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亮
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探讨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方法.结果:治愈54例(96.4%),死亡2例(3.6%).并发症发生10例(17.9%),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腹腔脓肿、胸腔积液各2例,无肠瘘发生.提示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进行体格检查、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快速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铁熬;毛忠琦;张再明;顾同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缺血侧IL-1βmRAN在各缺血时间点皆有表达,缺血1 h即有明显表达(0.34±0.05),此后表达逐渐增强,缺血24 h达高峰,密度比值为1.23±0.15.对应时相IL-1β值(pg/g),缺血3 h明显提高(384.1±57.7),缺血48 h达高峰(802.3±61.7),缺血5 d仍在高水平(753.9±46.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时IL-1β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IL-1β蛋白量平行延后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IL-1β参与脑缺血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
作者:王文华;卞杰勇;王中;张世明;周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48例20岁以下青少年Graves病患者进行131I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重量探讨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有11例在半年后接受第二次131I治疗.治愈32例(66.7%),甲减3例(6.25%),部分缓解13例(27.1%).治疗前后FT3、FT4、甲状腺重量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适宜于甲状腺体积较大、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能坚持长期ATD治疗、ATD治疗有严重副作用及不愿手术的患者.
作者:高芸;包建东;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4例(15侧).AO型:43A型10例,43B型1例(双侧),43C型3例(均为C1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均位Gustilo Ⅰ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第2 d即开始不负重功效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其中1例骨折延迟愈合,余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临床愈合.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晓东;蒋富贵;孙月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维生素D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维生素D受体在小鼠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诱导小鼠糖尿病,PCR法鉴定基因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血糖仪法测定血糖,试纸法尿糖定性.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血钙水平无显著差别;维生素D受体敲除小鼠血糖和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同窝野生型(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增加了小鼠糖尿病的发病率,但其详细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增利;史勇;李冰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216例60岁以上的老年妇科患者,并以同期中年妇女(40~59岁)200例为对照,分析对照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探讨老年妇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经验,提高老年妇女手术治疗水平.结果:老年妇女术前69.9%合并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和中年妇女组无明显差异.提示:只要充分术前准备积极控制并发症,选择适当术式及麻醉方式,术中、术后严格监护,大多数老年患者能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杨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开展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报道较多,现将手术均获成功的20例报道如下.
作者:钱芝卫;秦照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0~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 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 h后再灌注48 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作者:张正春;孔岩;郑世营;薛寿儒;刘春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37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AFP、CEA、NSE、CA125、CA153、CA242、CA199、PSA、f-PSA、FER、β-HCG 及HGH.结果标志物阳性率由高至低顺序为CA199(48.7%),CA125(43.2%),FER(43.2%),CA242(40.5%),CEA(35.1%),CA153(29.7%),β-HCG(27.0%),AFP(21.6%),NSE(16.2%),PSA(13.5%),f-PSA(8.1%)及HGH(5.4%).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NSE、CEA、CA242、CA125五项指标与正常人和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异(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9%,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结论蛋白芯片检测中,CA199、NSE、CEA、CA242、CA125五项指标对胰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坡;法逸华;吴星红;吴翼伟;苏成海;徐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VEGF、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的相关关系.结果 DN各组血浆VEGF、8-表氧-PGF2α、DH-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临床期DN组(CDN)高于早期DN组(EDN)(P<0.05),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DN组低于EDN组(P<0.05).经相关分析,血浆VEGF(r=0.3694,P<0.05)、DH-TXB2(r=0.4391,P<0.05)和8-表氧-PGF2(r=0.4831,P<0.05)均与UAER呈正相关,而血浆6-酮-PGF1α与UAER呈负相关(r=-0.3892,P<0.05).结论 VEGF过度表达、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国元;沈蕾;谢燕;周玲;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在体外研究干扰素2b(INFα-2b)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以及糖基转移酶(ppGalNAc-T2)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求阐明干扰素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组织块法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传代后分成3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生理盐水处理;②低浓度组:用100 u/mlINFα-2b处理;③高浓度组:用10 000 u/ml INFα-2b处理.RT-PCR检测TGF-β1、MMP-1、PDGF-BB和ppGalNAc-T2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经100 u/ml及10 000 u/ml INFα-2b处理后,RT-PCR检测TGF-β1、PDGF-BB及ppGalNAc-T2mRNA表达降低,MMP-1mRNA表达升高,呈显著差异,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TGF-β1、PDGF-BB.
作者:陆兴安;许明;沈国良;林伟;赵小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与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HAMD抑郁量表和Webster功能评分,对5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抑郁及功能障碍评定.结果 5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29例伴发抑郁,占51.8%,抑郁与帕金森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结论抑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其与帕金森病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袁霞;董万利;方琪;孔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160例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根管治疗第一次就诊时对有明显叩痛的感染根管采用开放引流,无叩痛者先采用髓腔封药,第二次复诊时再行根管预备,可有效降低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疼痛发生率.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3例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3例肾错构瘤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肾部分切除19例,单纯肿瘤切除34例,共切除瘤体57个,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失血300 ml,术中无并发症,51例平均随访56.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金虎;侯建全;浦金贤;严春寅;温端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EGCG在体内外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凋亡效应及抗肿瘤血管的生成作用.方法观察EGCG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FCM检测EGCG对肺癌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EGCG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EGCG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NF-κB表达.结果 EGCG显著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IC50是46.54 μg /ml.EGCG使S期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19.6%.EGCG显著抑制CAM血管形成.EGCG组治疗2周后,移植瘤瘤体体积变化和瘤体重量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抑瘤率为40.9%.EGCG组瘤体组织中NF-κB(p50)的表达与PB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瘤体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降低.结论 EGCG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抗肿瘤作用.
作者:朱晔涵;徐春明;胡华成;叶震敏;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17F基因,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效表达hIL-17F的基因工程菌.方法利用RT-PCR法,以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hIL-17F cDNA的编码序列,并分别亚克隆至pUCm-T载体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中,进行PCR、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包涵体融合蛋白,且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 PCR产物大小及其单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hIL-17F,DNA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hIL-17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5%,且Western印迹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该基因系国内首次克隆,hIL-17F基因重组体的构建和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宇锋;盛伟华;缪竞诚;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2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提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式,考虑到多重血供的可能,以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范觉昕;朱晓黎;王宏;许建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65例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65例, 探讨其诊治方法.结果: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65例占同期闭合性胸部外伤住院患者的17.1%(65/381),经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治疗48例,剖胸手术12例,自行吸收5例;治愈61例,死亡4例.提示胸部损伤患者应警惕发生迟发性血气胸,对于可疑的患者应严密观察、进一步检查,强调迟发性血气胸一旦确诊,应早期采取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或剖胸探查术等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肖接承;华菲;陆士奇;黄坚;汪智卿;沈振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周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进行评定.探讨SLE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特点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SLE住院期间消除抑郁焦虑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约84%有抑郁,约53%有焦虑.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下降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焦虑抑郁改善非常显著(P<0.01).提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
作者:吴秀红;周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70例GISTs的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平滑肌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率为100%(70/70),CD34阳性率为75.7%(53/70),S-100阳性率为40%(40/70),Desmin,Actin,MBP,CK均为阴性.结论 GISTs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其预后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作者:康苏娅;王修珍;邓敏;郭凌川;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