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刘波玲;张亚军;赵志玥;任有军;高东升;康陆佼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 病理体质类型, 客观指标
摘要: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对比研究,得出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从而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 课题前期已得出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将1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或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或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 <0.05,P=0.028 <0.05);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比较,其客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比较,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05,P=0.023 <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阴虚质的发病与血压升高有关,痰湿质的发病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的升高有关,通过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血压、体重指数以及总胆固醇,能够有效的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化饮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清化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80例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清化饮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水平.结果 剔除脱落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2%、80.6%,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症状改善明显(P<0.01),但治疗组对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的病理组织学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表达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NF-κB、COX-2表达积分减少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化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等炎性因子高表达有关.

    作者:黄铭涵;陈琴;高尤亮;李思汉;林平;黄恒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食管癌中医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 探讨现代文献食管癌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提取病位、病性证素;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在符合要求的142条文献中提取出13个病位证素,频率>20%的病位证素依次是脾、胃、肝、上焦、咽喉、肾;提取出26个病性证素,频率>20%的病性证素依次是痰、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燥、血虚、津液亏、火热、阳虚、湿、毒、思、食积、忧、怒;高频证素聚类分析形成9种类型;高频证素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 食管癌证素组合规律揭示出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存在痰瘀互结、毒火热互生、食积与湿互生的实性病变关系,阳虚与气虚互存的虚性病变关系,阴津亏虚与内燥互存、血虚与气滞互存的虚实夹杂病变关系.

    作者:吕翠田;牛亚南;陈玉龙;陈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代谢组学对民族药研究的应用进展

    综述代谢组学与民族医药研究.主要阐述代谢组学与民族医药学之间的辨证联系;代谢组学与民族医学基础理论及其在藏药、蒙药、维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中作用机制及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郑华;苏志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川芎嗪对肥厚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其对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MI)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Western blot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组织Akt途径信号转导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组大鼠HMI、LVMI及蛋白p-Akt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数值均有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不能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MP具有抑制左室肥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细胞中蛋白p-Ak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潘勇军;熊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概述

    通过收集整理应用在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发现数据挖掘技术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鲜有,提出将关联分析运用于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以期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艾滋病中医证候的关联,从而发掘其中蕴含的病机,指导运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黄毅凌;艾军;陈绩锐;黄碧玲;王志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绞股蓝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绞股蓝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组、绞股蓝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4d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小鼠体重、脾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脾细胞上清及血清IgG、IgM含量、血清IL-4水平和脾细胞CD4+/CD8+比值.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多糖高剂量组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体重、脾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及脾细胞CD4+/CD8+比值(P<0.05),绞股蓝多糖中、高剂量组显著升高血清IL-4水平(P<0.01),绞股蓝多糖低,中剂量组明显提升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gG含量(P<0.05),绞股蓝多糖中、高剂量组显著升高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gM水平(P<0.01).结论 绞股蓝多糖可以缓解环磷酰胺对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的抑制效应.

    作者:李晓冰;王超;陈玉龙;展俊平;谢忠礼;张月藤;王君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朱生樑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浅谈

    介绍朱生樑主任医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朱师指出该病辨证以明分期、抓主症、辨三邪、观病所为要点,治疗则应重脾胃、调气血、祛三邪、分缓急,认为该病初起时宜祛风化湿和中,病进时当清热利湿止血,恢复时需益气养阴清热,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和情绪调节.

    作者:邓玉海;汤瑾;周赟;孙吉;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H胶囊治疗HBV转基因小鼠抗乙肝病毒研究

    目的 建立HH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观察HH胶囊的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疗效.方法 采用大连依利特ODS-BP C18色谱柱对HH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4组,苦参素组小鼠给予同体积含150mg/(kg·d)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胶囊组小鼠分别给予同体积含7,2g/(kg·d)HH混悬液,5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s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DNA.结果 标定14个特征峰构成HH胶囊的指纹图谱,确定其中1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柯里拉京、9号峰为虎杖苷、10号峰为鞣花酸、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齐墩果酸.高剂量HH胶囊[7g/(kg·d)]可以显著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HBsAg、HBV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O.05),与苦参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胶囊具有确切的抗HBV作用,HPLC法对HH胶囊质量控制可靠.

    作者:张传涛;张莉敏;黄群;杨鸿;郭尹玲;王芳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朱致纯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总结

    朱致纯,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七十多年,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病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将朱老治疗咳嗽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黄宏烨;费新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肾虚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570例肾虚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发现肾虚证老年性痴呆以精亏、阳虚、阴虚为主要证候要素,同时兼夹瘀、痰、火、血虚、气虚等致病要素,临床表现为肾虚证兼夹瘀血、痰浊、心肝火旺等.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聚类分析发现三类证候分布:第1类以肾精亏虚为主,未发现其他兼夹证候;第2类以肾阴虚为主兼夹心肝火旺证及心脾两虚证;第3类以肾阳虚为主兼夹气滞血瘀证及心脾两虚证,并且肾精亏虚证所占比例大.结论 肾虚老年性痴呆以肾精亏虚、肾阳虚、肾阴虚为主要证候,兼夹瘀、痰、火等致病因素,五脏与心、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与精亏密切相关.

    作者:李强;崔远武;张连城;顾耘;汪振宇;李柱;吴迪;崔俊波;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运用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分析

    瘀血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病机,文章认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即应用活血法进行治疗,此理论不仅具有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依据,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而且具有现代医学研究的支持,文章还提出从内质网应激维稳角度可进一步研究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早期运用活血法有效性的机制.

    作者:李凯;陈敏;王刚;张帅;黄彬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灸法应用的思考

    目的 探讨灸法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近5年来关于麦粒灸、隔姜灸、隔药饼灸、长蛇灸、艾条温和灸、温针灸、壮医药线点灸等灸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灸法治疗RA方法多样,疗效确切,有效率高.结论 灸法在RA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艾灸灸量的调控,制定科学的、系统的艾灸疗程和对其后续随访观察以及在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开展相应的深入的科学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RA提供优势方案.

    作者:王丹;武平;陈白露;张宇叶;羊春华;吴双;谭会;彭麒;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名老中医张唐法头针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经验撷要

    介绍名老中医张唐法主任医师头针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与施术特色.张老基于对本病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以心理疏导为基础,结合特色快速提插捻转进针手法,利用头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成为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又一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红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种临床常用中药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焦栀子、黄芪和黄柏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耐药菌株的生长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为医院耐药菌株的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取不同浓度中药药液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共同培养,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菌浓度;弹性蛋白酶降解刚果红蛋白试验检测弹性蛋白酶生成量;偶氮酪蛋白法测定水解蛋白酶生产量.结果 黄芪、黄柏分别在选定的25mg/ml时显著抑制耐药菌株的生长.焦栀子、黄柏分别在200mg/ml、25mg/ml显著抑制弹性蛋白酶和蛋白水解酶的生成;黄芪对弹性蛋白酶和蛋白水解酶无抑制作用.结论 焦栀子、黄芪和黄柏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的增殖和毒力因子表达的具有不同程度影响,提示可以通过不同药物间的配伍治疗医源性耐药菌株感染.

    作者:贺立群;夏飞;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国家名老中医邵祖燕教授痹证治验

    邵祖燕,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行医五十余年,造诣颇深.邵老诊病过程中突出中医辨证论治,除了擅长脾胃病之外,对痹证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邵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跟师体会简述如下.1 痹症病因病机痹,即痹阻不通.痹证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上有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1].主要指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2].

    作者:赵双梅;李慧臻;祁向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影响

    目的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小脑延髓池接种埃希氏大肠杆菌混悬液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检测各组动物用药后脑、脊髓、结肠、肺、胃、肾组织、血浆中CRH、AVP、P物质、NT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通腑泄热组中脑肠等组织及血浆中CRH含量降低、AVP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降低、NT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他组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脑-肠轴来调节神经肽类介质的释放,脑肠互动,可能是通腑泄热法治疗脑病发热的机制.

    作者:刘亚娟;秦小云;王晓君;张思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CECs和VEGF表达调控及其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以探讨CECs及VEGF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试验组给予消积饮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首要观察指标两组CECs的表型(CD146+)及VEGF的数量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近期疗效的客观应答率(ORR)和毒副反应.结果 首要观察指标CD146+值治疗后试验组(0.76±0.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2.39),具统计学差异(P<0.05);另一首要观察指标VEGF值治疗后试验组(159.67±93.14)低于对照组(218.99±113.76),具统计学差异(P =0.049 <0.05).次要观察指标,ORR治疗后试验组为40.0%(10例),对照组为20.0%(5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结论 CECs、VEGF均可用于评估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作用,尤以CECs为佳.

    作者:何春霞;李柳宁;张力文;柴小姝;刘柏;陈志坚;洪宏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区组随机的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对照组仅使用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mAlb/Cr及胱抑素C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治疗组mAlb/Cr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孔文文;冉颖卓;朱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脾胃论治抑郁症

    从脾胃生理与抑郁症、脾胃气机升降与肝肺气机运行、脾胃与精神情志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脾胃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阐明脾胃对抑郁症的发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金匮要略》,列举了健脾清胆法,健脾行气法,通阳宣痹、疏肝解郁法,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法,清热祛湿健脾法,健脾养血、温阳和肝法等调理脾胃功能出发治疗抑郁症的方药,为临床中从脾胃论治抑郁症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德英;李卫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试论藏医曼唐和树喻及其对于中医学教学的启示

    藏医曼唐是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一种传统特殊的医学教具,将繁杂深奥的藏医学内容通过彩图的方式展示,风格独特,生动形象.其中尤以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的树喻更具特点,它通过树形结构分支图对藏医药体系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综合、归纳和总结,是《四部医典》形象化的补充说明及其具体内容的载体,使学习者更易于理解掌握.文章介绍藏医曼唐和树喻的源流、特征和价值,探讨其对中医学课程医学挂图教学的潜在意义,提出在中医教学中可引入藏医曼唐和树喻的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茜;罗辉;仲格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