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红;周静芬
目的比较宫外孕腹腔镜保守手术与传统开腹保守手术后宫内妊娠率.方法回访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及开腹保守手术治疗,且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共75 例.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手术组35例.回访时间12~18 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宫内妊娠25例(63%),再次宫外孕2例(5%);开腹手术组术后宫内妊娠15例(48%),再次宫外孕2例(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较传统手术后,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且并不增加再次宫外孕的机率.
作者:陈友国;沈方荣;沈宗姬;胡建铭;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性肠梗阻术前及MSCT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SCT对本研究中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100%,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41/41),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6%(40/41).STS-MIP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29例(29/41,70.7%)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MSCT是术前无创性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引起梗阻的肿瘤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能较好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强;龚建平;李勇;纪建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55例肾穿刺患者临床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国产Menghini负压吸引穿刺针和美国产Tru-Core自动穿刺枪,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 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临床分型:455 例肾穿刺患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9例(37.14%),肾病综合征146例(32.09%),系统性红斑狼疮54例(11.87%),急进性肾炎6例(1.31%),血尿待查7例(1.53%),糖尿病12例(2.63%),过敏性紫癜8例(1.76%),慢性肾功能不全22例(4.83%),急性肾衰31例(6.81%).病理结果:IgA肾病(IgAN) 205例(45.05%),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 53例(11.65%),膜性肾病(MN) 15例(3.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例(1.98%),膜增生性肾炎(MPGN)17例(3.73%),狼疮性肾炎(LN)58例(12.74%),紫癜性肾炎(HSPN)8例(1.76%),糖尿病肾病(DN)14例(3.07%),微小病变(MCD) 16例(3.52%),硬化性肾炎20例(4.39%),急性肾小管坏死25例(5.49%),新月体肾炎6例(1.31%),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0.44%),原发性淀粉样变性3例(0.66%),ANCA相关性血管炎4例(0.88%).结论经皮肾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疾病诊断方法.
作者:李声宏;夏飞;陈珊珊;谢燕;卢国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110例住院UA患者入院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TpP水平,出院后分别随访6个月,观察TpP水平各等级间患者发生阳性心脏事件数.结果有100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总共17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三组不同等级TpP水平的心脏事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TpP水平的增高,心脏事件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 UA患者的近期预后与TpP水平有关,且随着TpP水平的增高,其危险度相应增加.
作者:沈雁波;俞燕;唐建中;袁鼎山;蔡丹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缺血侧IL-1βmRAN在各缺血时间点皆有表达,缺血1 h即有明显表达(0.34±0.05),此后表达逐渐增强,缺血24 h达高峰,密度比值为1.23±0.15.对应时相IL-1β值(pg/g),缺血3 h明显提高(384.1±57.7),缺血48 h达高峰(802.3±61.7),缺血5 d仍在高水平(753.9±46.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时IL-1β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IL-1β蛋白量平行延后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IL-1β参与脑缺血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
作者:王文华;卞杰勇;王中;张世明;周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在临床上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我科自拥有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后,即将其应用于病变范围的估计,但却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2002年以来,我科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对声带新生物(肿块)及鼓膜穿孔进行了初步测量.发现它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很大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梅华;钱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蓝斑(LC)H1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的重调定.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脑室注射(icv)HA以及预先在LC微量注射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对CBR的影响.结果 icv HA (100 ng) 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明显上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内微量注射CHL(0.5 μg/μl),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单独向LC内注射相同剂量的CHL对CB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H1受体作用参与icv 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下丘脑-LC的HA能通路可能是中枢HA调节CBR的下行通路之一.
作者:王国卿;孙万平;邹容;李金华;周希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进行诺和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A组,CSII组)、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每天多次皮下注射治疗(B组,MSII组)和诺和灵30R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C组),比较治疗3 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日均胰岛素用量、餐前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结果:A组患者治疗3 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餐前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其余2组(P<0.01).提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控制血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可较快地控制血糖.
作者:张腊梅;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0~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 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 h后再灌注48 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作者:张正春;孔岩;郑世营;薛寿儒;刘春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创伤后脑梗塞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沈鸟松;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结果:痊愈22例,好转27例,死亡13例,病死率20.97%.提示仔细了解受伤情况,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精心选择辅助诊断手段,加强监护和动态观察,可减少误诊漏诊.创伤治疗、支持治疗和原有疾病治疗并重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霍跃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将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用氧气作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怡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选择120例无颈椎病的志愿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以1 mm层厚重建,测量钩突大小,研究颈椎钩突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C3~C7椎体钩突大小的左右侧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别和年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钩突的大小.提示螺旋CT可以精确测量钩突的大小,为颈椎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朱建兵;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解决微柱凝胶法血小板抗体检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一些改良措施,解决血小板自凝的问题.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方法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获得较好的改善,可操作性得到了提高.
作者:周晓华;王明元;吴建香;姚利;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计算舒肝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建立舒肝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舒肝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5 EU·mg-1,大无干扰稀释倍数为60倍.提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法来控制舒肝宁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钱惠芬;陶仲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4例(15侧).AO型:43A型10例,43B型1例(双侧),43C型3例(均为C1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均位Gustilo Ⅰ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第2 d即开始不负重功效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其中1例骨折延迟愈合,余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临床愈合.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晓东;蒋富贵;孙月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160例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根管治疗第一次就诊时对有明显叩痛的感染根管采用开放引流,无叩痛者先采用髓腔封药,第二次复诊时再行根管预备,可有效降低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疼痛发生率.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控制性降压麻醉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观察并比较降压组与非降压组术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探讨硝酸甘油复合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的优点.
作者:陈为国;史传岗;王进;单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41例眩晕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A组21例,用西比灵+复方丹参液+碳酸氨钠+654-2+高压氧舱进行治疗;B组20例,用尼莫地平+复方丹参液+胃复安+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结果:A组显效率(85.7%)明显高于B组(50.0%)(P<0.05).提示A组治疗眩晕综合征疗效明显、可靠.
作者:赵正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方法.结果:72例胆囊癌中,按照Nevin分期,Ⅰ期12例,Ⅱ期17例,Ⅲ期17例,Ⅳ期16例,Ⅴ期10例.1、3、5年生存率Ⅰ均为100%,Ⅱ期为100%、71%、41%,Ⅲ期为50%、29%、12%,Ⅳ期为28%、14%、0,Ⅴ期者均未超过1年.提示: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是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关键.Ⅰ、Ⅱ期胆囊癌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率,对有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及隆起样病变患者,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作者:钱永坤;蒋新卫;顾新华;谭纪伏;姚成汉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