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跃光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作者:徐卫亭;洪小苏;陈建昌;江建良;张强;余荣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肺联合移植是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肺联合移植术远比单纯心脏移植或肺移植复杂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术期的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我们于2004年12月24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现将其围术期的监护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胡雁秋;沈振亚;朱雅萍;余云生;叶文学;卜丽芬;焦鹏;黄浩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2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提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式,考虑到多重血供的可能,以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范觉昕;朱晓黎;王宏;许建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肿瘤型M2-PK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胃癌肿瘤切除患者手术后肿瘤型M2-PK的含量低于术前(P<0.05).而肿瘤未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别不明显.肿瘤≥5 cm者肿瘤型M2-PK明显高于<5 cm者(P<0.05);TNM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1);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胃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对肿瘤型M2-PK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水平明显升高,且初步反应肿瘤大小和病期.肿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型M2-PK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肿瘤型M2-PK有可能用于监测胃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谢峰;高泉根;吴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 028例,均行TVP治疗,其中1 735例获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术后发生尿道狭窄者52例,急性尿潴留47例,尿路感染64例,附睾炎5例,继发性出血36例,暂时性尿失禁8例,腺体残留3例.结论术中器械损伤是引起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术后尿路感染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术前控制尿路感染、术中仔细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光天;单玉喜;崔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对首次来院就诊前320例患儿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来院就诊后62例患儿仍坚持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来院就诊前未进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22%,来院就诊前自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48.5%,与来院就诊后仍坚持在家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80.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掌握正确规范训练方法的家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顾琴;王浙东;李岩;汤继宏;金建华;胡斯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醇提取物分别作用于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上清液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物(LPO)、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T-AOC、NO和SOD含量变化有上调作用;而对丙二醛(MDA)的变化则有下调作用(P<0.05).结论丹参醇提取物对培养内皮细胞有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为丹参的临床应用积累了实验数据.
作者:杨亚安;唐丽华;蒋小岗;吴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90例婴幼儿重症哮喘患儿在常规抗炎、雾化基础上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小剂量氨茶碱持续静脉点滴,对照组予常规量氨茶碱每日分次静脉滴注.探讨小剂量持续静滴氨茶碱治疗婴幼儿重症哮喘的疗效.结果:小剂量氨茶碱组和常规量氨茶碱组显效率分别为91.5%,44.2%, 总有效率分别为97.9%,68.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对照组(69.7%)明显高于小剂量氨茶碱组(19.1%)(P<0.01).提示小剂量氨茶碱持续静脉点滴治疗婴幼儿重症哮喘平喘效果快、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作者:谢敏慧;顾凤珍;华军;柏振江;李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3例,解剖外血管重建4例,腔内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6例,单纯开放性手术35例.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平均随访时间2.8年(3月~5年).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73%.结论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依据.血管重建术仍然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朱礼炜;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系中端粒酶RNA干涉后是否改变其他基因的表达.方法根据RNA干涉原理,针对端粒酶基因序列设计了抑制端粒酶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并以脂质体转入到胃癌细胞系的MGC80-3和BGC-823细胞中,以空质粒为对照,48 h后收集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法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和MGC80-3细胞中一些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荧光差异显示法能比较系统地检测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与端粒酶之间的表达调控方式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作者:张尤历;严丽荣;王文兵;魏金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160例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根管治疗第一次就诊时对有明显叩痛的感染根管采用开放引流,无叩痛者先采用髓腔封药,第二次复诊时再行根管预备,可有效降低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疼痛发生率.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用X、Y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探针与17例男性肺癌标本的间期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男性患者中,X染色体的获得占10例(58.82%),Y染色体的丢失占9例(52.94%),Y染色体的获得占2例.结论 FISH技术可检测肺癌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改变,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很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谢菁;王庆才;陶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患者1~4个疗程后手术.根据腹水情况及肿块大小,按完全有效(CR)、部分有效(PR)、稳定(S)、恶化(P)标准进行比较.探讨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髂内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获得再次手术的机会,再次手术时术中见大部分瘤体明显缩小,粘连程度明显好转,腹水有不同程度消退.完全有效6例,部分有效26例,稳定6例,无效(恶化)2例.提示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朱挺;张胜男;蒋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应用氟他胺和抑那通大限度地阻断雄激素治疗.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平均为2.6年,20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及大尿流率(MFR)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血清PSA值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8例骨转移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提示TVP联合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理想术式,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孙贤;汪益民;严春寅;蔡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将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用氧气作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怡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用妥泰治疗各种类型癫痫共48例,单药治疗35例,添加治疗13例.妥泰从小剂量0.5~1 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1 mg/kg/d,直至到达目标剂量4~8 mg/kg/d,或加量期以临床不发作为有效量,停止继续加量.探讨妥泰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8例,疗程至8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8%,其中完全控制36例占75%;有效10例占20.8%;无效2例占4.2%.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添加治疗总有效率70%,无效30%.48例中有不良反应31例,占64.5%.不良反应均出现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6个月后大部分不良反应消失.提示:妥泰是一种新型、广谱、安全的抗癫痫药物,对小儿各种类型的癫痫总有效率达95.8%.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加量期,减慢加量速度可减轻不良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临床治疗耐受性好.
作者:徐晓华;华颖;梅柏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中-重度宫颈糜烂的165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75例行LEEP切除(包括CO2 激光治疗效果不佳者),另一组90例行CO2 激光治疗.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各2~4 mm,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评价LEEP和CO2 激光对中一重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结果:LEEP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96%,效果明显高于CO2激光组(71.1%).提示:LEEP适用于重度宫颈糜治疗,尤其对合并宫颈肥大及CO2激光治疗疗效不佳者,且手术简单、安全、易行,同时可提供全部病理标本,能明确诊断,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率.
作者:蒋国华;郭彩霞;何国蓓;芮小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5mg/L)和升高组(CRP>5mg/L),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蛋白、营养状况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中21例(占61.8%)CRP升高,13例(38.2%)正常,CRP增高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血CRP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7.7(P<0.01),-7.71(P<0.05).提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可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沙正容;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在临床上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我科自拥有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后,即将其应用于病变范围的估计,但却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2002年以来,我科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对声带新生物(肿块)及鼓膜穿孔进行了初步测量.发现它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很大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梅华;钱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不同时点基因的差异显示,筛选出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钟相关基因,并进一步用RNA干涉技术确定其为钟下游基因.结果获得10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3种与已知基因过氧化氢酶、髓鞘蛋白脂蛋白和组蛋白乙酰化酶同源,4种与已知EST同源,另有3种为未知EST,它们均属Clock基因的下游基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至少存在3种以上钟相关基因,其表达水平接受作为昼夜节律振荡器重要组分的Clock基因的调控.
作者:杜玉珍;王国卿;焦旸;丁建松;童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