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孔文文;冉颖卓;朱垚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 硫辛酸,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区组随机的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对照组仅使用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mAlb/Cr及胱抑素C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治疗组mAlb/Cr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SOD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表达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豚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SOD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绝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豚鼠肾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豚鼠血清SOD含量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各治疗组血清SOD含量、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疗效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各治疗组切片阳性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阳性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衰老豚鼠血清SOD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但不同剂量的艾炷灸对其影响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SOD在衰老豚鼠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作者:秦梦鞠;赵彩娇;廖忠良;陈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天麻醇浸出物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 通过考察不同因素探究其对天麻醇浸出物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以天麻醇浸出物得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与回流时间等因素对天麻醇浸出物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实验研究表明天麻醇浸出物佳提取工艺为在80℃,以50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2.5h.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行,适用于天麻花材醇浸出物含量的检测.

    作者:秦家安;张兴国;李铜;李俊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螺蛳壳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白螺蛳壳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通过生药学鉴别研究,并采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配位滴定法测定白螺蛳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结果 白螺蛳壳原动物、药材性状和显微等均具明显特征,可用于真伪鉴定.碳酸钙含量大于93.0%,可作为其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为制定白螺蛳壳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唐玉荣;谢凤凤;颜萍花;曾祥燕;蔡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杜仲SSR标记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目的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杜仲居群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对设计的29对EST-SSR引物以及20对已发表的杜仲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的高多态性引物对不同产区杜仲的12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的18对引物共扩增出74条清晰带.Neig基因多样性指数H=0.3750,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 =0.5512.基因分化系数Gst=0.1149.湖南石门与桑植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重庆秀山与陕西略阳之间遗传距离大.结论 杜仲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低,居群间存在较大基因流.

    作者:糜亚男;张水寒;蔡媛;梁雪娟;蒋超;秦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肾虚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570例肾虚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发现肾虚证老年性痴呆以精亏、阳虚、阴虚为主要证候要素,同时兼夹瘀、痰、火、血虚、气虚等致病要素,临床表现为肾虚证兼夹瘀血、痰浊、心肝火旺等.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聚类分析发现三类证候分布:第1类以肾精亏虚为主,未发现其他兼夹证候;第2类以肾阴虚为主兼夹心肝火旺证及心脾两虚证;第3类以肾阳虚为主兼夹气滞血瘀证及心脾两虚证,并且肾精亏虚证所占比例大.结论 肾虚老年性痴呆以肾精亏虚、肾阳虚、肾阴虚为主要证候,兼夹瘀、痰、火等致病因素,五脏与心、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与精亏密切相关.

    作者:李强;崔远武;张连城;顾耘;汪振宇;李柱;吴迪;崔俊波;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对比研究,得出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从而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 课题前期已得出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将1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或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或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 <0.05,P=0.028 <0.05);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比较,其客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比较,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05,P=0.023 <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阴虚质的发病与血压升高有关,痰湿质的发病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的升高有关,通过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血压、体重指数以及总胆固醇,能够有效的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刘波玲;张亚军;赵志玥;任有军;高东升;康陆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脑髓理论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思路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疾病,目前,无论西医、中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谭峰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与督脉,进而提出补肾生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法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健;李妙丹;陈晶;谭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锁阳的作用与功效及其开发利用

    综述了中药锁阳的主要成分、药用价值、药理作用等,并对近些年来锁阳的现代保健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锁阳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为锁阳的可持续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作者:吴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试论藏医曼唐和树喻及其对于中医学教学的启示

    藏医曼唐是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一种传统特殊的医学教具,将繁杂深奥的藏医学内容通过彩图的方式展示,风格独特,生动形象.其中尤以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的树喻更具特点,它通过树形结构分支图对藏医药体系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综合、归纳和总结,是《四部医典》形象化的补充说明及其具体内容的载体,使学习者更易于理解掌握.文章介绍藏医曼唐和树喻的源流、特征和价值,探讨其对中医学课程医学挂图教学的潜在意义,提出在中医教学中可引入藏医曼唐和树喻的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茜;罗辉;仲格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活性部位.方法 用大浓度、大给药体积的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溶剂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增加模型筛选抗炎活性部位.结果 海南眼树莲小鼠大耐受生药量为206.45g/kg.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鸡蛋清诱导大鼠足肿胀.结论 海南眼树莲乙醇提取物无明显毒性,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为眼树莲的抗炎活性部位.此实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抗炎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杨柳;王小蒙;余邦良;姚瑰玮;李雪莲;陈俊波;谢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剂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清解益肺汤及胶囊剂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J雄性小鼠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解益肺汤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顺铂+清解益肺汤中剂量组、清解益肺胶囊组等7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观察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肺转移瘤结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CD34蛋白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瘤重和肺转移灶数,并能降低其血清VEGF水平以及肿瘤组织CD34蛋白(MVD)表达,中药组中以高剂量组和胶囊组效果佳,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该药能降低VEGF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易鑫;刘炜;葛正行;李江;王江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的当归饮子通过调控PIP2/IP3/DAG信号通路对荨麻疹的防治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 研究当归饮子对大鼠荨麻疹的防治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及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后5组采用注射抗卵清蛋白及联合抗原激活制作慢性荨麻疹模型.致敏前一天氯雷他定组灌胃给予10 ml·kg-1氯雷他定生理盐水溶液,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36,18,9g·kg-1·只灌胃给予当归饮子提取浓缩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实验结束时,收集各实验组大鼠血液和皮肤,Elisa法测定血清Calcineurin、PIP2、IP3含量,采用甲苯胺蓝对大鼠皮肤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皮肤病理形态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皮肤PKC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alcineurin、PIP2、IP3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有抑制率有显著增大(P<0.05).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区域均有显著减少(P<0.05).皮肤PIP2、IP3和PKC mRNA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当归饮子可下调PIP2/IP3/DAG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而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发生率,进而对大鼠慢性荨麻疹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郭静;肖敏;左小红;刘光秀;周丽娟;钟振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川芎嗪对肥厚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其对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MI)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Western blot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组织Akt途径信号转导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组大鼠HMI、LVMI及蛋白p-Akt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数值均有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不能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MP具有抑制左室肥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细胞中蛋白p-Ak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潘勇军;熊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食管癌中医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 探讨现代文献食管癌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提取病位、病性证素;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在符合要求的142条文献中提取出13个病位证素,频率>20%的病位证素依次是脾、胃、肝、上焦、咽喉、肾;提取出26个病性证素,频率>20%的病性证素依次是痰、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燥、血虚、津液亏、火热、阳虚、湿、毒、思、食积、忧、怒;高频证素聚类分析形成9种类型;高频证素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 食管癌证素组合规律揭示出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存在痰瘀互结、毒火热互生、食积与湿互生的实性病变关系,阳虚与气虚互存的虚性病变关系,阴津亏虚与内燥互存、血虚与气滞互存的虚实夹杂病变关系.

    作者:吕翠田;牛亚南;陈玉龙;陈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同一采集地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采集地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测定,为首乌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色谱条件为:安捷伦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采用加热回流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对首乌藤及叶进行二苯乙烯苷提取.结果 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3.33 × 10-3~66.67×10-3μg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07%,RSD为0.269%.结论 同一生长环境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明显不同,变化显著,且不同采集时间首乌藤叶中没有测到二苯乙烯苷.此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高效,稳定性好,适用于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为药典修订及首乌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朱培芳;江舟;赵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4P医学模式下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4P医学模式是指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的新兴医学模式.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但由于其难治性及反复性常常困扰泌尿男科医生.运用4P医学模式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全面个体化诊疗,对于医疗工作者能更全面的理解疾病的预测、预防,能让患者对CP的认识及预防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减少复发率,减轻医疗负担都有其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浩;薛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运用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分析

    瘀血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病机,文章认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即应用活血法进行治疗,此理论不仅具有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依据,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而且具有现代医学研究的支持,文章还提出从内质网应激维稳角度可进一步研究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早期运用活血法有效性的机制.

    作者:李凯;陈敏;王刚;张帅;黄彬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高尿酸血症大鼠oatp1a1表达的萆薢总皂苷降尿酸机制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探讨萆薜总皂苷降尿酸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萆薢总皂苷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中oatp1 a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oatp1a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萆薢总皂苷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上调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

    作者:陈燕;陈肖霖;刘孟婷;罗浩轩;项婷;张诗军;孙保国;陈泽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车前子潜在功能的发掘与利用

    通过考察古代本草学、古方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有关车前子功用的记载,发现古本草文献及古方对其功用的记载与《中国药典》基本一致.而车前子补益、解毒消肿、止痛、通便、止渴等功能,以及含车前子古方治疗虚损、虚劳、痈疮、诸痛、大便不通、消渴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补益、解毒消肿、止痛、通便、止渴是车前子的潜在功效.

    作者:郝明芬;范颖;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灌胃给药10 d,分别用CCl4和D-DalN造成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取小鼠肝脏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变程度.结果 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降低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并可减轻CCl4和D-DalN所致肝脏病变.结论 研究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曹思思;郑作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