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妥泰在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徐晓华;华颖;梅柏如

关键词:妥泰, 癫痫,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用妥泰治疗各种类型癫痫共48例,单药治疗35例,添加治疗13例.妥泰从小剂量0.5~1 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1 mg/kg/d,直至到达目标剂量4~8 mg/kg/d,或加量期以临床不发作为有效量,停止继续加量.探讨妥泰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8例,疗程至8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8%,其中完全控制36例占75%;有效10例占20.8%;无效2例占4.2%.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添加治疗总有效率70%,无效30%.48例中有不良反应31例,占64.5%.不良反应均出现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6个月后大部分不良反应消失.提示:妥泰是一种新型、广谱、安全的抗癫痫药物,对小儿各种类型的癫痫总有效率达95.8%.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加量期,减慢加量速度可减轻不良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临床治疗耐受性好.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钩突的螺旋CT测量

    选择120例无颈椎病的志愿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以1 mm层厚重建,测量钩突大小,研究颈椎钩突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C3~C7椎体钩突大小的左右侧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别和年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钩突的大小.提示螺旋CT可以精确测量钩突的大小,为颈椎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朱建兵;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道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

    采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和疤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15例,其中前尿道狭窄1例,球膜部狭窄11例,膀胱颈部狭窄3例;狭窄长度<1.0 cm者3例,1.0~.2.0 cm者10例,2.0~3.0 cm者2例;合并膀胱结石2例;其中一次手术成功13例,二次手术成功2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术后3例曾需短期尿道扩张,1例尿线变细拒绝扩张,其余排尿通畅.术后肉眼血尿12例.结果显示,尿道内切开和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电切袢切除疤痕组织效果确切,视野清晰,可防止尿道再狭窄.

    作者:缪惠东;程印玺;侯建华;顾红星;葛劲超;沈锋;陆福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采用FVⅢ基因内三个多态性标志检测血友病A携带者及其产前诊断

    目的采用FVⅢ基因内 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三个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对可能携带者进行检测并对血友病A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通过PCR 扩增FVⅢ基因内含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位点的相应片段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BclI,XbaI,HindⅢ酶解,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多态性分析. 对有多态性意义者进行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结果结合FVⅢ基因内标志 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4个家系至少有一个标志以上有意义,从而对5名可能携带者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血友病A的高危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 结论结合三个基因内的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是临床上简便及可靠的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王玮;肖丽娟;丁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错构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探讨(附5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3例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3例肾错构瘤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肾部分切除19例,单纯肿瘤切除34例,共切除瘤体57个,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失血300 ml,术中无并发症,51例平均随访56.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金虎;侯建全;浦金贤;严春寅;温端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5mg/L)和升高组(CRP>5mg/L),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蛋白、营养状况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中21例(占61.8%)CRP升高,13例(38.2%)正常,CRP增高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血CRP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7.7(P<0.01),-7.71(P<0.05).提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可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沙正容;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我们对我院近十年收住的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认为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转归是有利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明元;陆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对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应用氟他胺和抑那通大限度地阻断雄激素治疗.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平均为2.6年,20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及大尿流率(MFR)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血清PSA值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8例骨转移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提示TVP联合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理想术式,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孙贤;汪益民;严春寅;蔡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共查到符合要求的国外文献10篇,病例和对照数分别为3708、5471例.经过异质性检验,10项结果存在异质性(q=17.7898,P=0.037),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以CYP1A1 MspI野生纯合子为参比组,携带有杂合子或突变纯合子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合并OR为0.95 (95%CI:0.82~1.11).结论 CYP1A1 Msp 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徐小乐;靳雅丽;沈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及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对5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情况随访.患者分为试验组(n=28)和对照组(n=29),对其中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52例患者应用FACT-B(4.0)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及进行术后外观美容效果评价,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疗效、美学效果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提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相当,但前者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并且有QOL.

    作者:顾筱旻;吴洁;钱秀珍;胡豫;胡惠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8例原发性肺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结果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具显著性(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P<0.05 ),Ⅲ+Ⅳ期肺癌血清内皮抑素高于Ⅰ+Ⅱ期(P<0.01),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解剖学分类、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

    作者:彭群新;凌春华;季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宫外孕术后受孕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宫外孕腹腔镜保守手术与传统开腹保守手术后宫内妊娠率.方法回访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及开腹保守手术治疗,且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共75 例.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手术组35例.回访时间12~18 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宫内妊娠25例(63%),再次宫外孕2例(5%);开腹手术组术后宫内妊娠15例(48%),再次宫外孕2例(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较传统手术后,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且并不增加再次宫外孕的机率.

    作者:陈友国;沈方荣;沈宗姬;胡建铭;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意义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40例病史超过2年的CHF患者(心衰组)和同期住院25例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心衰组治疗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心衰组T3趋于正常.CHF患者有继发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其血清T3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罗文浩;丁宇栋;鲍逸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肺联合移植术1例围术期的监护治疗

    心肺联合移植是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肺联合移植术远比单纯心脏移植或肺移植复杂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术期的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我们于2004年12月24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现将其围术期的监护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胡雁秋;沈振亚;朱雅萍;余云生;叶文学;卜丽芬;焦鹏;黄浩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缺血48例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3例,解剖外血管重建4例,腔内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6例,单纯开放性手术35例.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平均随访时间2.8年(3月~5年).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73%.结论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依据.血管重建术仍然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朱礼炜;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作者:徐卫亭;洪小苏;陈建昌;江建良;张强;余荣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MP-2和TI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的侵袭发展、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1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了MMP-2、TIMP-2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 MMP-2在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表达率分别为43.7%和75.9%,TIMP-2在这两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1%和6.9%,胶质瘤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之间两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与TIMP-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MMP-2及TIMP-2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明;周岱;周幽心;傅军;黄煜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肿瘤7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70例GISTs的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平滑肌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率为100%(70/70),CD34阳性率为75.7%(53/70),S-100阳性率为40%(40/70),Desmin,Actin,MBP,CK均为阴性.结论 GISTs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其预后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作者:康苏娅;王修珍;邓敏;郭凌川;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结石症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在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同时一期切除胆囊结石15例,治愈14例,围手术期死亡l例,另2例患者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别于3、6个月后二期行胆囊切除术,无一例死亡.提示胆石症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同时进行不会明显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可减少二次手术机会,但增加了术中大出血的危险性.故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肝硬化程度,肝门部血管扩张的程度,胆囊炎症的程度等进行选择.预防出血的关键是术前纠正凝血机制,术中减少不必要的探查,必要时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术后加强保肝及防治并发症.

    作者:陆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

    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结果:痊愈22例,好转27例,死亡13例,病死率20.97%.提示仔细了解受伤情况,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精心选择辅助诊断手段,加强监护和动态观察,可减少误诊漏诊.创伤治疗、支持治疗和原有疾病治疗并重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霍跃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cDNA 3.0-tyr转染GM细胞及鉴定

    目的研究pcDNA3.0-tyr在正常人成纤维母细胞株(GM0639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pcDNA3.0-tyr真核表达质粒扩增、纯化后经测序、酶切鉴定;电穿孔法将pcDNA3.0-tyr转染GM细胞,RT-PCR检测;测定490 nm吸光度值,细胞爬片Fontana染色,证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及其表达水平.结果测序及酶切结果提示pcDNA3.0-tyr质粒含有酪氨酸酶全长cDNA片段;转染pcDNA3.0-tyr的细胞的PCR产物长度与预期长度一致,而转染pcDNA3.0空载体的细胞PCR产物无此条带;转染pcDNA3.0-tyr的GM细胞的A490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未转染的GM细胞(P<0.001);转染pcDNA3.0-tyr的GM细胞Fontana染色于胞浆内见棕褐色银沉着颗粒,而转染pcDNA3.0空载体以及未转染的细胞缺乏此颗粒.结论 pcDNA3.0-tyr可体外转染GM0639细胞并成功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胡春洪;罗加林;曹建平;周献峰;郑斯英;丁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