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结肠镜在急性低位肠梗阻中的应用(附80例分析)

王思平

关键词:纤维结肠镜, 急性低位肠梗阻, 诊治
摘要:对80例疑为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探讨纤维结肠镜在急性低位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患者均得予顺利检查,明确诊断.提示纤维结肠镜应用于急性低位肠梗阻,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及性质,为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创造条件.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疗效影响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对首次来院就诊前320例患儿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来院就诊后62例患儿仍坚持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来院就诊前未进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22%,来院就诊前自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48.5%,与来院就诊后仍坚持在家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80.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掌握正确规范训练方法的家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顾琴;王浙东;李岩;汤继宏;金建华;胡斯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严重度及风险预测指标.方法对125例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变量为消化道出血.将一系列参数行单因素分析后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GCS评分,瞳孔不等,平均动脉压,血糖,脑室出血,血肿大小,占位效应,脑积水,凝血酶时间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消化道出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立的风险预测指标包括GCS评分低(P<0.001),血肿≥30 ml(P=0.017), 累及脑室出血(P=0.018), 开颅血肿清除术(P=0.043).结论 GCS评分低,血肿大,脑室出血及手术创伤是增加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强;王之敏;杨伊林;王穗暖;夏锡伟;宣井岗;彭亚;邵耐远;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6~8 h)均使用磁性远红外寝具,连续2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脂、血糖及抗氧化指标等.结果实验组实验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前;实验前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实验后MDA含量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实验前显著提高(P<0.01);实验前后血清中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血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慧灵;计晶晶;梁彩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静滴用药时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确定合理的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替代热原检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静滴时联合药液的内毒素总限量确定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结果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将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定为0.22 EU·mg-1,大无干扰浓度为0.5714 mg·ml-1.结论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和大无干扰浓度的确定,为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静滴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提供了方法依据.

    作者:郑晓娴;陶仲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栓前体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110例住院UA患者入院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TpP水平,出院后分别随访6个月,观察TpP水平各等级间患者发生阳性心脏事件数.结果有100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总共17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三组不同等级TpP水平的心脏事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TpP水平的增高,心脏事件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 UA患者的近期预后与TpP水平有关,且随着TpP水平的增高,其危险度相应增加.

    作者:沈雁波;俞燕;唐建中;袁鼎山;蔡丹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微柱凝胶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改良方法

    为解决微柱凝胶法血小板抗体检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一些改良措施,解决血小板自凝的问题.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方法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获得较好的改善,可操作性得到了提高.

    作者:周晓华;王明元;吴建香;姚利;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②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高于颈总动脉内中膜正常者(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于小红;瞿玲慊;钮红音;姜敏辉;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肿瘤7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70例GISTs的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平滑肌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率为100%(70/70),CD34阳性率为75.7%(53/70),S-100阳性率为40%(40/70),Desmin,Actin,MBP,CK均为阴性.结论 GISTs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其预后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作者:康苏娅;王修珍;邓敏;郭凌川;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5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ICP的诊断和治疗.结果:ICP的发生率较高为2.73%,ICP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ICP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和决定ICP患者的分娩时机十分重要;胎儿监护对于ICP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道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

    采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和疤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15例,其中前尿道狭窄1例,球膜部狭窄11例,膀胱颈部狭窄3例;狭窄长度<1.0 cm者3例,1.0~.2.0 cm者10例,2.0~3.0 cm者2例;合并膀胱结石2例;其中一次手术成功13例,二次手术成功2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术后3例曾需短期尿道扩张,1例尿线变细拒绝扩张,其余排尿通畅.术后肉眼血尿12例.结果显示,尿道内切开和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电切袢切除疤痕组织效果确切,视野清晰,可防止尿道再狭窄.

    作者:缪惠东;程印玺;侯建华;顾红星;葛劲超;沈锋;陆福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点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并发狼疮性肾炎分为Ⅰ组、Ⅱ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显著增加,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尤其在并发狼疮性肾炎组更为显著.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NK细胞的表达异常在SLE尤其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石永兵;沈华英;施晓松;宋锴;金东华;姜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治疗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心脏移植术后一种较为多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治疗,分析得到其发生原因与患者长期的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肾灌注不足、手术中和术后的低血压过程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产生的肾脏损害等有密切的关系.维持循环系统的的稳定是预防和治疗急性肾衰的重要环节,包括纠正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和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对于有透析指征的患者持续的血液透析是维持该类患者生命等待肾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余云生;沈振亚;于曙东;叶文学;焦鹏;黄浩岳;华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我院产科门诊手术室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300例,我们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李红;赵建华;方志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妥泰在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用妥泰治疗各种类型癫痫共48例,单药治疗35例,添加治疗13例.妥泰从小剂量0.5~1 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1 mg/kg/d,直至到达目标剂量4~8 mg/kg/d,或加量期以临床不发作为有效量,停止继续加量.探讨妥泰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8例,疗程至8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8%,其中完全控制36例占75%;有效10例占20.8%;无效2例占4.2%.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添加治疗总有效率70%,无效30%.48例中有不良反应31例,占64.5%.不良反应均出现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6个月后大部分不良反应消失.提示:妥泰是一种新型、广谱、安全的抗癫痫药物,对小儿各种类型的癫痫总有效率达95.8%.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加量期,减慢加量速度可减轻不良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临床治疗耐受性好.

    作者:徐晓华;华颖;梅柏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Ⅲ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胶原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48 h后,用RT-PCR、ELISA法观察CTGF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够诱导NRK52E细胞表达CTGF并进而促进胶原Ⅲ的分泌,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以大部分取消TGF-β1的作用,而对照组的寡核苷酸没有此作用.结论 CTGF反义寡核苷酸能够特异地抑制CTGF的表达,进而阻止细胞外基质的生成,这可能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沙文刚;樊均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意义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40例病史超过2年的CHF患者(心衰组)和同期住院25例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心衰组治疗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心衰组T3趋于正常.CHF患者有继发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其血清T3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罗文浩;丁宇栋;鲍逸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错构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探讨(附5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3例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3例肾错构瘤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肾部分切除19例,单纯肿瘤切除34例,共切除瘤体57个,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失血300 ml,术中无并发症,51例平均随访56.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金虎;侯建全;浦金贤;严春寅;温端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癌多支血供的DSA诊断及其意义

    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2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提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式,考虑到多重血供的可能,以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范觉昕;朱晓黎;王宏;许建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榄香烯体外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榄香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FCM)、DNA电泳方法观察榄香烯对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促凋亡作用,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和采用RT-PCR、FCM检测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榄香烯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呈细胞凋亡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可见凋亡小体和梯形条带,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凋亡率高达51.8%,在凋亡过程中细胞阻滞于S期,并检测到bcl-2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榄香烯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赵小瑜;杨吉成;盛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48例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对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创伤后脑梗塞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沈鸟松;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