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洪;罗加林;曹建平;周献峰;郑斯英;丁乙
目的分析溴沟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17例嗅沟脑膜瘤手术病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结果.结果嗅沟脑膜瘤大多以精神症状、视觉障碍和癫痫为首发症状,16例行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重视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溴沟膜瘤的出现,及早诊断,显微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李向东;王中;张世明;朱凤清;周岱;惠国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采用FVⅢ基因内 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三个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对可能携带者进行检测并对血友病A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通过PCR 扩增FVⅢ基因内含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位点的相应片段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BclI,XbaI,HindⅢ酶解,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多态性分析. 对有多态性意义者进行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结果结合FVⅢ基因内标志 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4个家系至少有一个标志以上有意义,从而对5名可能携带者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血友病A的高危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 结论结合三个基因内的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是临床上简便及可靠的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王玮;肖丽娟;丁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点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并发狼疮性肾炎分为Ⅰ组、Ⅱ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显著增加,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尤其在并发狼疮性肾炎组更为显著.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NK细胞的表达异常在SLE尤其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石永兵;沈华英;施晓松;宋锴;金东华;姜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ET)水平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正常人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尿ET-1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的值,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各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ET-1、β2-MG均较正常人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β2-MG与Scr呈显著正相关(P<0.01),β2-MG与尿ET-1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尿ET-1均与Sc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ET-1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780,P<0.01),尿ET-1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888,P<0.01),且尿ET-1与Ccr相关性较血ET-1与Ccr相关性更强.结论尿ET-1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费梅;熊佩华;陈爱平;张玲;府剑英;徐峰坡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在体外研究干扰素2b(INFα-2b)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以及糖基转移酶(ppGalNAc-T2)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求阐明干扰素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组织块法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传代后分成3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生理盐水处理;②低浓度组:用100 u/mlINFα-2b处理;③高浓度组:用10 000 u/ml INFα-2b处理.RT-PCR检测TGF-β1、MMP-1、PDGF-BB和ppGalNAc-T2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经100 u/ml及10 000 u/ml INFα-2b处理后,RT-PCR检测TGF-β1、PDGF-BB及ppGalNAc-T2mRNA表达降低,MMP-1mRNA表达升高,呈显著差异,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TGF-β1、PDGF-BB.
作者:陆兴安;许明;沈国良;林伟;赵小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周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进行评定.探讨SLE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特点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SLE住院期间消除抑郁焦虑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约84%有抑郁,约53%有焦虑.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下降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焦虑抑郁改善非常显著(P<0.01).提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
作者:吴秀红;周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运用消炎坐浴洗剂治疗38例肛瘘术后患者,另设30例PP粉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探讨消炎坐浴洗剂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结果:消炎坐浴洗剂组伤口愈合时间较PP粉组缩短约4 d;术后伤口疼痛、渗液等症状减轻,消炎坐浴洗剂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显示消炎坐浴洗剂对缩短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严冠敏;殷雪群;吴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VEGF、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的相关关系.结果 DN各组血浆VEGF、8-表氧-PGF2α、DH-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临床期DN组(CDN)高于早期DN组(EDN)(P<0.05),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DN组低于EDN组(P<0.05).经相关分析,血浆VEGF(r=0.3694,P<0.05)、DH-TXB2(r=0.4391,P<0.05)和8-表氧-PGF2(r=0.4831,P<0.05)均与UAER呈正相关,而血浆6-酮-PGF1α与UAER呈负相关(r=-0.3892,P<0.05).结论 VEGF过度表达、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国元;沈蕾;谢燕;周玲;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70例GISTs的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平滑肌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率为100%(70/70),CD34阳性率为75.7%(53/70),S-100阳性率为40%(40/70),Desmin,Actin,MBP,CK均为阴性.结论 GISTs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其预后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作者:康苏娅;王修珍;邓敏;郭凌川;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结果:痊愈22例,好转27例,死亡13例,病死率20.97%.提示仔细了解受伤情况,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精心选择辅助诊断手段,加强监护和动态观察,可减少误诊漏诊.创伤治疗、支持治疗和原有疾病治疗并重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霍跃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开展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报道较多,现将手术均获成功的20例报道如下.
作者:钱芝卫;秦照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ICP的诊断和治疗.结果:ICP的发生率较高为2.73%,ICP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ICP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和决定ICP患者的分娩时机十分重要;胎儿监护对于ICP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IL-1α体外诱导骨髓来源神经细胞表达神经递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用含30 μM维甲酸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进行神经细胞特征性染色鉴定;用含25 ng/ml IL-1α的培养基作用于诱导后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递质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MAP-2以及GFAP染色结果阳性,IL-1α作用后突触素染色阳性.结论 IL-1α具有促进骨髓来源神经细胞表达神经递质的能力,骨髓来源神经细胞具有产生突触联系的功能.
作者:汪智卿;黄坚;凌伟华;丁礼;金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2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提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式,考虑到多重血供的可能,以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范觉昕;朱晓黎;王宏;许建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8例原发性肺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结果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具显著性(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P<0.05 ),Ⅲ+Ⅳ期肺癌血清内皮抑素高于Ⅰ+Ⅱ期(P<0.01),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解剖学分类、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
作者:彭群新;凌春华;季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对160例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根管治疗第一次就诊时对有明显叩痛的感染根管采用开放引流,无叩痛者先采用髓腔封药,第二次复诊时再行根管预备,可有效降低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疼痛发生率.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肿瘤型M2-PK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胃癌肿瘤切除患者手术后肿瘤型M2-PK的含量低于术前(P<0.05).而肿瘤未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别不明显.肿瘤≥5 cm者肿瘤型M2-PK明显高于<5 cm者(P<0.05);TNM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1);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胃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对肿瘤型M2-PK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水平明显升高,且初步反应肿瘤大小和病期.肿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型M2-PK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肿瘤型M2-PK有可能用于监测胃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谢峰;高泉根;吴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性肠梗阻术前及MSCT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SCT对本研究中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100%,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41/41),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6%(40/41).STS-MIP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29例(29/41,70.7%)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MSCT是术前无创性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引起梗阻的肿瘤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能较好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强;龚建平;李勇;纪建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37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AFP、CEA、NSE、CA125、CA153、CA242、CA199、PSA、f-PSA、FER、β-HCG 及HGH.结果标志物阳性率由高至低顺序为CA199(48.7%),CA125(43.2%),FER(43.2%),CA242(40.5%),CEA(35.1%),CA153(29.7%),β-HCG(27.0%),AFP(21.6%),NSE(16.2%),PSA(13.5%),f-PSA(8.1%)及HGH(5.4%).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NSE、CEA、CA242、CA125五项指标与正常人和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异(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9%,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结论蛋白芯片检测中,CA199、NSE、CEA、CA242、CA125五项指标对胰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坡;法逸华;吴星红;吴翼伟;苏成海;徐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和疤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15例,其中前尿道狭窄1例,球膜部狭窄11例,膀胱颈部狭窄3例;狭窄长度<1.0 cm者3例,1.0~.2.0 cm者10例,2.0~3.0 cm者2例;合并膀胱结石2例;其中一次手术成功13例,二次手术成功2例;术后随访3~25个月,术后3例曾需短期尿道扩张,1例尿线变细拒绝扩张,其余排尿通畅.术后肉眼血尿12例.结果显示,尿道内切开和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电切袢切除疤痕组织效果确切,视野清晰,可防止尿道再狭窄.
作者:缪惠东;程印玺;侯建华;顾红星;葛劲超;沈锋;陆福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