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成型工艺研究

谢伟杰;张永萍;徐剑;王建科;陈鑫瑀;魏中旭

关键词:复方石斛清肺散, 休止角, 相对临界湿度, 粒度, 超微粉碎技术, 相关性分析, 成型工艺
摘要:目的 对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研究,旨在确定散剂处方的处理佳条件及成型工艺路线,为产品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休止角α、相对临界湿度CRH、粒度等,对比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各工艺路线优选和产品的性质参数,基于相关性原理对数据分析,优选佳工艺路线.结果 复方石斛清肺散的佳工艺路线是半提微粉工艺路线,成型的散剂为黄暗棕褐色细粉,干燥后含水量2%~3%,规定含水量≤6%;4种散剂的CRH≥60%,休止角αt处于40~ 45°;散剂的主要细圆颗粒粒径为15~ 30μm,部分棒状微粒粒径为100μm,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 该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半提取微粉成型工艺,更稳定、可靠,提高了该中药制剂产品质量,可为产品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可靠保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杜仲SSR标记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目的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杜仲居群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对设计的29对EST-SSR引物以及20对已发表的杜仲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的高多态性引物对不同产区杜仲的12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的18对引物共扩增出74条清晰带.Neig基因多样性指数H=0.3750,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 =0.5512.基因分化系数Gst=0.1149.湖南石门与桑植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重庆秀山与陕西略阳之间遗传距离大.结论 杜仲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低,居群间存在较大基因流.

    作者:糜亚男;张水寒;蔡媛;梁雪娟;蒋超;秦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同一采集地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采集地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测定,为首乌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色谱条件为:安捷伦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采用加热回流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对首乌藤及叶进行二苯乙烯苷提取.结果 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3.33 × 10-3~66.67×10-3μg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07%,RSD为0.269%.结论 同一生长环境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明显不同,变化显著,且不同采集时间首乌藤叶中没有测到二苯乙烯苷.此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高效,稳定性好,适用于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为药典修订及首乌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朱培芳;江舟;赵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牛膝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兔膝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牛膝总皂苷(TSA)含药血清对兔膝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离体软骨细胞培养体系,MTT法观察TSA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测定TGF-β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法观察TSA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的凋亡,检测软骨细胞中Caspase-3活性.结果 TSA含药血清培养软骨细胞72h后,TSA高剂量组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能显著提高软骨细胞的增殖;TSA高、TSA中剂量组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能显著提高TGF-β1mRNA的表达;TSA高、中剂量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在作用48h后,能够显著降低软骨细胞的凋亡数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TSA高、中剂量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在作用24h后,能够显著降低caspase-3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低剂量组也出现抑制作用.结论 TSA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尤其是高剂量的TSA含药血清效果明显.

    作者:刘渊;孙雪莲;周红海;杨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的当归饮子通过调控PIP2/IP3/DAG信号通路对荨麻疹的防治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 研究当归饮子对大鼠荨麻疹的防治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及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后5组采用注射抗卵清蛋白及联合抗原激活制作慢性荨麻疹模型.致敏前一天氯雷他定组灌胃给予10 ml·kg-1氯雷他定生理盐水溶液,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36,18,9g·kg-1·只灌胃给予当归饮子提取浓缩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实验结束时,收集各实验组大鼠血液和皮肤,Elisa法测定血清Calcineurin、PIP2、IP3含量,采用甲苯胺蓝对大鼠皮肤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皮肤病理形态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皮肤PKC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alcineurin、PIP2、IP3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有抑制率有显著增大(P<0.05).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区域均有显著减少(P<0.05).皮肤PIP2、IP3和PKC mRNA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当归饮子可下调PIP2/IP3/DAG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而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发生率,进而对大鼠慢性荨麻疹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郭静;肖敏;左小红;刘光秀;周丽娟;钟振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紫癜清颗粒对HSP患者CD4+ CD25+ Tregs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A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B组);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周,随访半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期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A、B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表达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紫癜清颗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F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6%,说明中药汤剂紫癜清颗粒与西医传统治疗方案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疗效相当,但其复发率及临床副作用较西药治疗都明显减少;②A、B组治疗前CD4+ CD25+ Treg的表达低于正常,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而治疗后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紫癜清颗粒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作者:郝晶;孙凤;罗正凯;雍彦礼;赵伟;王金环;常亚娟;田飞;梅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西南乌头根的生药学鉴别

    目的 对西南乌头的根进行生药鉴定.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对西南乌头根(母根与子根)进行生药鉴定.结果 发现西南乌头的皮层内有石细胞;母根与子根上中下各段具独立维管束,母根髓部组织常木栓化脱落中空.结论 西南乌头根的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正确使用乌头类药材提供依据.

    作者:周成蕾;杨树德;张洁;赫伟;张彬若;杨竹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益肾化浊方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 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益肾化浊通过微环境调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为益肾化浊方治疗AD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提取孕14 d昆明小鼠胚胎NSCs,以5μmol·L-1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干预建立AD细胞模型,并以不同浓度益肾化浊方共培养48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培养基,使用基础培养基稀释成10%浓度条件培养基,培养正常神经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条培组,Aβ条培组,复方0.1 μg·ml-1条培组,复方1μg·ml-条培组,复方10μg·ml-1条培组,共6组.采用CCK-8法检测益肾化浊方条件培养基对NSCs增殖与细胞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NSCs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与PCR法检测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靶点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Aβ条培组相比,益肾化浊方条件培养基可促进NSCs增殖,提高其细胞活性;同时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0.1 μg·ml-1条培组均可明显降低STAT3、P-STAT3、Smad1、GFAP蛋白表达,下调GFAP、STAT3、Smad1基因同时上调ngn1基因表达,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化浊方条件培养基可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提高NSCs活性,促进神经元分化,延缓AD进展.

    作者:韩文文;张玉莲;张琳琳;周震;王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蝎粉酶解工艺佳用酶的初步筛选

    目的 从四种蛋白酶中选出酶解全蝎粉的佳用酶,来制备抗肿瘤多肽.方法 以蛋白质的水解度、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指标,同时以全蝎粉水提物作为对照组,评价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对全蝎粉的水解效果.结果 胃蛋白酶对全蝎粉的水解度为8.47%,且不同的药物浓度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比对照组低,其IC50为14.7427 mg/ml;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的水解度分别为25.12%、12.37%、11.13%,不同的药物浓度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比对照组高,其IC50分别为0.6878 mg/ml、0.7073 mg/ml、0.8306 mg/ml;对照组的IC50为5.9386 mg/ml.结论 全蝎粉酶解工艺的佳用酶是胰蛋白酶,其次是胰凝乳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而胃蛋白酶可以去除.

    作者:焦方文;王集会;邹龑;张盼盼;刘玉红;王俊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种糖槭叶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分析

    目的 通过分离、纯化和结构特征解析,探讨糖槭叶多糖的结构特点.方法 以糖槭叶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的方法得多糖,阴阳离子串联树脂法脱蛋白,DEAE Cellulose 52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测定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基化、气质联用色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糖槭均一多糖ASP-A-c结构.结果 ASP-A-c分子量为1.27×107 Da,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以物质的量比5.39: 1.64:1:1.20: 1.5: 15.04:2.87组成,共存α和β两种糖苷键,并以(1→4)连接的Galp构成主链,末端残基为Glcp和Galp,单链高度为2.0 ~9.4 nm.结论 首次在糖槭中分离得到的ASP-A-c,并明确其结构.

    作者:王宇亮;唐雨薇;赵宏;周媛媛;张义秀;张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剂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清解益肺汤及胶囊剂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J雄性小鼠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解益肺汤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顺铂+清解益肺汤中剂量组、清解益肺胶囊组等7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观察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肺转移瘤结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CD34蛋白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瘤重和肺转移灶数,并能降低其血清VEGF水平以及肿瘤组织CD34蛋白(MVD)表达,中药组中以高剂量组和胶囊组效果佳,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清解益肺汤及胶囊能抗小鼠Lewis肺癌生长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该药能降低VEGF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易鑫;刘炜;葛正行;李江;王江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衰方对5/6肾切除大鼠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 研究肾衰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延缓肾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科素亚组.治疗8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ELSER法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方明显降低血清肌酐(P<0.05)、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1),降低IL-6(P< 0.05)、TNF-α(P<0.01)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增高血清SOD水平(P<0.01),降低MDA水平(P<0.01),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改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肾衰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调控致炎因子TNF-α、IL-6的表达,增高血SOD,降低MDA,降低Hcy,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炎症状态,延缓肾衰进程.

    作者:韩海燕;路建饶;王新华;彭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灸法应用的思考

    目的 探讨灸法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近5年来关于麦粒灸、隔姜灸、隔药饼灸、长蛇灸、艾条温和灸、温针灸、壮医药线点灸等灸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灸法治疗RA方法多样,疗效确切,有效率高.结论 灸法在RA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艾灸灸量的调控,制定科学的、系统的艾灸疗程和对其后续随访观察以及在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开展相应的深入的科学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RA提供优势方案.

    作者:王丹;武平;陈白露;张宇叶;羊春华;吴双;谭会;彭麒;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脑髓理论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思路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疾病,目前,无论西医、中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谭峰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与督脉,进而提出补肾生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法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健;李妙丹;陈晶;谭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脾胃论治抑郁症

    从脾胃生理与抑郁症、脾胃气机升降与肝肺气机运行、脾胃与精神情志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脾胃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阐明脾胃对抑郁症的发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金匮要略》,列举了健脾清胆法,健脾行气法,通阳宣痹、疏肝解郁法,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法,清热祛湿健脾法,健脾养血、温阳和肝法等调理脾胃功能出发治疗抑郁症的方药,为临床中从脾胃论治抑郁症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德英;李卫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TNF-α、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在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及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使用烟熏法联合LPS构建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造模共32天,以苏子降气汤进行小鼠灌胃干预,连续用药11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并观察气管及肺部组织结构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IL-8、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比中药低剂量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从各组的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粘膜上皮、肺泡等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中药干预后,小鼠肺部组织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作者:杜秀婷;林海雄;卓桂锋;王晓彤;林锐珊;张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改良三甲散对AD大鼠细胞模型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三甲散对AD大鼠细胞模型NF-κB和JNK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分高、中、低剂量连续6天给药,抽取含药脑脊液备用.选用出生24 h内乳大鼠取海马神经细胞做原代培养,采用终浓度为5μmol/L的Aβ25-35诱导造模,用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处理AD细胞模型,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F-κB和JNK的表达情况.结果 改良三甲散能显著降低细胞模型上清液中NF-κB和JNK的含量(P<0.05).结论 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学凤;张赓;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补肾益气活血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妊娠先兆流产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妊娠后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增高,其主要的中医病机为脾肾亏虚兼有血瘀.根据病机特点提出以补肾益气活血法予以治疗.

    作者:班胜;曾倩如;逯克娜;庞秋华;林寒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刘宝厚教授从湿热辨治肾脏病的经验

    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文章对从湿热辨治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作者:商俊芳;刘宝厚;魏锦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防感香囊对成人感冒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防感香囊对感冒的预防效果,为人群中普遍易患的感冒提供一种特色的内病外治预防方法.方法 将反复易患感冒的患者进行中医特色体质辨识,辨证为肺脾气虚者作为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防治组采用防感香囊佩戴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气虚感冒经典方药玉屏风散颗粒剂内服,观察两组易感患者用药前后一年内感冒的发作次数,感冒复发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中药防感香囊组临床总有效率90%,玉屏风散组临床总有效率80%,中药防感香囊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防感香囊对预防成人感冒的发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阳;陈华;贺贤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川芎嗪对肥厚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其对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MI)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Western blot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组织Akt途径信号转导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组大鼠HMI、LVMI及蛋白p-Akt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数值均有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不能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MP具有抑制左室肥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细胞中蛋白p-Ak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潘勇军;熊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