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兵;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
目的探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诱导中性粒细胞(PMNL)的作用.方法分非抗IL-8抗体组和抗IL-8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抗IL-8抗体使用前后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及PMNL浸润情况.结果再灌注12 h,脊髓组织中IL-8呈强阳性表达并可见大量PMNL浸润,使用抗IL-8抗体后,组织中IL-8被清除,PMNL浸润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IL-8可强烈地趋化诱导PMNL在组织中的浸润,其在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涛;杨惠林;刘继明;曲静;张学光;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探讨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方法.结果:治愈54例(96.4%),死亡2例(3.6%).并发症发生10例(17.9%),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腹腔脓肿、胸腔积液各2例,无肠瘘发生.提示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进行体格检查、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快速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铁熬;毛忠琦;张再明;顾同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将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用氧气作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怡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性瘫痪是严重影响儿童运动、发育的一种综合征,通过对252例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护理中有意识的动作训练,并与肢体的功能锻炼相结合,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反复刺激后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使损伤功能得以代偿.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有很大提高,有效率达93%.
作者:倪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0~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 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 h后再灌注48 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作者:张正春;孔岩;郑世营;薛寿儒;刘春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进行诺和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A组,CSII组)、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每天多次皮下注射治疗(B组,MSII组)和诺和灵30R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C组),比较治疗3 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日均胰岛素用量、餐前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结果:A组患者治疗3 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餐前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其余2组(P<0.01).提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控制血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可较快地控制血糖.
作者:张腊梅;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17F基因,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效表达hIL-17F的基因工程菌.方法利用RT-PCR法,以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hIL-17F cDNA的编码序列,并分别亚克隆至pUCm-T载体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中,进行PCR、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包涵体融合蛋白,且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 PCR产物大小及其单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hIL-17F,DNA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hIL-17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5%,且Western印迹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该基因系国内首次克隆,hIL-17F基因重组体的构建和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宇锋;盛伟华;缪竞诚;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醇提取物分别作用于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上清液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物(LPO)、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T-AOC、NO和SOD含量变化有上调作用;而对丙二醛(MDA)的变化则有下调作用(P<0.05).结论丹参醇提取物对培养内皮细胞有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为丹参的临床应用积累了实验数据.
作者:杨亚安;唐丽华;蒋小岗;吴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ICP的诊断和治疗.结果:ICP的发生率较高为2.73%,ICP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ICP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和决定ICP患者的分娩时机十分重要;胎儿监护对于ICP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选择120例无颈椎病的志愿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以1 mm层厚重建,测量钩突大小,研究颈椎钩突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C3~C7椎体钩突大小的左右侧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别和年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钩突的大小.提示螺旋CT可以精确测量钩突的大小,为颈椎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朱建兵;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分析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306例共318进行了间隙手术,平均出血40 ml,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住院6.5 d,术后平均离床时间16 h,并发症5例,发生率1.6%.随访3~12个月,手术优良率99.4%.提示该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开窗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沈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严重度及风险预测指标.方法对125例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变量为消化道出血.将一系列参数行单因素分析后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GCS评分,瞳孔不等,平均动脉压,血糖,脑室出血,血肿大小,占位效应,脑积水,凝血酶时间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消化道出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立的风险预测指标包括GCS评分低(P<0.001),血肿≥30 ml(P=0.017), 累及脑室出血(P=0.018), 开颅血肿清除术(P=0.043).结论 GCS评分低,血肿大,脑室出血及手术创伤是增加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强;王之敏;杨伊林;王穗暖;夏锡伟;宣井岗;彭亚;邵耐远;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80例疑为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探讨纤维结肠镜在急性低位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患者均得予顺利检查,明确诊断.提示纤维结肠镜应用于急性低位肠梗阻,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及性质,为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创造条件.
作者:王思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5mg/L)和升高组(CRP>5mg/L),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蛋白、营养状况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中21例(占61.8%)CRP升高,13例(38.2%)正常,CRP增高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血CRP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7.7(P<0.01),-7.71(P<0.05).提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可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沙正容;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疗药物5-FU诱导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320凋亡,以无机离子锂抑制GSK-3β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细胞总GSK-3β,同时分离细胞核与细胞浆蛋白,分析细胞核/浆GSK-3β水平.结果对照组细胞GSK-3β主要位于胞浆中,凋亡组细胞总的GSK-3β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但发生了细胞浆到细胞核的迁移.其选择性活性抑制剂LiCl可抑制5-FU诱导的细胞凋亡,但不能抑制GSK-3β浆/核迁移.结论 GSK-3β以细胞浆/核迁移方式参与并促进了5-FU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GSK-3β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研究中,有助于阐明肿瘤发生的机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王文红;焦志军;缪竞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新药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患者105例,探讨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疗效与突眼程度、治疗前甲亢是否控制、用药方法密切相关.轻度突眼、中度突眼、重度突眼有效率分别为100%、89.7%、68.4%,提示突眼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云克治疗前甲亢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4%、8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未治疗组,对于甲亢突眼患者,在适量、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经131I治疗,使血清TT3、TT4、FT3、FT4降到正常水平,甲亢症状、体征缓解后,再行云克治疗突眼较合适;单用云克注射液与云克注射液和静滴液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5.7%,提示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105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云克治疗,显效38例,有效5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1.4%,表明云克治疗突眼及眼征有较好的疗效,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比较安全,容易推广,不失为一种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良药.
作者:桑士标;李清茹;吴翼伟;苏成海;张玮;董慎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系中端粒酶RNA干涉后是否改变其他基因的表达.方法根据RNA干涉原理,针对端粒酶基因序列设计了抑制端粒酶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并以脂质体转入到胃癌细胞系的MGC80-3和BGC-823细胞中,以空质粒为对照,48 h后收集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法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和MGC80-3细胞中一些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荧光差异显示法能比较系统地检测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与端粒酶之间的表达调控方式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作者:张尤历;严丽荣;王文兵;魏金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周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进行评定.探讨SLE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特点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SLE住院期间消除抑郁焦虑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约84%有抑郁,约53%有焦虑.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下降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焦虑抑郁改善非常显著(P<0.01).提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
作者:吴秀红;周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在临床上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我科自拥有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后,即将其应用于病变范围的估计,但却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2002年以来,我科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对声带新生物(肿块)及鼓膜穿孔进行了初步测量.发现它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很大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梅华;钱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人流术中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观察,以评价其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需行人流术女性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三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2 ng组,瑞芬太尼3 ng组,每组15例,观察麻醉和手术中异丙酚用量、术后恢复时间、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腹痛情况等.结果术中异丙酚的总用量芬太尼组>瑞芬太尼2 ng组>瑞芬太尼3 ng组,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术后恢复时间以瑞芬太尼2 ng组快,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3 ng恢复较慢;术后的呼吸抑制在瑞芬太尼的两组中所有患者均有发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三组体动发生情况相似,无显著差异;术后腹痛的发生情况,芬太尼组多,瑞芬太尼两组相仿.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人流术中有一定的优点,但需注意术中的呼吸管理,从综合效应看效应部位浓度2 ng/ml优于3 ng/ml.
作者:杨建亚;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