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王新芳;付雪艳;张元斌;舒志恒;张新慧
目的 探讨通过多穴位刺激在自然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产科结局.方法 将433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模式,观察组采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加多穴位刺激镇痛分娩.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 4cm、宫口开全时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能显著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P<0.05).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助产士全程陪伴加多穴位刺激镇痛分娩更有利于母婴健康,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产房应用推广.
作者:杨怀洁;王青丽;林文华;王丽萍;周立琼;黄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痛风康Ⅱ号颗粒对尿酸钠结晶(MSU)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D88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康Ⅱ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疗程5d.用药第3天,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均采用尿酸钠溶液关节腔注射法造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TLR2、TLR4、MyD88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可见极少的TLR2、TLR4和MyD88表达,而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TLR2、TLR4和MyD88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风康Ⅱ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滑膜组织TLR2、TLR4和MyD88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痛风康Ⅱ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TLR2表达呈递减趋势;痛风康Ⅱ号颗粒高、中剂量MyD88表达有较低剂量组进一步降低的趋势.结论 痛风康Ⅱ号颗粒可明显下调MSU致炎症关节滑膜组织的TLR2、TLR4、MyD88的表达,对TLRs/MyD88通路的干预,可能是痛风康Ⅱ号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荣华;蔡骏逸;欧志穗;聂慧;刘友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益母妇宁胶囊中各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成品中土茯苓、苦参、延胡索、莪术、益母草等进行定性鉴别,并对其专属性进行考察.结果 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样品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斑点颜色一致、对应整齐,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吴宁;胡俊杰;郑国华;顾成刚;朱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云南昭通地区三种天麻变型的镇痛、抗炎作用,为昭通地区天麻的选种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评价昭通地区三种天麻变型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评价三种天麻变型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乙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药后均能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并能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乌天麻、黄天麻高剂量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模型有抑制作用.结论 在云南三种天麻变型中乌天麻和黄天麻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雷娜;柳丽松;韩春妮;王维丽;颜汉文;殷红;林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庆大霉素(GM)中毒性耳聋豚鼠线粒体凋亡通路中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级白色红目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GM)组、金匮肾气丸干预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GM组豚鼠每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20mg/kg连续10 d,金匮肾气丸干预高、中、低剂量组豚鼠分别每日肌注庆大霉素120mg/kg的同时以药量为20.3g/(kg·d)、13.5g/(kg·d)、6.08g/(kg·d)的金匮肾气丸制剂灌胃给药连续10 d.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耳蜗毛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并比较.结果 豚鼠毛细胞Cyt-C光密度值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1),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匮肾气丸可减轻GM的耳毒性反应,对GM所致的豚鼠耳中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管燕平;王枫;李欣怡;沈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依据陈皮气味信息,鉴别陈皮不同品种以及储藏年限.方法 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陈皮气味信息,依据客观化的数据,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储藏年限陈皮进行鉴别区分.结果 依据电子鼻获取的陈皮气味信息数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区分效果良好,对不同品种与储藏年限的陈皮测试集样本识别率皆为86.36%,对不同品种陈皮综合识别率达94.67%,对不同储藏年限陈皮样品综合识别率达96%.结论 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储藏年限的陈皮样品.
作者:杨诗龙;王瑾;汪云伟;钟恋;黄勤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53例患者的四诊结果,探讨艾滋病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四诊检查,记录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艾滋病常出现的症状为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自汗、盗汗、心悸烦、畏冷、腰痠痛、足软、耳鸣、口干等,脉象以弱、沉、弦、涩、细多见,舌象则以舌淡、齿痕多见,苔以白苔和垢苔,或苔少多见;患者虚证多于实证,阳气虚多于阴血虚;关联脏腑虚证主要为脾肾心,实证为胆;证型分布阳气虚弱,淤浊内停者多,其次为脾气虚衰者,胆腑郁火者少.结论 艾滋病的邪气应该是深伏于少阳,内涉与中精之腑,伏气与正气争则现少阳证.邪气久伏,伤精耗气,渐致三阴虚寒.艾滋病无症状期临床分型主要有脾肾阳虚、脾气虚衰、阴血不足、气阴两虚、胆淤化火、阳虚浊停及湿停浊滞等几种,各有其相应的主证和辨证要点;艾滋病从病因病机及传变规律上均不同于“温病”“温疫”“虚劳”“疫病”“伏气温病”“癥瘕”“阴阳易”等,而应该有它自己的规律.
作者:王景泉;郭彩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舌象变化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其中湿热夹瘀者35例,湿热兼虚者37例;对照组28例.采用ZBOX-Ⅰ型舌象仪采集其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舌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检测结果;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舌象参数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舌象参数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湿热夹瘀组中胖瘦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齿痕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湿热夹瘀组CD3+,C4+,CD8+,CD4+/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D3+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的瘀斑指数与CD3+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肠益方能改善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的部分舌象参数和免疫功能;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T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舌象参数的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怡;柴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Hcy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与MAPK/ERK途径的关系.方法 内皮细胞用Hcy(2 mmol/L)作用时间为24h诱导损伤,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5%、10%,20%),SB203580,PD98059,24 h后,采用AnnexinV-FITC和PI双染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3、Caspase-9,MAPK、ERK的蛋白质水平.结果 Hcy组HUVEC凋亡明显(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spase-3,Caspase-9,MAPK,ERK 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检测3个剂量的BYHW显著抑制Hcy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显著降低内皮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MAPK,ERK蛋白表达.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Hcy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凋亡,其可能的机制是调控内皮细胞中的MAPK/ERK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作者:游宇;佟阳;涂秀英;严雪梅;刘玉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适合对叶百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ISSR-PCR佳反应体系.方法 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对叶百部基因组DNA,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dNTP、模板DNA、引物、Mg2+和Taq聚合酶)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 确立了对叶百部佳反应体系,即在20μl的总反应体积中含有10×PCR buffer 2μl,dNTP 175 μmol/L,Mg2+ 1.7mmol/L,引物0.6μmol/L,Taq酶1.0U,模板DNA 15ng.结论 建立并优化了对叶百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ISSR-PCR反应体系.
作者:朱华;周雨晴;杜沛霖;王孝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紫癜圣愈散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盲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 ~2013年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紫癜圣愈散组)40例和对照组(泼尼松组)20例,应用显微镜观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提升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P<0.01),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7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经紫癜圣愈散治疗后,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Th17比例明显减低(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ITP疗效与泼尼松相当,不良反应小(P<0.01),可作为治疗ITP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郝晶;秦克力;尹艳;赵伟;史苍柏;王桂媛;赵淑艳;梅婷;王莎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概述了生态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并阐述了植物生态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系统生物学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应加强多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系统研究;系统整合多种组学技术,深入研究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规律及关键调控位点,从而为系统阐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成因和药材品质形成机制、代谢产生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以及建立药材优质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侯娅;马阳;邹立思;刘训红;巢建国;谷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总结了李丽芸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不孕的临证思考经验.李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病机特点主要是“肾气衰,天癸竭”,与各脏腑相关.肾虚为本,李师将其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俱虚型,认为中医治疗以补肾填精为大法,温补肾阳:温肾暖宫,健固督带,滋养肾阴,调理气血,调理冲任.同时应强调预防为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温丹婷;李秀铭;张茜;刘志清;周慧萍;王小云;曹立幸;徐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女贞子对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女贞子的水提物按2.0g·kg-1和6.0g·kg-1灌胃大鼠30 d,每日测定大鼠的肛温和体重,处死大鼠后,取肝脏测定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以及测定ATP合成酶亚基5b(Atp5b)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期结束时,女贞子低剂量和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肛温、Na+-K+-ATP酶、Ca2+-Mg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但未显著改变Atp5b mRNA的表达.女贞子低剂量组第30天的肛温与本组第1天的肛温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女贞子高剂量组第30天的肛温与本组第1天的肛温相比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女贞子低剂量组的日均增重比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女贞子可能通过减少能量ATP的生成,同时减少ATP的消耗,从而起到平肝火的作用,发挥其凉药的本质作用.
作者:朱卫丰;嵇琴;张敏;姚凤云;袁文林;林峻;彭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与比较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分别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3和40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为89.15%和86.82%.结论 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油相同物质共30种,主要成分都是α-蒎烯;但紫花前胡花挥发油成分中β-月桂烯、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D的含量远远大于根挥发油;且紫花前胡花挥发油中检测到具有抗癌作用的(-)-β-榄香烯,但其根中未检测出此成分.
作者:鲁曼霞;李丽丽;李芝;黄玮超;刘向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初步探讨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候要素的诊断指标.方法 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对症状群筛选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相应的Logistic回归方程,并用ROC曲线图检验符合度.结果 以心火为主、脾虚为主中医证型的ROC面积分别为0.743和0.970.证素脾虚的诊断是:面色萎黄、神疲懒言、疲倦乏力,脘闷、食后腹胀、口淡不渴、大便干.证素心火的诊断是:口干口渴、心烦易怒、瘙痒、睡眠障碍、口舌生疮.结论 以证候要素为辨证核心,采用病证结合模式,与多元统计方法有机结合可客观化形成诊断指标,为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与经验.
作者:温晓文;莫秀梅;刘俊峰;欧爱华;薛素琴;陈达灿;吕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山里红、野山楂中总黄酮、总有机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499 nm,测定不同产地山里红、野山楂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不同产地山里红、野山楂中的总有机酸含量.结果 山里红中总黄酮含量在2.93% ~ 6.39%范围内,其中,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出产的山里红含量高;总有机酸在7.75% ~ 14.00%范围内,其中,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出产的山里红含量高.野山楂中总黄酮含量在2.24%~10.92%范围内,总有机酸含量在0.75% ~ 3.35%范围内,上述两类成分均以湖北省十堰市出产的野山楂高.经分析比较,山里红中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总有机酸,而野山楂则相反.结论 该研究为完善现有的山楂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邵峰;谷丽菲;陈慧娟;刘荣华;黄慧莲;江东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薄膜法分散法制备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优化它的处方工艺,研究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其的处方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结果 优选的处方工艺为载药量90mg,豆磷脂30mg,硬脂酸10 mg,PBS摩尔浓度10 mmol/L.制备的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透射电镜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平均粒径(184.7±15.1)nm,包封率(82.37±0.81)%,载药量(11.91±0.50)%.结论 薄膜法分散法制备的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具有缓释特性.
作者:陆云华;曹丽萍;李茜;张琼;谢秀倩;陈武;张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法对熟地黄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为阐述炮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炆制熟地黄、炖制熟地黄及蒸制熟地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样品聚类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熟地黄HPLC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但建昌帮炆熟地黄与炖制地黄、蒸制地黄的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样品聚类将炖制与蒸制地黄分为一类,而建昌帮炆熟地黄为另一类.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可能与炮制方法及辅料不同有关.
作者:王小平;胡志方;王进;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和品种柿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和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87∶ 13);柱温:1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7 ml/min.结果 上述色谱条件下柿叶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可完全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且斤柿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均高,其次为麻甜黑柿2中,君迁子(河南)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均低.结论 不同产地和品种柿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不同,且研究中建立的两者含量测定的方法简单,准确,快捷,重现性很好,可以同时测定柿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且提供了柿叶药材质量比较的依据.
作者:张京京;李钦;陈海莉;韩卫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