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脑性瘫痪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倪志红

关键词:脑性瘫痪, 动作训练
摘要:脑性瘫痪是严重影响儿童运动、发育的一种综合征,通过对252例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护理中有意识的动作训练,并与肢体的功能锻炼相结合,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反复刺激后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使损伤功能得以代偿.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有很大提高,有效率达93%.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宫外孕术后受孕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宫外孕腹腔镜保守手术与传统开腹保守手术后宫内妊娠率.方法回访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及开腹保守手术治疗,且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共75 例.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手术组35例.回访时间12~18 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宫内妊娠25例(63%),再次宫外孕2例(5%);开腹手术组术后宫内妊娠15例(48%),再次宫外孕2例(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较传统手术后,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且并不增加再次宫外孕的机率.

    作者:陈友国;沈方荣;沈宗姬;胡建铭;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药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的初步探讨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方法及GB/T4789.3-2003<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查法>对不同培养时间、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的不同胆盐浓度、小倒管距试管底部的位置、是否需在EMB平板上划线接种等因素进行检验比较.探讨提高药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的方法.结果:延长乳糖胆盐发酵管的培养时间至48 h、提高小倒管距试管底部的位置、对产酸未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也应在EMB平板上划线接种分离大肠菌群、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的胆盐浓度应减少一半可提高大肠菌群检出率.提示药品中的大肠菌群与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所处环境不同,应满足药品中受损伤大肠菌群修复生长的条件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赵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情绪障碍疗效分析

    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周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分别进行评定.探讨SLE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特点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对SLE住院期间消除抑郁焦虑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约84%有抑郁,约53%有焦虑.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下降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焦虑抑郁改善非常显著(P<0.01).提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SL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

    作者:吴秀红;周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8例原发性肺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结果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具显著性(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P<0.05 ),Ⅲ+Ⅳ期肺癌血清内皮抑素高于Ⅰ+Ⅱ期(P<0.01),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解剖学分类、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

    作者:彭群新;凌春华;季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VEGF、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的相关关系.结果 DN各组血浆VEGF、8-表氧-PGF2α、DH-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临床期DN组(CDN)高于早期DN组(EDN)(P<0.05),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DN组低于EDN组(P<0.05).经相关分析,血浆VEGF(r=0.3694,P<0.05)、DH-TXB2(r=0.4391,P<0.05)和8-表氧-PGF2(r=0.4831,P<0.05)均与UAER呈正相关,而血浆6-酮-PGF1α与UAER呈负相关(r=-0.3892,P<0.05).结论 VEGF过度表达、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国元;沈蕾;谢燕;周玲;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对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应用氟他胺和抑那通大限度地阻断雄激素治疗.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平均为2.6年,20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及大尿流率(MFR)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血清PSA值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8例骨转移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提示TVP联合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理想术式,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孙贤;汪益民;严春寅;蔡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增生性瘢痕机理的研究

    目的在体外研究干扰素2b(INFα-2b)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以及糖基转移酶(ppGalNAc-T2)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求阐明干扰素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组织块法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传代后分成3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生理盐水处理;②低浓度组:用100 u/mlINFα-2b处理;③高浓度组:用10 000 u/ml INFα-2b处理.RT-PCR检测TGF-β1、MMP-1、PDGF-BB和ppGalNAc-T2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经100 u/ml及10 000 u/ml INFα-2b处理后,RT-PCR检测TGF-β1、PDGF-BB及ppGalNAc-T2mRNA表达降低,MMP-1mRNA表达升高,呈显著差异,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TGF-β1、PDGF-BB.

    作者:陆兴安;许明;沈国良;林伟;赵小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12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37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AFP、CEA、NSE、CA125、CA153、CA242、CA199、PSA、f-PSA、FER、β-HCG 及HGH.结果标志物阳性率由高至低顺序为CA199(48.7%),CA125(43.2%),FER(43.2%),CA242(40.5%),CEA(35.1%),CA153(29.7%),β-HCG(27.0%),AFP(21.6%),NSE(16.2%),PSA(13.5%),f-PSA(8.1%)及HGH(5.4%).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NSE、CEA、CA242、CA125五项指标与正常人和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异(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9%,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结论蛋白芯片检测中,CA199、NSE、CEA、CA242、CA125五项指标对胰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坡;法逸华;吴星红;吴翼伟;苏成海;徐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5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ICP的诊断和治疗.结果:ICP的发生率较高为2.73%,ICP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ICP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和决定ICP患者的分娩时机十分重要;胎儿监护对于ICP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缺血侧IL-1βmRAN在各缺血时间点皆有表达,缺血1 h即有明显表达(0.34±0.05),此后表达逐渐增强,缺血24 h达高峰,密度比值为1.23±0.15.对应时相IL-1β值(pg/g),缺血3 h明显提高(384.1±57.7),缺血48 h达高峰(802.3±61.7),缺血5 d仍在高水平(753.9±46.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时IL-1β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IL-1β蛋白量平行延后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IL-1β参与脑缺血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

    作者:王文华;卞杰勇;王中;张世明;周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和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嗜酸性细胞异常增多性皮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皮肤、血液甚至骨髓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并伴有部分器官损害的病例.结果这些病例是具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HED),部分病例有非典型的器官损害但不能确诊为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HES)的器官浸润的一组疾病.结论这些伴有器官损害的HED可能是HES.建议对HED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将有助于这些病例的治疗.

    作者:冯雪梅;王宝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回顾分析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306例共318进行了间隙手术,平均出血40 ml,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住院6.5 d,术后平均离床时间16 h,并发症5例,发生率1.6%.随访3~12个月,手术优良率99.4%.提示该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开窗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沈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Ⅲ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胶原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48 h后,用RT-PCR、ELISA法观察CTGF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够诱导NRK52E细胞表达CTGF并进而促进胶原Ⅲ的分泌,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以大部分取消TGF-β1的作用,而对照组的寡核苷酸没有此作用.结论 CTGF反义寡核苷酸能够特异地抑制CTGF的表达,进而阻止细胞外基质的生成,这可能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沙文刚;樊均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严重度及风险预测指标.方法对125例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变量为消化道出血.将一系列参数行单因素分析后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GCS评分,瞳孔不等,平均动脉压,血糖,脑室出血,血肿大小,占位效应,脑积水,凝血酶时间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消化道出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立的风险预测指标包括GCS评分低(P<0.001),血肿≥30 ml(P=0.017), 累及脑室出血(P=0.018), 开颅血肿清除术(P=0.043).结论 GCS评分低,血肿大,脑室出血及手术创伤是增加急性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强;王之敏;杨伊林;王穗暖;夏锡伟;宣井岗;彭亚;邵耐远;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

    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结果:痊愈22例,好转27例,死亡13例,病死率20.97%.提示仔细了解受伤情况,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检,精心选择辅助诊断手段,加强监护和动态观察,可减少误诊漏诊.创伤治疗、支持治疗和原有疾病治疗并重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霍跃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肺腺癌移植瘤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EGCG在体内外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凋亡效应及抗肿瘤血管的生成作用.方法观察EGCG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FCM检测EGCG对肺癌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EGCG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EGCG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NF-κB表达.结果 EGCG显著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IC50是46.54 μg /ml.EGCG使S期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19.6%.EGCG显著抑制CAM血管形成.EGCG组治疗2周后,移植瘤瘤体体积变化和瘤体重量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抑瘤率为40.9%.EGCG组瘤体组织中NF-κB(p50)的表达与PB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瘤体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降低.结论 EGCG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抗肿瘤作用.

    作者:朱晔涵;徐春明;胡华成;叶震敏;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MP-2和TI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的侵袭发展、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1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了MMP-2、TIMP-2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 MMP-2在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表达率分别为43.7%和75.9%,TIMP-2在这两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1%和6.9%,胶质瘤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之间两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与TIMP-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MMP-2及TIMP-2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明;周岱;周幽心;傅军;黄煜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院真菌感染88例分析

    将2001年至2003年出院患者18 253例中发生真菌感染88例/123次进行临床分析、比较.分析医院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2001年至2003年真菌感染占医院感染比例分别为10.35%,22.9%,13.2%.发生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多,占36.58%,上呼吸道(包括口腔)其次,占21.1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多、时间越长,发生真菌感染率越高.提示继发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一定比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频繁更换抗感染药物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萍;周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采用FVⅢ基因内三个多态性标志检测血友病A携带者及其产前诊断

    目的采用FVⅢ基因内 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三个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对可能携带者进行检测并对血友病A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通过PCR 扩增FVⅢ基因内含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位点的相应片段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BclI,XbaI,HindⅢ酶解,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多态性分析. 对有多态性意义者进行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结果结合FVⅢ基因内标志 BclI(intron 18),XbaI(intron 22), HindⅢ(intron 19),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4个家系至少有一个标志以上有意义,从而对5名可能携带者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血友病A的高危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 结论结合三个基因内的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是临床上简便及可靠的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王玮;肖丽娟;丁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皮肾活检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455例肾穿刺患者临床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国产Menghini负压吸引穿刺针和美国产Tru-Core自动穿刺枪,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 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临床分型:455 例肾穿刺患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9例(37.14%),肾病综合征146例(32.09%),系统性红斑狼疮54例(11.87%),急进性肾炎6例(1.31%),血尿待查7例(1.53%),糖尿病12例(2.63%),过敏性紫癜8例(1.76%),慢性肾功能不全22例(4.83%),急性肾衰31例(6.81%).病理结果:IgA肾病(IgAN) 205例(45.05%),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 53例(11.65%),膜性肾病(MN) 15例(3.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例(1.98%),膜增生性肾炎(MPGN)17例(3.73%),狼疮性肾炎(LN)58例(12.74%),紫癜性肾炎(HSPN)8例(1.76%),糖尿病肾病(DN)14例(3.07%),微小病变(MCD) 16例(3.52%),硬化性肾炎20例(4.39%),急性肾小管坏死25例(5.49%),新月体肾炎6例(1.31%),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0.44%),原发性淀粉样变性3例(0.66%),ANCA相关性血管炎4例(0.88%).结论经皮肾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疾病诊断方法.

    作者:李声宏;夏飞;陈珊珊;谢燕;卢国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