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糖槭叶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分析

王宇亮;唐雨薇;赵宏;周媛媛;张义秀;张宇

关键词:糖槭叶, 多糖, 结构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分离、纯化和结构特征解析,探讨糖槭叶多糖的结构特点.方法 以糖槭叶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的方法得多糖,阴阳离子串联树脂法脱蛋白,DEAE Cellulose 52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测定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基化、气质联用色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糖槭均一多糖ASP-A-c结构.结果 ASP-A-c分子量为1.27×107 Da,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以物质的量比5.39: 1.64:1:1.20: 1.5: 15.04:2.87组成,共存α和β两种糖苷键,并以(1→4)连接的Galp构成主链,末端残基为Glcp和Galp,单链高度为2.0 ~9.4 nm.结论 首次在糖槭中分离得到的ASP-A-c,并明确其结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孜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孜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DPPH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还原能力测定法,对盛花期、初果期、绿果期,盛果期、果熟期、落果期孜然果实水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随着发育程度的不同,孜然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的为盛花期孜然70%乙醇提取物(IC50值0.107mg·ml-1),阳性对照Vc(IC50值0.017mg·ml-1)为其6.3倍.对于总还原力,两种溶剂提取液均为盛花期孜然果实的铁氰化钾还原能力强,且70%乙醇提取物强于水提取物.结论 孜然果实在不同发育过程中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盛花期孜然果实抗氧化活性强.

    作者:罗静莺;索菲娅;卢帅;孙云鹏;叶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NTCP、BSEP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BSEP、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茵栀黄组.造模干预后观察大鼠肝功能、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组织BSEP、NTCP的表达.结果 茵栀黄组TB、DB、ALP、γ-GT(5.49±1.01、1.95±0.34、127.40±15.68、2.03±0.36)明显低于模型组(7.80±1.17、3.18±1.31、212.72±49.39、3.17±1.42),P<0.05;HE染色显示茵栀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损害明显优于模型组;WB、RT-PCR检测显示茵栀黄组BSEP蛋白和基因表达(1729.66±212.71、3.77±3.15)明显高于模型组(1218.97±479.35、2.06±1.36),P<0.05.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上调肝脏BSEP的表达.

    作者:吴海滨;佘世锋;兰绍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HPLC指纹图谱比较分析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化学成分特征

    川牛膝同属植物头花杯苋是川牛膝常见的混淆品,在生产和销售中时常混淆使用.但是中医理论认为二者性味不同应作严格区分,现代研究亦证实二者的某些药效活性的确存在差异.考虑到中药材独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量比例是其性味和功效产生的物质基础,因此深入揭示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化学成分特征差异,有助于为二者的区别用药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可靠的鉴别方式.鉴于此,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测定了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化学指纹图谱,并从中获得了33个成分(组分)的色谱数据.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川牛膝与其混淆品在树状图和得分图上均能明显地聚为两类,进而证实二者在化学成分组成上的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各色谱峰的检出率后发现,3个潜在的专属性色谱峰具有较高的重现性,有潜力开发成为快速鉴别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稳定的化学标记.同时,研究所建立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方法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作者:童凯;李昭玲;闫燊;邓孟胜;唐勇斌;安文;姜美杰;田孟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对人精子冻存质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对人精子冻存质量的影响,探讨AP在人精子冷冻保存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活力精液和低活力精液,根据冷冻保护液成份的不同,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合AP),阳性对照组(含维生素E),含AP小、中、大剂量组;经过常规冷冻复苏后,检测精子的前向运动率(PR)、复苏率(RR)以及存活率(SR).结果 不论正常活力精液还是低活力精液,含AP的冷冻保护液,精子复苏后,其PR、RR和SR均比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精液冷冻保护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AP可以提高人精予冻融后的质量,对人精子的冷冻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柳立军;马鹏程;张爱萍;王燕超;周兰霞;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紫癜清颗粒对HSP患者CD4+ CD25+ Tregs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A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B组);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周,随访半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期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A、B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表达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紫癜清颗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F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6%,说明中药汤剂紫癜清颗粒与西医传统治疗方案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疗效相当,但其复发率及临床副作用较西药治疗都明显减少;②A、B组治疗前CD4+ CD25+ Treg的表达低于正常,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而治疗后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紫癜清颗粒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作者:郝晶;孙凤;罗正凯;雍彦礼;赵伟;王金环;常亚娟;田飞;梅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杜仲不同发育时期未成熟种胚离体培养研究

    目的 了解激素对杜仲不同发育程度完整未成熟种胚的影响.方法 以杜仲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完整未成熟种胚为实验材料(分别标记为Ⅰ#:心形胚早期,胚长约0.5 mm;Ⅱ#:鱼雷形胚,胚长约1~ 2mm;Ⅲ#:胚长约5mm,约为成熟胚的1/2),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及组合(包括2,4-D、NAA、6-BA、TDZ、GA3)进行离体培养,观察不同激素对完整幼胚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Ⅰ#材料接种后15天几乎全部死亡,显示简单的无机盐培养基不能满足发育早期种胚离体培养的营养需求;Ⅲ#材料接种后生长迅速,在附加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多数萌发形成了幼苗;Ⅱ#材料在培养30天及60天进行结果统计显示:①2,4-D促进疏松愈伤组织形成,抑制不定芽形成;②细胞分裂素类,包括6-BA、TDZ,均能诱导形成不定芽,培养60天诱导率显著增加;在6-BA 2mg/L中不定芽发生率达91%;③在附加0.5mg/L 2,4-D的培养基中,在培养约90天后40个外植体中有3个形成体细胞胚.结论 Ⅱ#鱼雷形胚对激素的反应与杜仲成熟胚或幼苗离体培养结果相近,该发育状态的幼胚可能适合于诱导胚状体.

    作者:杨智超;刘艳丽;曹小勇;秦公伟;蒋景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灌胃给药10 d,分别用CCl4和D-DalN造成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取小鼠肝脏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变程度.结果 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降低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并可减轻CCl4和D-DalN所致肝脏病变.结论 研究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曹思思;郑作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衰方对5/6肾切除大鼠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 研究肾衰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延缓肾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科素亚组.治疗8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ELSER法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方明显降低血清肌酐(P<0.05)、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1),降低IL-6(P< 0.05)、TNF-α(P<0.01)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增高血清SOD水平(P<0.01),降低MDA水平(P<0.01),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改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肾衰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调控致炎因子TNF-α、IL-6的表达,增高血SOD,降低MDA,降低Hcy,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炎症状态,延缓肾衰进程.

    作者:韩海燕;路建饶;王新华;彭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对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研究,旨在确定散剂处方的处理佳条件及成型工艺路线,为产品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休止角α、相对临界湿度CRH、粒度等,对比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各工艺路线优选和产品的性质参数,基于相关性原理对数据分析,优选佳工艺路线.结果 复方石斛清肺散的佳工艺路线是半提微粉工艺路线,成型的散剂为黄暗棕褐色细粉,干燥后含水量2%~3%,规定含水量≤6%;4种散剂的CRH≥60%,休止角αt处于40~ 45°;散剂的主要细圆颗粒粒径为15~ 30μm,部分棒状微粒粒径为100μm,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 该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半提取微粉成型工艺,更稳定、可靠,提高了该中药制剂产品质量,可为产品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可靠保证.

    作者:谢伟杰;张永萍;徐剑;王建科;陈鑫瑀;魏中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代谢组学对民族药研究的应用进展

    综述代谢组学与民族医药研究.主要阐述代谢组学与民族医药学之间的辨证联系;代谢组学与民族医学基础理论及其在藏药、蒙药、维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中作用机制及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郑华;苏志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失眠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方法多样、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特点,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新进展,综述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主要病因病机包括阴阳失调、营卫失调、脏腑功能失调、邪气致病、体质因素;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复方的内服外用、中成药、针刺、灸法、推拿、电针、火罐、刺血、压耳穴等方法及综合疗法,后指出主要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思路.

    作者:成立;孙福军;梅建强;郭立芳;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使君子本草考证及道地沿革研究

    通过使君子的本草学考证和地方文献查证,以及结合现代资源调查研究,对其本草及道地沿革进行系统考证,说明其药用历史沿革和道地变迁,为使君子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使君子之名从宋代沿用至今,其从名称、基源、功效等方面分析证实历代使君子品种使用没有混乱,与现今《中国药典》收载的使君子记载一致.使君子的主产地和道地产区历经变化,重庆成为其现在的道地产区.

    作者:王昌华;刘翔;张植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玉竹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玉竹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方法 以油菜、玉米、大蒜和根腐病原菌为受体材料,进行种子萌发生长实验和菌丝生长测定.结果 0.1 g/ml玉竹根茎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发芽率、胚根、胚芽长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0.0125g/ml玉竹根茎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玉竹根茎水浸液对根腐病茄镰孢菌具有化感促进作用.结论 玉竹根茎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和根腐病害有化感作用.

    作者:肖岚;刘应蛟;徐贝;喻亚飞;刘塔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化饮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清化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80例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清化饮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水平.结果 剔除脱落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2%、80.6%,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症状改善明显(P<0.01),但治疗组对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的病理组织学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表达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NF-κB、COX-2表达积分减少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化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等炎性因子高表达有关.

    作者:黄铭涵;陈琴;高尤亮;李思汉;林平;黄恒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ESFN)对脑外伤(TBI)致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ESFN,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ESFN+针刺治疗,疗程15天.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经治疗后,针刺联合ESFN与ESFN治疗组较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说明都可以有效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状态;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反映联合治疗较之单纯的小脑顶核电刺激,可以达到更好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结论 ESFN+针刺治疗组、ESFN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的认知状态;ESFN+针刺治疗较ESFN对TBI患者认知能力有更好改善认知功能作用.

    作者:杨华;陈永顺;潘政;王盛;钱朝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活性部位.方法 用大浓度、大给药体积的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溶剂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增加模型筛选抗炎活性部位.结果 海南眼树莲小鼠大耐受生药量为206.45g/kg.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鸡蛋清诱导大鼠足肿胀.结论 海南眼树莲乙醇提取物无明显毒性,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为眼树莲的抗炎活性部位.此实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抗炎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杨柳;王小蒙;余邦良;姚瑰玮;李雪莲;陈俊波;谢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影响

    目的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小脑延髓池接种埃希氏大肠杆菌混悬液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检测各组动物用药后脑、脊髓、结肠、肺、胃、肾组织、血浆中CRH、AVP、P物质、NT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通腑泄热组中脑肠等组织及血浆中CRH含量降低、AVP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降低、NT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他组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脑-肠轴来调节神经肽类介质的释放,脑肠互动,可能是通腑泄热法治疗脑病发热的机制.

    作者:刘亚娟;秦小云;王晓君;张思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名老中医张唐法头针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经验撷要

    介绍名老中医张唐法主任医师头针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与施术特色.张老基于对本病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以心理疏导为基础,结合特色快速提插捻转进针手法,利用头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成为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又一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红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 制备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并对其灭菌工艺、溶蚀率、粘度、佳Ca2+浓度、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以海藻酸钠作为辅料,猫爪草提取物(10%乙醇作为溶剂),在室温下磁力搅拌使其充分溶胀,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粘度仪和流变仪等分别对灭菌工艺、溶蚀率、粘度、佳Ca2+浓度、体外释药行为等原位凝胶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 1%海藻酸钠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采用先制备凝胶再高压灭菌的工艺对溶蚀季和小毛茛内酯含量影响小[溶蚀率为(52.13±4.17)mg/(cm2·h)、小毛茛内酯含量为(1.23±0.18)%],此方法制备的原位凝胶粘度为1.49±0.18(Pa·s)、佳Ca2+浓度为1ml原位凝胶:10-5 mol CaCl2,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体外释放速率可知12h小毛茛内酯的累积释放率为91.46%,分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各时间点累积释放量进行处理可知其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拟合方程为ln[-1/(1-Q)]=-0.3618lnt-1.7174(r =0.9931).结论 采用海藻酸钠作为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载体,其凝胶性质良好,体外释药缓慢,可为中药治疗肺结核提供一种新型的缓释制剂.

    作者:胡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改良三甲散对AD大鼠细胞模型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三甲散对AD大鼠细胞模型NF-κB和JNK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分高、中、低剂量连续6天给药,抽取含药脑脊液备用.选用出生24 h内乳大鼠取海马神经细胞做原代培养,采用终浓度为5μmol/L的Aβ25-35诱导造模,用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处理AD细胞模型,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F-κB和JNK的表达情况.结果 改良三甲散能显著降低细胞模型上清液中NF-κB和JNK的含量(P<0.05).结论 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学凤;张赓;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