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比较

鲁曼霞;李丽丽;李芝;黄玮超;刘向前

关键词:紫花前胡, 紫花前胡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挥发油
摘要:目的 研究与比较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分别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3和40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为89.15%和86.82%.结论 紫花前胡花和根挥发油相同物质共30种,主要成分都是α-蒎烯;但紫花前胡花挥发油成分中β-月桂烯、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D的含量远远大于根挥发油;且紫花前胡花挥发油中检测到具有抗癌作用的(-)-β-榄香烯,但其根中未检测出此成分.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藏药复方对高原气虚血瘀证动物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藏药复方对高原气虚血瘀证动物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前期研究建立高原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基础上,用藏药复方与心脑欣作对照,观察对模型动物气虚血瘀表征、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变形能力、耳廓微循环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藏药复方可改善模型动物的气虚血瘀表征,提高模型动物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6-Keto-PGF1α含量,抑制TXB2的升高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失衡.结论 藏药复方可改善高原气虚血瘀证模型动物微循环障碍.

    作者:李军茹;陈卫国;贾守宁;马春花;李生洪;杨江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制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普通人群中流行的精神障碍之一.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针灸疗法治疗PTSD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针灸可能是从神经内分泌、相关病理脑区的代谢、神经环路、生物效应等方面对PTSD发挥治疗作用.深入探讨针灸治疗PTSD的作用机制,可为阐明PTS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为有效和特异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笔者还对今后针灸治疗PTSD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金睿;李西云;郑成强;王觉;张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薛己在外科疾病诊治中对脉诊的运用

    薛己在外科疾病诊治中非常重视运用脉诊,如将其用于判断病邪深浅、病性虚实;用于推断疾病部位、成脓与否;用于推断疾病预后;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等.另外,在妇女外科疾病、小儿外科疾病脉诊方面,薛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蔚晓慧;刘桂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对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初步探讨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候要素的诊断指标.方法 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对症状群筛选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相应的Logistic回归方程,并用ROC曲线图检验符合度.结果 以心火为主、脾虚为主中医证型的ROC面积分别为0.743和0.970.证素脾虚的诊断是:面色萎黄、神疲懒言、疲倦乏力,脘闷、食后腹胀、口淡不渴、大便干.证素心火的诊断是:口干口渴、心烦易怒、瘙痒、睡眠障碍、口舌生疮.结论 以证候要素为辨证核心,采用病证结合模式,与多元统计方法有机结合可客观化形成诊断指标,为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与经验.

    作者:温晓文;莫秀梅;刘俊峰;欧爱华;薛素琴;陈达灿;吕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IL-2、胸腺和脾脏指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IL-2、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利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称量法计算胸腺和脾脏指数,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的各模型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清IL-2降低,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可以升高模型组大鼠上述指标的水平(P<0.05);且以中剂量组效果好.结论 复合因素造模可以使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三仁汤可以调节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这可能是清热祛湿的机理之一.

    作者:罗丹;李云鹏;马文校;武凯歌;洪冰;钱益啸;文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祛瘀生新法治疗IgA肾病7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祛瘀生新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共79例原发性IgA肾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期间,2例因缺乏依从性被剔除,1例因妊娠退出.76例纳入疗效分析.两组均通过飞信告知饮食宜忌,并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祛瘀生新法方药.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不同时点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UTP)、高倍镜下尿红细胞计数(URBc)、肾功能(BUN、Scr、UA、eGFR)、血清白蛋白(ALB)、血脂(CHOL、TG、HDL-C、LDL-C)的变化,以及血分析、肝功能和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8.95%,30/38)优于对照组(60.53%,23/38,P=0.016),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UTP、URBC、血脂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N、Scr、UA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eGF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eGF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饮食调适及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祛瘀生新法,可以更好地改善IgA肾病的蛋白尿、血尿和血脂,稳定肾功能,缓解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鲁欢;罗月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汪受传教授以消风法为主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

    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经验.认为该病主要责之于风、痰、虚,病机关键是伏风内蕴、肺窍不利;提出治疗上分期论治,发作期治予疏风宣窍、宣肺化痰以祛风,缓解期治予补肺健脾、调和营卫以御风,介绍以消风法为主治疗本病的临证思路与方法.

    作者:魏肖云;李萌;汪受传;戴启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含羞草水提物对人子宫癌Hela细胞凋亡及mcl-1与bim蛋白表达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含羞草水提物(WEMP)对人子宫癌细胞(Hela)生长的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及其对mcl-1和bim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WEMP对Hela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EMP对人胃癌细胞Hela中mcl-1、bim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WEMP作用Hela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且与时间、剂量呈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PI单染亚二倍体峰分析,250,500,1000,2000,4000mg/L WEMP作用Hela细胞24 h,Sub-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11.60±0.85)%,(15.95±0.64)%,(18.20±1.41)%、(17.5±0.14)%和(18.10±0.57)%,与对照组(7.4±0.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MP可降低Hela细胞mcl-1基因表达和增加bim基因表达.结论 WEMP对Hela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ela的凋亡,mcl-1基因表达降低和bim基因表达增加可能是其凋亡机制之一.

    作者:彭求贤;彭江丽;刘塔斯;罗堃;莫志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脾与醒脾药物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补脾、醒脾药物对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肥胖及瘦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Wister大鼠120只,制作DIO大鼠40只和DIO-R大鼠10只,DIO大鼠分为DIO模型组、西布曲明组、醒脾组、补脾气组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西布曲明、醒脾药物(藿香、佩兰、高良姜)、补脾气药物(白术、云苓、黄芪)灌胃,空白对照组与DIO-R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体重,神经肽(NPY)、血清和脂肪匀浆中瘦素(leptin),脂肪匀浆中细胞因子转录负调节因子(SOCS-3).结果 DIO模型组与DIO-R组比较,体重、NPY明显升高,血清和脂肪匀浆瘦素降低(P<0.05),SOCS-3升高(P<0.05,P<0.01).药物干预后,各药物组体重有所下降.补脾气组治疗后体重、体重差值、NPY(P <0.01)、SOCS-3水平(P<0.05)减低,血清和脂肪匀浆瘦素水平升高(P<0.01),且在体重减低,血清瘦素升高方面明显优于西布曲明和醒脾组.结论 DIO大鼠存在瘦素抵抗,补脾药物能减轻肥胖,提高瘦素水平,抑制瘦素抵抗.

    作者:宋钦兰;姜萍;张佳琪;林海青;姜月华;李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对AML-CR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过程中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透毒复方青蒿鳖甲汤对急性残留白血病(AML-CR)患者CD34+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诱导过程中对TNF-α含量及DC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取AML-CR患者骨髓,体外扩增从中分离的CD34+细胞,以高、中、低剂量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诱导为DC,收集第0、6、9天上清并观察DC形态,ELISA法测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抗原表达.结果 含药血清均能促进DC的成熟,降低TNFα含量,与正常兔血清组、细胞因子组有显著差异(P<0.05),使DC较高表达CD83、CD86、CD1a、HLA-DR.结论 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可促进AML-CR患者来源的CD34+细胞诱导成为成熟DC,并降低TNF-α含量.

    作者:陈竹;黄礼明;唐志宇;姚宇红;马武开;肖洋;毕爽;谢昱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炮制法对熟地黄中化学成分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法对熟地黄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为阐述炮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炆制熟地黄、炖制熟地黄及蒸制熟地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样品聚类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熟地黄HPLC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但建昌帮炆熟地黄与炖制地黄、蒸制地黄的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样品聚类将炖制与蒸制地黄分为一类,而建昌帮炆熟地黄为另一类.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可能与炮制方法及辅料不同有关.

    作者:王小平;胡志方;王进;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母配穴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

    目的 观察子母配穴法配合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子母配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 子母配穴组治愈10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常规针刺组有效5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子母配穴法配合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范郁山;梁韬;苗芙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拳参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比较

    目的 采用RP-HPLC测定不同产地拳参药材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Cosmosil C18(4.6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0∶ 90)作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25℃.结果 不同产地拳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0117% ~1.0908%;绿原酸的含量在0.0270% ~1.522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不同产地拳参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以江西(130711)的含量高.

    作者:黄文平;肖光清;宋永贵;何明珍;张武岗;冯育林;钟国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智仁镇静催眠活性部位的筛选

    目的 筛选益智仁镇静催眠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利用自主活动仪、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观察高、低剂量益智仁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80、240mg/kg)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入睡率、入睡潜伏期与持续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 益智仁醇提取物正丁醇层高、低剂量,醇提取物高剂量,水提取物高剂量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益智仁醇提取物氯仿层高剂量,正丁醇层高剂量,醇提取物高、低剂量,水提取物高剂量均能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时间(P<0.01);益智仁醇提取物正丁醇层高剂量组和水提取物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著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入睡率(P<0.01);益智仁醇提取物氯仿层高剂量,正丁醇层高、低剂量,醇提取物高、低剂量、水提取物高剂量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的小鼠睡眠维持时间(P<0.05或P<0.01).结论 益智仁醇提取物氯仿层、正丁醇层和水提取物是益智仁的镇静催眠活性部位.

    作者:刘冰;于宏伟;李梅;赵旭;毕开顺;贾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组方用药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 对1989~2013年期间发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剂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获取期刊论文全文,之后手工筛选排除实验研究、综述等非临床研究的文献,然后建立文献全文库;经筛选共获21篇文献,计21首方剂纳入研究;利用Excel软件统计各药物应用的频数和频率,采用系统聚类之沃特氏(Ward's method)聚类分析法进行变量聚类.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为淫羊藿、熟地,其次为骨碎补、黄芪;君药中应用频次较高分别:淫羊藿、熟地、骨碎补、补骨脂;变量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用的药物配伍具有一定的规律,以淫羊藿、骨碎补、黄芪、补骨脂、白芍、熟地、当归这一大类为主,另以牛膝、杜仲、续断为一类,也存在应用山药、茯苓等药物为主的治法.结论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用的药物配伍具有一定的规律,用药以补肾健骨类、健脾类中药为主.

    作者:庞坚;王翔;陈元川;郭海玲;曹月龙;赵咏芳;石印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东地产药材岗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对岗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岗梅具有抗病毒、抗炎、镇咳、镇痛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岗梅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值得深入研究,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辛晓芳;林爱华;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缺血中风中医证候要素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中风后中医证候要素与部分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采集全国范围内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同时采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IL-1β的含量在不同中医证候类型的受试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IL-6和TNF-α的差异性不显著.结论 缺血中风患者血液中的IL-1β含量可能受中医证候的影响而变化.

    作者:张佛明;黄婉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藏药迷果芹的研究综述

    从藏药迷果芹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人工栽培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迷果芹的研究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藏药迷果芹开发的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皮立;韩发;邓黎;赵晓辉;李以康;王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李丽芸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不孕中医临证思考

    总结了李丽芸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不孕的临证思考经验.李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病机特点主要是“肾气衰,天癸竭”,与各脏腑相关.肾虚为本,李师将其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俱虚型,认为中医治疗以补肾填精为大法,温补肾阳:温肾暖宫,健固督带,滋养肾阴,调理气血,调理冲任.同时应强调预防为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温丹婷;李秀铭;张茜;刘志清;周慧萍;王小云;曹立幸;徐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半夏药用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在以滑养窍、以滑去着通闭理论指导下,汉代用半夏治七窍、毛窍、心窍等诸窍不利;治结滞不通之失眠、结胸、胸痹、痞病等.以滑养窍理论淡化后,半夏用多去涎,药性由辛平涎滑变为温燥,功用则抽象为去痰散结.

    作者:步瑞兰;向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