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海;汤瑾;周赟;孙吉;王宏伟
从脾胃生理与抑郁症、脾胃气机升降与肝肺气机运行、脾胃与精神情志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脾胃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阐明脾胃对抑郁症的发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金匮要略》,列举了健脾清胆法,健脾行气法,通阳宣痹、疏肝解郁法,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法,清热祛湿健脾法,健脾养血、温阳和肝法等调理脾胃功能出发治疗抑郁症的方药,为临床中从脾胃论治抑郁症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德英;李卫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红芪中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按药典方法测定红芪中浸出物含量,红芪多糖含量通过苯酚-硫酸法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红芪活性成分中浸出物的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显著,且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降低,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多糖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变化规律不显著.结论 生长年限对红芪进出物含量的影响大,且其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生长1年或2年的红芪质量较佳,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作者:李成义;强正泽;王燕;李硕;王明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索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1985年~2014年中医药专利文献,统计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专利申请年分布、专利技术类别分布、专利法律状态等内容,分析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利的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喻小勇;田侃;王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探讨萆薜总皂苷降尿酸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萆薢总皂苷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中oatp1 a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oatp1a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萆薢总皂苷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上调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
作者:陈燕;陈肖霖;刘孟婷;罗浩轩;项婷;张诗军;孙保国;陈泽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邵祖燕,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行医五十余年,造诣颇深.邵老诊病过程中突出中医辨证论治,除了擅长脾胃病之外,对痹证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邵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跟师体会简述如下.1 痹症病因病机痹,即痹阻不通.痹证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上有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1].主要指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2].
作者:赵双梅;李慧臻;祁向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学历来注重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情志的异常可以致病,同理通过调整情志使之趋于平和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回顾近10年国内研究者开展的一系列情志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供了较好的客观依据,对于疾病的情志治疗及调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郝一鸣;王忆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藤果实中血竭素含量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部位黄藤果实中血竭素的含量.方法 HPLC法测定黄藤果实中血竭素的含量(Waters Atlantis d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 5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440nm.结果 血竭素高氯酸盐在0.009 ~0.09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20%,RSD=1.93%;5个不同产地黄藤果实中的血竭素含量为0.186~0.796mg·g-1,果皮中血竭素含量在0.861~ 3.811mg/g,果肉未检出血竭素.结论 黄藤果实中所含血竭素主要来自果皮部位,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帅银花;李远彬;陈燕燕;袁凯伦;赖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介绍朱生樑主任医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朱师指出该病辨证以明分期、抓主症、辨三邪、观病所为要点,治疗则应重脾胃、调气血、祛三邪、分缓急,认为该病初起时宜祛风化湿和中,病进时当清热利湿止血,恢复时需益气养阴清热,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和情绪调节.
作者:邓玉海;汤瑾;周赟;孙吉;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为黄芪微生物发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有关中药黄芪微生物发酵的文献,从黄芪发酵菌种、工艺优化、发酵方式、药效评价、成分变化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微生物发酵黄芪的特点和现状.结果 黄芪发酵单一菌种多于混合菌种;液体发酵多于固体发酵;可采用各种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药效以免疫功能评价多,缺少发酵前后对比的研究和宏观深入的研究;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大成分含量的变化上,涉及到生物转化的文献很少.结论 在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中,黄芪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中药品种,在今后的发酵研究中,可以在固体发酵、组学药效评价、生物转化方面进一步拓展提高.
作者:刘晓霓;陈德喜;李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疾病,目前,无论西医、中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谭峰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与督脉,进而提出补肾生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法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健;李妙丹;陈晶;谭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药饮片辨识是学生学习《中药学》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文章从制作专用旋转台、饮片选材、摄像技巧、图片处理方法、3D动画合成等多方面探索中药饮片360°数字化标本制作,用虚拟现实全景技术全方位展示中药饮片的性质与特征,以期解决中药饮片实物制作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损耗严重、储存困难、资金消耗巨大的难题,使中药饮片标本收藏数字化、操作互动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
作者:袁晓红;尹跃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大别山区桔梗种子的分级方法及标准.方法 采用筛分法将桔梗种子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测定不同等级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长势等指标,用扫描电镜测种子大小、表面纹理.结果 Ⅰ级种子为优质种子,其种子大小、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长势等均优于Ⅱ、Ⅲ级,且种子表面纹理皱缩程度明显小于Ⅱ、Ⅲ级.结论 该研究将桔梗种子合理分为三个等级,且分级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为桔梗种植良种繁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崔月曦;胡志刚;徐雷;刘合刚;余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补肾法、化痰法、补肾化痰法对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探讨补肾化痰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Wistar大鼠BMSCs,诱导BMSCs成脂分化,观察补肾中药、化痰中药和补肾化痰中药分别对BMSCs成脂分化后细胞形态学、油红O染色及定量和用RT-PCR检测脂蛋白脂酶(LPL)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化痰中药能使BMSCs诱导形成的脂肪细胞减少,并下调成脂相关基因LPL-mRNA表达.结论 化痰法可以抑制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
作者:周亚娜;陈辉;向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清解益肺汤及胶囊剂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J雄性小鼠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解益肺汤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顺铂+清解益肺汤中剂量组、清解益肺胶囊组等7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观察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肺转移瘤结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CD34蛋白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瘤重和肺转移灶数,并能降低其血清VEGF水平以及肿瘤组织CD34蛋白(MVD)表达,中药组中以高剂量组和胶囊组效果佳,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该药能降低VEGF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易鑫;刘炜;葛正行;李江;王江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活性部位.方法 用大浓度、大给药体积的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溶剂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增加模型筛选抗炎活性部位.结果 海南眼树莲小鼠大耐受生药量为206.45g/kg.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鸡蛋清诱导大鼠足肿胀.结论 海南眼树莲乙醇提取物无明显毒性,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为眼树莲的抗炎活性部位.此实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抗炎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杨柳;王小蒙;余邦良;姚瑰玮;李雪莲;陈俊波;谢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中药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确定佳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实验设计,以胡芦巴碱含量、出膏率为指标筛选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佳提取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优选佳纯化工艺.结果 中药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佳纯化工艺为HPD-300树脂,0.1g/ml浓度的提取液1:1(药材:干树脂)比例上样,5BV水洗脱除杂后,5BV 70%乙醇洗脱,以胡芦巴碱计,得到的天南星生物碱纯度提高了7倍.结论 研究优化了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确定了佳工艺参数,为其临床应用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王帅;包永睿;杨欣欣;孟宪生;魏一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在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及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使用烟熏法联合LPS构建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造模共32天,以苏子降气汤进行小鼠灌胃干预,连续用药11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并观察气管及肺部组织结构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IL-8、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比中药低剂量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从各组的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粘膜上皮、肺泡等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中药干预后,小鼠肺部组织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作者:杜秀婷;林海雄;卓桂锋;王晓彤;林锐珊;张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表达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豚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SOD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绝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豚鼠肾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豚鼠血清SOD含量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各治疗组血清SOD含量、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疗效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各治疗组切片阳性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阳性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衰老豚鼠血清SOD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但不同剂量的艾炷灸对其影响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SOD在衰老豚鼠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作者:秦梦鞠;赵彩娇;廖忠良;陈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综述代谢组学与民族医药研究.主要阐述代谢组学与民族医药学之间的辨证联系;代谢组学与民族医学基础理论及其在藏药、蒙药、维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中作用机制及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郑华;苏志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考察古代本草学、古方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有关车前子功用的记载,发现古本草文献及古方对其功用的记载与《中国药典》基本一致.而车前子补益、解毒消肿、止痛、通便、止渴等功能,以及含车前子古方治疗虚损、虚劳、痈疮、诸痛、大便不通、消渴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补益、解毒消肿、止痛、通便、止渴是车前子的潜在功效.
作者:郝明芬;范颖;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