总剂量为58~67 Gy,32~38次,全疗程36~39 d;对照组CT模拟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至上述相当剂量.结果 后超组5年生存率,3、4、5年无瘤生存率,1、2、3、4、5年局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后超组中位复发时间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放疗后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可作为颈段、胸上段和蕈伞型食管癌的首选方法 之一,它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且不会明显增加反应.

    作者:张泉;陶光州;刘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胱抑素C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胱抑素C(cystatin C)的变化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方法 对21例中重度HIE,29例轻度HIE和25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测定血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50例HIE新生儿中血cystatin C、β2-MG、BUN和Cr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中重度HIE组血cystatin C、β2-MG、BUN和Cr高于轻度HIE组(P<0.05).结论 新生儿HIE同时存在肾功能受损,血cystatin C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作者:冯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再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手术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103例(186侧)需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术前行鼻窦CT扫描检查,手术前后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2年,84例(153侧)痊愈,12例(21侧)症状改善,7例(12侧)无效.结论 再次鼻内镜手术和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照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人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 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人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作者:周建龙;金骁琦;盛晓东;范韬;吴刚;祁平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肱动脉进行检测,观察反应性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加压释放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成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既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又有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颜紫宁;范莉;芮逸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方法 从SAH患者颈内静脉中抽取血样,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标志物、凝血因子、炎症介质及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白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SAH后3 d内浓度开始升高,并持续到第14天;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在SAH后9 d内明显升高;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浓度在SAH后4~9 d有短暂升高.在SAH后4~9 d时,有症状性CVS患者的PAI-1、sTM、TAT、IL-6、PAF和ICAM-1等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CV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可能由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介质释放、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等众多因素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则可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作者:崔岗;王中;李金泉;卞杰勇;孙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醒脑静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每次0.2ml/kg,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28例),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以7~10 d为1个疗程.结果 醒脑静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温下降、抽搐停止、意识恢复、肢瘫恢复及锥体束征消失所需时间,醒脑静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李莺;谢敏慧;顾凤珍;华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特异性IgG、IgM定量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G、IgM定量检测在小儿 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ERI-ON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特异性MP-IgG、IgM,同时检测82例患儿家长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第1份血清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婴儿组8.9%,幼儿组29.4%.学龄前组35.1%,学龄组47.8%,IgM总阳性率为23.9%,IgM总阳性率为17.0%.有20例患儿的第1份血清MP呈阴性,而第2份血清为阳性,双份血清的M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MP感染患儿家长中,27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呈阳性;30例非MP感染患儿家长中,8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MP感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双份血清IgG、IgM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刘建平;黄莉;季伟;周卫芳;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2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治疗膀胱肿瘤25例.术后定期行丝裂霉素20mg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无水中毒发生,无闭孔反射;术后恢复快,近期无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止血效果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李建国;浦金贤;何颂鲁;田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细胞系RD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人工合成的TGF-β1 ASON转染RD细胞,阻碍内源性TGF-β1/Smad信号的转导,以未转染的RD细胞组作对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D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MTT)检测RD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转染4 d后RD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量较转入2 d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合成期(S期)细胞减少.结论 TGF-β1 ASON可有效阻碍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RD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并抑制RD细胞增殖.

    作者:王守立;李世刚;顾永平;姚辉华;秦正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门部胆管癌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65.6%)和腹痛(43.8%).其中Bismuth-Corltte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5例.3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加吻合术22例(68.8%),平均生存时间为24.5个月;胆管外引流术3例(9.4%),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剖腹探查取活检术7例(21.8%),平均生存时间为72 d.结论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滕宝群;何宋兵;朱兴国;汪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经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每天1次,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29例NSCLC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6.8%),部分缓解(PR)8例(27.5%),稳定(SD)8例(27.5%),进展(PD)11例(37.9%).有效率为38.6%.疾病控制率为66.1%.常见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王彬;时建明;姜洪心;杨辉;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