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鸟松;宋小平
目的探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诱导中性粒细胞(PMNL)的作用.方法分非抗IL-8抗体组和抗IL-8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抗IL-8抗体使用前后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及PMNL浸润情况.结果再灌注12 h,脊髓组织中IL-8呈强阳性表达并可见大量PMNL浸润,使用抗IL-8抗体后,组织中IL-8被清除,PMNL浸润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IL-8可强烈地趋化诱导PMNL在组织中的浸润,其在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涛;杨惠林;刘继明;曲静;张学光;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选择120例无颈椎病的志愿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以1 mm层厚重建,测量钩突大小,研究颈椎钩突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C3~C7椎体钩突大小的左右侧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别和年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钩突的大小.提示螺旋CT可以精确测量钩突的大小,为颈椎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朱建兵;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胶原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48 h后,用RT-PCR、ELISA法观察CTGF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够诱导NRK52E细胞表达CTGF并进而促进胶原Ⅲ的分泌,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以大部分取消TGF-β1的作用,而对照组的寡核苷酸没有此作用.结论 CTGF反义寡核苷酸能够特异地抑制CTGF的表达,进而阻止细胞外基质的生成,这可能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沙文刚;樊均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中-重度宫颈糜烂的165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75例行LEEP切除(包括CO2 激光治疗效果不佳者),另一组90例行CO2 激光治疗.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各2~4 mm,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评价LEEP和CO2 激光对中一重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结果:LEEP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96%,效果明显高于CO2激光组(71.1%).提示:LEEP适用于重度宫颈糜治疗,尤其对合并宫颈肥大及CO2激光治疗疗效不佳者,且手术简单、安全、易行,同时可提供全部病理标本,能明确诊断,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率.
作者:蒋国华;郭彩霞;何国蓓;芮小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新药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患者105例,探讨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疗效与突眼程度、治疗前甲亢是否控制、用药方法密切相关.轻度突眼、中度突眼、重度突眼有效率分别为100%、89.7%、68.4%,提示突眼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云克治疗前甲亢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4%、8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未治疗组,对于甲亢突眼患者,在适量、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经131I治疗,使血清TT3、TT4、FT3、FT4降到正常水平,甲亢症状、体征缓解后,再行云克治疗突眼较合适;单用云克注射液与云克注射液和静滴液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5.7%,提示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105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云克治疗,显效38例,有效5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1.4%,表明云克治疗突眼及眼征有较好的疗效,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比较安全,容易推广,不失为一种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良药.
作者:桑士标;李清茹;吴翼伟;苏成海;张玮;董慎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动态监测,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苏大附一院2004年全年收住入院的患者33308人次,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779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5.30%,高危科室为:病房ICU、急诊ICU、血液科一、老年科、血液科二,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基础病严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技术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菌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琛;刘月秀;吴影秋;吴旭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216例60岁以上的老年妇科患者,并以同期中年妇女(40~59岁)200例为对照,分析对照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探讨老年妇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经验,提高老年妇女手术治疗水平.结果:老年妇女术前69.9%合并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和中年妇女组无明显差异.提示:只要充分术前准备积极控制并发症,选择适当术式及麻醉方式,术中、术后严格监护,大多数老年患者能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杨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0~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 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 h后再灌注48 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作者:张正春;孔岩;郑世营;薛寿儒;刘春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结石症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在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同时一期切除胆囊结石15例,治愈14例,围手术期死亡l例,另2例患者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别于3、6个月后二期行胆囊切除术,无一例死亡.提示胆石症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同时进行不会明显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可减少二次手术机会,但增加了术中大出血的危险性.故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肝硬化程度,肝门部血管扩张的程度,胆囊炎症的程度等进行选择.预防出血的关键是术前纠正凝血机制,术中减少不必要的探查,必要时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术后加强保肝及防治并发症.
作者:陆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3例,解剖外血管重建4例,腔内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6例,单纯开放性手术35例.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平均随访时间2.8年(3月~5年).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73%.结论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依据.血管重建术仍然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朱礼炜;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作者:徐卫亭;洪小苏;陈建昌;江建良;张强;余荣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VEGF、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的相关关系.结果 DN各组血浆VEGF、8-表氧-PGF2α、DH-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临床期DN组(CDN)高于早期DN组(EDN)(P<0.05),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DN组低于EDN组(P<0.05).经相关分析,血浆VEGF(r=0.3694,P<0.05)、DH-TXB2(r=0.4391,P<0.05)和8-表氧-PGF2(r=0.4831,P<0.05)均与UAER呈正相关,而血浆6-酮-PGF1α与UAER呈负相关(r=-0.3892,P<0.05).结论 VEGF过度表达、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国元;沈蕾;谢燕;周玲;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8例原发性肺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结果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具显著性(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P<0.05 ),Ⅲ+Ⅳ期肺癌血清内皮抑素高于Ⅰ+Ⅱ期(P<0.01),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解剖学分类、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
作者:彭群新;凌春华;季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ICP的诊断和治疗.结果:ICP的发生率较高为2.73%,ICP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ICP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和决定ICP患者的分娩时机十分重要;胎儿监护对于ICP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常在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发生.4年来,我们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确定合理的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替代热原检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静滴时联合药液的内毒素总限量确定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结果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将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定为0.22 EU·mg-1,大无干扰浓度为0.5714 mg·ml-1.结论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和大无干扰浓度的确定,为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静滴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提供了方法依据.
作者:郑晓娴;陶仲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创伤后脑梗塞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沈鸟松;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不同时点基因的差异显示,筛选出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并进一步用RNA干涉技术确定其为钟下游基因.结果获得10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3种与已知基因过氧化氢酶、髓鞘蛋白脂蛋白和组蛋白乙酰化酶同源,4种与已知EST同源,另有3种为未知EST,它们均属Clock基因的下游基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至少存在3种以上钟相关基因,其表达水平接受作为昼夜节律振荡器重要组分的Clock基因的调控.
作者:杜玉珍;王国卿;焦旸;丁建松;童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 028例,均行TVP治疗,其中1 735例获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术后发生尿道狭窄者52例,急性尿潴留47例,尿路感染64例,附睾炎5例,继发性出血36例,暂时性尿失禁8例,腺体残留3例.结论术中器械损伤是引起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术后尿路感染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术前控制尿路感染、术中仔细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光天;单玉喜;崔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7例难治性慢性窦道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难治性慢性窦道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8~25 d均临床痊愈,治愈率100%.提示:术前控制感染,术中彻底切除窦道壁纤维瘢痕组织、线结等异物及坏死组织,术后通畅引流是治疗难治性慢性窦道的关键.
作者:庞利群;钱海鑫;房平承;陈方;金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