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将252例HI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A组116例,仅予常规治疗;B组1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洛赛克0.6~0.8 mg/kg/qd,连用3 d.观察比较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及两组不同程度HIE之间应激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探讨洛赛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 :A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34.48%,B组为10.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同程度HIE之间应激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发现,洛赛克能显著降低中、重度HIE应激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P<0.01);对轻度HIE,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洛赛克能有效预防中、重度HIE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周罗根;周承;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病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43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用ELISA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TGF-β1.结果 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43例IgAN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gAN小管间质病变与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TGF-β1可作为诊断IgAN小管间质损伤又一可靠指标.
作者:熊佩华;费梅;张玲;陈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股骨交锁髓内钉共治疗10例转子下骨折(2例合并股骨干骨折).评价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提示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固定可靠、愈合快,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周峰;姜为民;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外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PDC312-TP质粒和PSUCMV-TK质粒经EcoR I,Sal I酶切连接构建PDC312-TP-TK,将质粒PDC312-TP-TK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PSG-TP-TK,PSG-TP-TK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其滴度.结果 质粒PDC312-TP-TK经酶切鉴定正确,扩增得到的PSG-TP-TK经PCR扩增证实为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重组腺病毒,腺病毒滴度为1.9×1010pfu/ml.结论 该实验为重组腺病毒PSG-TP-TK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作者:谢于;张子祥;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20只家兔进行强光照射损伤视网膜并经口喂食乌饭树树叶或其提取物,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第7、第14、第21天检测网膜电流图(ERG).观察中药乌饭树树叶及其提取物对强光损伤之家兔视ERG的影响.结果 :明、暗反应ERG的b波在给药后振幅均有所增加.提示:乌饭树树叶及其提取液对兔眼视网膜电流图有一定的影响,能明显改善并提高视网膜功能.
作者:张雪彤;王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分析HIFU联合中药鸦胆子乳剂扶正抗癌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39例.结果 显示临床有效率可达55%,明显超过单纯化疗,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无放化疗毒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示HIFU联合鸦胆子乳剂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红;高远;王庆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45例盆腔及腹部肿瘤患者分3组进行治疗,单纯放疗组15例,单纯热疗组14例,放疗+热疗16例.治疗前及结束时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25、CD80抗原的阳性率.探讨放疗、热疗对盆腔腹部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单纯放疗组CD3、CD56、CD25、CD80阳性率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而在单纯热疗组则明显上升,在放疗加热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局部热疗可刺激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秦颂兵;周菊英;俞志英;徐晓婷;施从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转子下骨折22例,对稳定型骨折应用普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型应用第二代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PFN)内固定.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应用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总体疗效满意.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提示:髓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疗效优良,应作为手术方式的首选.
作者:史金辉;杨惠林;姜为民;周峰;王遥伟;王根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制剂的含量及溶出度,为该药的质量控制及处方工艺评定提供方法和参数.结果 :参数m(形状参数)(P<0.01)有极显著差异,α(位置参数)(P<0.05)有显著差异,Td(特征数)(P>0.05),两个厂家制剂溶出度无明显差异.提示:为了确保双氯芬酸钠制剂的临床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金奕;程宗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dete ketotic acid,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其来势凶险,临床变化多端,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所遇58例DKA患者的临床特征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分泌NO和NOS活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以阐明其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降脂外作用.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不同浓度TNF-α刺激,在50 ng/m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mol/L)及10μmmol/L辛伐他汀+0.2 mmol/L甲羟戊酸共育,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NO的浓度,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S的活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24 h后,培养液上清液NO浓度、cNOS活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iNOS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TNF-α(50 ng/ml)刺激组相比,各浓度的辛伐他汀明显增加NO的生成,提高cNOS的活性(P<0.01),降低iNOS活力,而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结论 TNF-α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O的生成,降低cNOS的活性,辛伐他汀可以增加NO的生成,提高cNOS的活性,而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辛伐他汀降脂外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而实现的.
作者:杨静;刘志华;程绪杰;李红霞;蒋文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在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的训练,以保证在行保乳手术时尽可能减少切缘阳性的发生和保持乳腺的美观.方法 利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术中先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活检的机会,按照正规保乳手术肿块切除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 通过保乳手术切缘训练,达到了减少肿块切缘阳性和重塑乳房美观的要求.为开展保乳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 保乳手术开展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训练,有助于保乳手术的顺利开展.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赵东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临床标本分离出酵母样真菌92株,采用VITEK-60YBC卡结合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er)进行鉴定分型,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2株酵母样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9.6%.分离菌株对氟康唑(FCZ)、酮康唑(KTC)、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率分别为95.7%、96.7%、100%、100%、93.5%.结论 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酵母菌感染和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险峰;杨仁洪;唐旦丽;杨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51例小于4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49例年龄大于65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探讨青年结直肠癌的特点.结果 :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较多有肿瘤或癌前病变家族史,临床症状不典型,以直肠多见,分化差,发展快,病程短;应注意早期诊断.
作者:袁健;童紫英;樊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取栓联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髂静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髂静脉狭窄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临时性动静脉瘘,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术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18例,显效3例,治疗过程中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取栓联合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伴髂静脉狭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有效地防止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朱礼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42例重度痔患者(Ⅲ~Ⅳ期),随机采用双荷包缝合22例,单荷包缝合20例,观察两种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种不同荷包缝合的PPH近期疗效.结果 :双荷包组痔核回缩明显优于单荷包组(P<0.05);术中出血明显多于单荷包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荷包组(P<0.05).术后疼痛、术后出血、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双荷包缝合痔核回缩好,但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单荷包缝合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痔核回缩差,两者各有利弊.
作者:吕孝东;李伟;蒋国勤;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研究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回顾性分析112例伴有及不伴肝脏损害的S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44例、银屑病关节炎(PsA)10例、反应性关节炎(ReA)15例、赖特综合征(RS)8例、炎性肠病关节炎(EnA)3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4例、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18例.共36例(32.1%)出现肝损,排除其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药物性肝损害7例,肝炎后肝硬化、脂肪肝和胆石症各1例,其余20例(17.9%)肝损原因不明,其中AS 3例、PsA 2例、ReA2例、RS 4例、EnA 1例、uSpA 3例,JSpA 5例,分别占各病总例数的6.8%、20.0%、13.3%、50.0%、33.3%、21.4%、27.8%.肝损多发生于病情活动期,但肝损轻重程度与炎症指标的高低无相关性.肝损的发生与HLA-B27是否阳性无关.提示SpA引起的肝脏损害并非少见,尤其是病情活动期,多为轻中度损害,并呈一过性,应被认为是SpA关节外表现之一.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其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治疗在于休息、慎用肝毒性药物、应用保肝药物,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武剑;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强红伟;郭雨凡;王鸣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检测22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患儿(观察组)和22例无高热惊厥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血清IgG、IgA,并作对比研究.探讨高热惊厥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结果 :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gM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热惊厥患儿存在IgG、IgA水平低下.适当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对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防止疾病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锦萍;赵青萍;缪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1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13.12%上升到2003年的38.14%(P<0.01).(2)1990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难产,2000年至2003年社会因素已跃居至第1位.(3)以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提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
作者:胡少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和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例胃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2),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失血100 ml,手术耗时平均320 min,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3.5 d;术后未出现特殊并发症;随访1~8月患者各项指标无异常.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上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邢春根;王浩炜;龚巍;吴永友;危少华;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