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安;张兴国;李铜;李俊采
目的 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作者:郭晓霞;王效红;梁瑞敏;李怀长;杨海芳;郭佳;胡娜;叶永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大别山区桔梗种子的分级方法及标准.方法 采用筛分法将桔梗种子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测定不同等级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长势等指标,用扫描电镜测种子大小、表面纹理.结果 Ⅰ级种子为优质种子,其种子大小、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长势等均优于Ⅱ、Ⅲ级,且种子表面纹理皱缩程度明显小于Ⅱ、Ⅲ级.结论 该研究将桔梗种子合理分为三个等级,且分级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为桔梗种植良种繁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崔月曦;胡志刚;徐雷;刘合刚;余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使君子的本草学考证和地方文献查证,以及结合现代资源调查研究,对其本草及道地沿革进行系统考证,说明其药用历史沿革和道地变迁,为使君子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使君子之名从宋代沿用至今,其从名称、基源、功效等方面分析证实历代使君子品种使用没有混乱,与现今《中国药典》收载的使君子记载一致.使君子的主产地和道地产区历经变化,重庆成为其现在的道地产区.
作者:王昌华;刘翔;张植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中药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确定佳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实验设计,以胡芦巴碱含量、出膏率为指标筛选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佳提取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优选佳纯化工艺.结果 中药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佳纯化工艺为HPD-300树脂,0.1g/ml浓度的提取液1:1(药材:干树脂)比例上样,5BV水洗脱除杂后,5BV 70%乙醇洗脱,以胡芦巴碱计,得到的天南星生物碱纯度提高了7倍.结论 研究优化了东北天南星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确定了佳工艺参数,为其临床应用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王帅;包永睿;杨欣欣;孟宪生;魏一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离、纯化和结构特征解析,探讨糖槭叶多糖的结构特点.方法 以糖槭叶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的方法得多糖,阴阳离子串联树脂法脱蛋白,DEAE Cellulose 52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测定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基化、气质联用色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糖槭均一多糖ASP-A-c结构.结果 ASP-A-c分子量为1.27×107 Da,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以物质的量比5.39: 1.64:1:1.20: 1.5: 15.04:2.87组成,共存α和β两种糖苷键,并以(1→4)连接的Galp构成主链,末端残基为Glcp和Galp,单链高度为2.0 ~9.4 nm.结论 首次在糖槭中分离得到的ASP-A-c,并明确其结构.
作者:王宇亮;唐雨薇;赵宏;周媛媛;张义秀;张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ESFN)对脑外伤(TBI)致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ESFN,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ESFN+针刺治疗,疗程15天.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经治疗后,针刺联合ESFN与ESFN治疗组较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说明都可以有效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状态;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反映联合治疗较之单纯的小脑顶核电刺激,可以达到更好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结论 ESFN+针刺治疗组、ESFN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的认知状态;ESFN+针刺治疗较ESFN对TBI患者认知能力有更好改善认知功能作用.
作者:杨华;陈永顺;潘政;王盛;钱朝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介绍朱生樑主任医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朱师指出该病辨证以明分期、抓主症、辨三邪、观病所为要点,治疗则应重脾胃、调气血、祛三邪、分缓急,认为该病初起时宜祛风化湿和中,病进时当清热利湿止血,恢复时需益气养阴清热,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和情绪调节.
作者:邓玉海;汤瑾;周赟;孙吉;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疾病,目前,无论西医、中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谭峰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与督脉,进而提出补肾生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法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健;李妙丹;陈晶;谭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从脾胃生理与抑郁症、脾胃气机升降与肝肺气机运行、脾胃与精神情志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脾胃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阐明脾胃对抑郁症的发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金匮要略》,列举了健脾清胆法,健脾行气法,通阳宣痹、疏肝解郁法,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法,清热祛湿健脾法,健脾养血、温阳和肝法等调理脾胃功能出发治疗抑郁症的方药,为临床中从脾胃论治抑郁症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德英;李卫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以探讨CECs及VEGF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试验组给予消积饮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首要观察指标两组CECs的表型(CD146+)及VEGF的数量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近期疗效的客观应答率(ORR)和毒副反应.结果 首要观察指标CD146+值治疗后试验组(0.76±0.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2.39),具统计学差异(P<0.05);另一首要观察指标VEGF值治疗后试验组(159.67±93.14)低于对照组(218.99±113.76),具统计学差异(P =0.049 <0.05).次要观察指标,ORR治疗后试验组为40.0%(10例),对照组为20.0%(5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结论 CECs、VEGF均可用于评估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作用,尤以CECs为佳.
作者:何春霞;李柳宁;张力文;柴小姝;刘柏;陈志坚;洪宏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当归饮子对大鼠荨麻疹的防治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及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后5组采用注射抗卵清蛋白及联合抗原激活制作慢性荨麻疹模型.致敏前一天氯雷他定组灌胃给予10 ml·kg-1氯雷他定生理盐水溶液,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36,18,9g·kg-1·只灌胃给予当归饮子提取浓缩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实验结束时,收集各实验组大鼠血液和皮肤,Elisa法测定血清Calcineurin、PIP2、IP3含量,采用甲苯胺蓝对大鼠皮肤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皮肤病理形态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皮肤PKC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alcineurin、PIP2、IP3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有抑制率有显著增大(P<0.05).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区域均有显著减少(P<0.05).皮肤PIP2、IP3和PKC mRNA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当归饮子可下调PIP2/IP3/DAG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而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发生率,进而对大鼠慢性荨麻疹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郭静;肖敏;左小红;刘光秀;周丽娟;钟振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A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B组);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周,随访半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期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A、B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表达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紫癜清颗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F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6%,说明中药汤剂紫癜清颗粒与西医传统治疗方案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疗效相当,但其复发率及临床副作用较西药治疗都明显减少;②A、B组治疗前CD4+ CD25+ Treg的表达低于正常,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而治疗后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紫癜清颗粒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作者:郝晶;孙凤;罗正凯;雍彦礼;赵伟;王金环;常亚娟;田飞;梅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对人精子冻存质量的影响,探讨AP在人精子冷冻保存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活力精液和低活力精液,根据冷冻保护液成份的不同,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合AP),阳性对照组(含维生素E),含AP小、中、大剂量组;经过常规冷冻复苏后,检测精子的前向运动率(PR)、复苏率(RR)以及存活率(SR).结果 不论正常活力精液还是低活力精液,含AP的冷冻保护液,精子复苏后,其PR、RR和SR均比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精液冷冻保护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AP可以提高人精予冻融后的质量,对人精子的冷冻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柳立军;马鹏程;张爱萍;王燕超;周兰霞;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小脑延髓池接种埃希氏大肠杆菌混悬液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检测各组动物用药后脑、脊髓、结肠、肺、胃、肾组织、血浆中CRH、AVP、P物质、NT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通腑泄热组中脑肠等组织及血浆中CRH含量降低、AVP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降低、NT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他组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脑-肠轴来调节神经肽类介质的释放,脑肠互动,可能是通腑泄热法治疗脑病发热的机制.
作者:刘亚娟;秦小云;王晓君;张思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金莲花药渣发酵提取物(EGRF)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菌及杀菌作用.方法 用试管法和平皿法测定EGR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EGR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4 mg/ml和1.25 mg/ml,EGRF对大肠杆菌MIC和MBC分别为0.16 mg/ml和1.25 mg/ml,EGRF对绿脓杆菌无抑菌及杀菌作用.头孢呋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IC分别为0.02,0.08,0.16 mg/ml;头孢呋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BC分别为0.63,1.25,1.25mg/ml.结论 EGRF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及杀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抑菌及杀菌作用较弱.
作者:王建行;韩婷;姜妍;韩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索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1985年~2014年中医药专利文献,统计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专利申请年分布、专利技术类别分布、专利法律状态等内容,分析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利的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喻小勇;田侃;王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探讨萆薜总皂苷降尿酸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萆薢总皂苷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中oatp1 a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oatp1a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萆薢总皂苷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上调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
作者:陈燕;陈肖霖;刘孟婷;罗浩轩;项婷;张诗军;孙保国;陈泽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药饮片辨识是学生学习《中药学》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文章从制作专用旋转台、饮片选材、摄像技巧、图片处理方法、3D动画合成等多方面探索中药饮片360°数字化标本制作,用虚拟现实全景技术全方位展示中药饮片的性质与特征,以期解决中药饮片实物制作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损耗严重、储存困难、资金消耗巨大的难题,使中药饮片标本收藏数字化、操作互动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
作者:袁晓红;尹跃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学历来注重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情志的异常可以致病,同理通过调整情志使之趋于平和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回顾近10年国内研究者开展的一系列情志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供了较好的客观依据,对于疾病的情志治疗及调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郝一鸣;王忆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肝脾生理功能协调是水谷精微正常代谢的保证,肝郁脾虚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可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文章通过对肝郁脾虚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关系的探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疾患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袁卫玲;苏玮莲;马佐英;王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