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TRAM 乳房再造的探讨

彭宏伟;史平淮;汪鸿;吴醒;王瑛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再造, TRAM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进行乳房再造的术式.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1月,对10例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同时应用TRAM进行乳房再造.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再造乳房形态良好.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行TRAM乳房再造安全可行,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两方面的要求.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共查到符合要求的国外文献10篇,病例和对照数分别为3708、5471例.经过异质性检验,10项结果存在异质性(q=17.7898,P=0.037),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以CYP1A1 MspI野生纯合子为参比组,携带有杂合子或突变纯合子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合并OR为0.95 (95%CI:0.82~1.11).结论 CYP1A1 Msp 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徐小乐;靳雅丽;沈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肺腺癌移植瘤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EGCG在体内外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凋亡效应及抗肿瘤血管的生成作用.方法观察EGCG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FCM检测EGCG对肺癌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EGCG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EGCG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NF-κB表达.结果 EGCG显著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IC50是46.54 μg /ml.EGCG使S期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19.6%.EGCG显著抑制CAM血管形成.EGCG组治疗2周后,移植瘤瘤体体积变化和瘤体重量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抑瘤率为40.9%.EGCG组瘤体组织中NF-κB(p50)的表达与PB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瘤体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降低.结论 EGCG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抗肿瘤作用.

    作者:朱晔涵;徐春明;胡华成;叶震敏;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缺血48例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3例,解剖外血管重建4例,腔内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6例,单纯开放性手术35例.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平均随访时间2.8年(3月~5年).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73%.结论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依据.血管重建术仍然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朱礼炜;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和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嗜酸性细胞异常增多性皮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皮肤、血液甚至骨髓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并伴有部分器官损害的病例.结果这些病例是具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HED),部分病例有非典型的器官损害但不能确诊为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HES)的器官浸润的一组疾病.结论这些伴有器官损害的HED可能是HES.建议对HED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将有助于这些病例的治疗.

    作者:冯雪梅;王宝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8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诱导中性粒细胞(PMNL)的作用.方法分非抗IL-8抗体组和抗IL-8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抗IL-8抗体使用前后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及PMNL浸润情况.结果再灌注12 h,脊髓组织中IL-8呈强阳性表达并可见大量PMNL浸润,使用抗IL-8抗体后,组织中IL-8被清除,PMNL浸润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IL-8可强烈地趋化诱导PMNL在组织中的浸润,其在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涛;杨惠林;刘继明;曲静;张学光;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情绪障碍疗效分析

    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周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进行评定.探讨SLE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特点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SLE住院期间消除抑郁焦虑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约84%有抑郁,约53%有焦虑.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下降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焦虑抑郁改善非常显著(P<0.01).提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

    作者:吴秀红;周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20例报告

    自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开展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报道较多,现将手术均获成功的20例报道如下.

    作者:钱芝卫;秦照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779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动态监测,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苏大附一院2004年全年收住入院的患者33308人次,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779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5.30%,高危科室为:病房ICU、急诊ICU、血液科一、老年科、血液科二,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基础病严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技术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菌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琛;刘月秀;吴影秋;吴旭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维生素D受体在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在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维生素D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维生素D受体在小鼠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诱导小鼠糖尿病,PCR法鉴定基因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血糖仪法测定血糖,试纸法尿糖定性.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血钙水平无显著差别;维生素D受体敲除小鼠血糖和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同窝野生型(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增加了小鼠糖尿病的发病率,但其详细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增利;史勇;李冰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硝酸甘油复合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将控制性降压麻醉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观察并比较降压组与非降压组术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探讨硝酸甘油复合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的优点.

    作者:陈为国;史传岗;王进;单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及预防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 028例,均行TVP治疗,其中1 735例获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术后发生尿道狭窄者52例,急性尿潴留47例,尿路感染64例,附睾炎5例,继发性出血36例,暂时性尿失禁8例,腺体残留3例.结论术中器械损伤是引起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术后尿路感染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术前控制尿路感染、术中仔细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光天;单玉喜;崔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图像定量在耳鼻咽喉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在临床上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我科自拥有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后,即将其应用于病变范围的估计,但却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2002年以来,我科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对声带新生物(肿块)及鼓膜穿孔进行了初步测量.发现它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很大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梅华;钱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氧喷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本文将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用氧气作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怡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MP-2和TI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的侵袭发展、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1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了MMP-2、TIMP-2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 MMP-2在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表达率分别为43.7%和75.9%,TIMP-2在这两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1%和6.9%,胶质瘤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之间两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与TIMP-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MMP-2及TIMP-2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明;周岱;周幽心;傅军;黄煜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我们对我院近十年收住的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认为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转归是有利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明元;陆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道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

    采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和疤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15例,其中前尿道狭窄1例,球膜部狭窄11例,膀胱颈部狭窄3例;狭窄长度<1.0 cm者3例,1.0~.2.0 cm者10例,2.0~3.0 cm者2例;合并膀胱结石2例;其中一次手术成功13例,二次手术成功2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术后3例曾需短期尿道扩张,1例尿线变细拒绝扩张,其余排尿通畅.术后肉眼血尿12例.结果显示,尿道内切开和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电切袢切除疤痕组织效果确切,视野清晰,可防止尿道再狭窄.

    作者:缪惠东;程印玺;侯建华;顾红星;葛劲超;沈锋;陆福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根管预备后疼痛原因的探讨

    通过对160例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根管治疗第一次就诊时对有明显叩痛的感染根管采用开放引流,无叩痛者先采用髓腔封药,第二次复诊时再行根管预备,可有效降低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疼痛发生率.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错构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探讨(附5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3例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3例肾错构瘤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肾部分切除19例,单纯肿瘤切除34例,共切除瘤体57个,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失血300 ml,术中无并发症,51例平均随访56.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金虎;侯建全;浦金贤;严春寅;温端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丹参醇提取物对培养内皮细胞T-AOC、LPO、 NO、SOD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醇提取物分别作用于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上清液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物(LPO)、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T-AOC、NO和SOD含量变化有上调作用;而对丙二醛(MDA)的变化则有下调作用(P<0.05).结论丹参醇提取物对培养内皮细胞有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为丹参的临床应用积累了实验数据.

    作者:杨亚安;唐丽华;蒋小岗;吴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药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的初步探讨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方法及GB/T4789.3-2003<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查法>对不同培养时间、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的不同胆盐浓度、小倒管距试管底部的位置、是否需在EMB平板上划线接种等因素进行检验比较.探讨提高药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的方法.结果:延长乳糖胆盐发酵管的培养时间至48 h、提高小倒管距试管底部的位置、对产酸未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也应在EMB平板上划线接种分离大肠菌群、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的胆盐浓度应减少一半可提高大肠菌群检出率.提示药品中的大肠菌群与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所处环境不同,应满足药品中受损伤大肠菌群修复生长的条件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赵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