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齐聪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评价黄芩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HPLC方法.结果 黄芩苷线性范围是1.5~7.5 m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2.15%.16种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范围为 13.92% ~ 24.29%.结论 不同产地黄苓样品中黄苓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黄芩品种及产地对质量有影响.
作者:管仁伟;王英震;周建永;林慧彬;高玲;林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林毅教授在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从六郁治乳”理论,认为乳腺疾病发以六郁、治以六郁,对乳腺病的治疗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成为其学术思想脉络的主干.
作者:朱华宇;司徒红林;李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细胞力学加载装置,观察推拿(衮)法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探索(衮)法的行气活血效应机制.方法 培养HUVEC细胞,建立缺氧细胞模型,分别将正常细胞和缺氧细胞分为对照组、推拿组、推拿+维拉帕米组.除对照组外另两组均进行(衮)法干预,推拿方法在已建立的HUVEC细胞力学加载模型上进行,用Griess 还原法分别检测各组HUVEC细胞NO的合成与释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推拿(衮)法对HUVEC细胞eNOS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缺氧可导致HUVEC合成和释放NO量显著降低(P<0.01),eNO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不论正常还是缺氧HUVEC细胞,推拿组NO合成和释放量显著增加(P<0.01),eNO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P<0.01,)推拿+Ver组NO及eNOSmRNA相对表达量并未显著增加,提示Ca2+拮抗剂Ver能显著抑制手法的这种促进作用.结论 (衮)法能够激活HUVEC的分泌功能,促进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NO的合成和释放,引发血管舒张,这是其实现行气活血效应的主要机制.但该作用可能与Ca2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惠昇;张宏;严隽陶;沈国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千草脑脉通合剂的活血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和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药物对于血栓形成、血液粘度和凝血四项的影响.结果 千草脑脉通对于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但是可以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 千草脑脉通合剂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参数,具有较好的活血作用.
作者:路娟;李宜航;房碧晗;陈哲;李光;陈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清热利胆解毒方中药对铜负荷饮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区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100只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西药合用组,西药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ERK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平均潜伏期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大鼠的穿越平台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中药组较模型组穿越平台显著增加(P<0.05).ERK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减少(P<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清热利胆解毒方中药可能通过对ERK表达的增加而发挥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作者:方向;金珊;鲍远程;陈怀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黑木耳多糖对H2O2致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H2O2诱导心肌细胞H9c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用低、中、高质量浓度的黑木耳多糖进行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黑木耳多1*糖显著提高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与H2O2损伤组比较,黑木耳多糖各干预组心肌细胞LDH、MDA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黑木耳多糖能减轻H2O2所致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黑木耳多糖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孙湛;姚雪萍;于文燕;马小娟;马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从microRNAs调控角度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者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组,另设健康正常人组,空腹采集静脉血,借助Agilent Human miRNA 8×60k微阵列芯片检测血浆中microRNAs表达谱,运用SPSS19.0软件及在线SAS系统分析数据,求得各组间的差异表达microRNAs谱(P<0.05),借助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V5.2)预测其靶基因并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microRNAs共60条(P<0.05),26条上调,34条下调;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microRNAs23条,上调10条,其靶基因共500个,通过GO分析其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免疫系统的发育、转运活动、细胞粘附等生命过程;下调13条,其靶基因共499个,通过GO分析其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转移酶的活性、核酸结合、蛋白结合、转运、免疫系统的发育等生命过程.结论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存在特异性差异microRNAs表达谱,涉及多个生命过程,揭示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传涛;郭尹玲;张技;王政;胡蓉;郑政隆;乔胃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为市售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桂附地黄丸的HPLC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评价市售桂附地黄丸的质量异同.结果 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桂附地黄丸质量一致性较好,也有部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桂附地黄丸HPLC指纹图谱以及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为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刘晓晴;孙磊;乔善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黄芪等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及其部分机制.方法 提取黄芪、枸杞、香菇、地黄、防风、当归、柴胡、板蓝根、蒲公英等9味中药多糖组分,分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实验小鼠,连续给药7d后,采用ELISA法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等细胞因子水平,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黄芪、枸杞、地黄等3味中药多糖组分一定浓度组小鼠血清GM-CSF、G-CSF、M-CSF中一个或多个集落刺激因子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具有浓度差异性(P <0.05或P<0.01);②当归多糖组分各浓度组小鼠血清M-CSF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且具有浓度差异性(P<0.01).结论 黄芪、枸杞、地黄、当归等4味中药的多糖组分对机体集落刺激因子的干预效应的可能是这些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部分途径.
作者:田维毅;葛金文;陈育;于红红;冷泠;张勇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独一味的不同有效部位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测痛法观察不同有效部位镇痛活性;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不同有效部位抗炎活性.结果 环烯醚萜苷类(400 mg/kg)能明显降低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加小鼠热板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酮类和苯乙醇苷类作用较弱且与环烯醚萜苷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环烯醚萜苷类(400,200,100 mg/kg)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黄酮类(400,200,100 mg/kg)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苯乙醇苷类的作用较弱且与环烯醚萜苷类比较有较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 独一味中环烯醚萜苷类抗炎镇痛效果较好,是独一味的主要药效成分.
作者:郑亚男;杜文杰;尹雪霏;梅之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讨论了院校教育和中医师承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临床心理督导制度的概念,并对临床心理督导与中医师承的相似性及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进而建议构建中医临床督导制度,并提出了基本的原则与框架.
作者:孙越异;徐光兴;刘娜;王蓓;殷忠勇;司群英;高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玉液汤原方及其2组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玉液汤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采用高脂饮食叠加腹腔注射β-cytotoxins制作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玉液汤原方组、玉液汤拆方1组、玉液汤拆方2组、二甲双胍组,治疗8周,检测血脂全套、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玉液汤原方组及其拆方组大鼠血Tch、TG、LDL-c降低、HDL-c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与二甲双胍组相比,玉液汤各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改善糖尿病大鼠血脂异常,增强胰岛素分泌水平,玉液汤原方组效果佳,优于拆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拆方2组优于拆方1组.调节血脂异常、调节免疫网络、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玉液汤防治DM大鼠及其并发症的机理之一;也证实方剂配伍中君药与臣药的作用有别,在辨病治疗中意义不同.
作者:戴红;邹小娟;刘传芃;赵厚睿;冯书彦;潘广涛;尹雅倩;岳竹花;冯秋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醇溶性浸出物、多糖、皂苷、总灰分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灰色模式识别法.结果 醇溶性浸出物与总灰分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醇溶性浸出物在10月含量高,多糖11月含量高.总皂苷和皂苷a、d含量变化趋势类似,6月开始增长,8月底含量这高;铁和锰10月含量高,锌8月底含量高,铜9月含量高.8月底采收各指标关联度(0.6777)高,质量优,5月采收关联度小(0.3706).结论 不同采收期柴胡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成分的高含量不在同一时期,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确定了引种柴胡佳采收期在8月底.
作者:段英姿;客绍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首届甘肃省名中医贾斌主任医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见解.认为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机是“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络虚”“络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关键,临症时形成了“荣络”“通络”的治疗特色.
作者:梁永林;李娟;贾育新;张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芍苓消银片不同工艺提取物的安全性、药效和有效成分含量,确定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考察安全性;心得安银屑病模型考察药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中的芍药苷和落新妇苷含量.结果 芍苓消银片水提取工艺比醇提工艺毒性小,延长浸泡时间可提高药效和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结论 综合三方面考察结果,浸泡1h,提取2次,第1次1h,第2次0.5h的水提取工艺为优工艺.
作者:肖志偲;余靖宏;陈振兴;赵瑞芝;卢传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确定感冒灵佳水提工艺参数,为感冒灵水提工艺的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 以蒙花苷提取率、水提液蒸干残渣65%浸出物为评定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感冒灵水提工艺参数.结果 感冒灵水提佳工艺条件为:以7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对大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邓海欣;闫海杰;陈周全;张跃飞;王龙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 信号通路分析采用KEGG,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结果 用MetPA分析的生物代谢通路显示,9个代谢产物参与了15条代谢路径.其中糖酵解和糖异生(Glycolysis or Gluconeogenesis)、丙酸代谢(Propanoate metabolism)、脂肪酸生物合成(Fatty acid biosynthesis)通路影响值P<0.05.结论 心血瘀阻证患者糖酵解和糖异生、丙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参与其病理过程.
作者:郑景辉;陈建军;简维雄;蒋祖玲;刘华盛;付蕾;李云航;王铁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肢熏洗方对跖骨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F)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两种外观一样,浸泡时颜色及散发气味类似的熏洗方事先随机分为相等的两组,即A熏洗方组、B熏洗方组,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就诊我院,诊断为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发给对应编号的洗剂,每天浸泡1次,浸泡时间为30min,4周为一疗程,治疗后每周复查X片、CT、ECT,并进行应力性骨折部位骨痂、骨折线、肌肉疲劳程度6级(DOMS)评分及核素浓聚评级,一疗程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DOMS≤1级和应力性骨折部位骨折线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25.0%,B组总有效率为44.4%.随访中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达到DOMS≤1级的时间:A组为(9.00±1.10)周,B组为(8.28±0.83)周(P<0.01);骨折线消失时间:A组为(3.50±0.52)个月;B组为(2.83±0.62)个月(P<0.01).结论 中药熏洗方早期可有效减轻应力性骨折疼痛,同时远期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疗效明确,可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陈振南;周忠;程俊华;周仁强;林雯;郭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黄芩苷、苦参碱在水溶液中的共存状态及结构变化,以确定咽舒复方制备成液体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以核磁共振法对其共存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组成变化.结果 黄芩苷的羧酸基团没有与苦参碱形成酸碱离子键,说明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对彼此整体结构没有造成破坏.结论 咽舒制备成液体制剂可行,剂型选择合理可靠.
作者:吕旭潇;崔清华;田景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复方蔷薇红景天口服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完善口服液的质控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口服液中的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以阿魏酸为指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薄层色谱中,在与阿魏酸对照品、川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阿魏酸的检测浓度在2.206~55.1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5% ~ 101.01%,RSD<1.74%(n=3).结论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所建标准可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芹;周凡;胡志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