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衰方对5/6肾切除大鼠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的作用与机制

韩海燕;路建饶;王新华;彭文

关键词:肾衰方,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摘要:目的 研究肾衰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延缓肾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科素亚组.治疗8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ELSER法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方明显降低血清肌酐(P<0.05)、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1),降低IL-6(P< 0.05)、TNF-α(P<0.01)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增高血清SOD水平(P<0.01),降低MDA水平(P<0.01),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改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肾衰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调控致炎因子TNF-α、IL-6的表达,增高血SOD,降低MDA,降低Hcy,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炎症状态,延缓肾衰进程.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区组随机的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硫辛酸,对照组仅使用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mAlb/Cr及胱抑素C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治疗组mAlb/Cr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孔文文;冉颖卓;朱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黄芪微生物发酵研究相关文献分析

    目的 为黄芪微生物发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有关中药黄芪微生物发酵的文献,从黄芪发酵菌种、工艺优化、发酵方式、药效评价、成分变化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微生物发酵黄芪的特点和现状.结果 黄芪发酵单一菌种多于混合菌种;液体发酵多于固体发酵;可采用各种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药效以免疫功能评价多,缺少发酵前后对比的研究和宏观深入的研究;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大成分含量的变化上,涉及到生物转化的文献很少.结论 在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中,黄芪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中药品种,在今后的发酵研究中,可以在固体发酵、组学药效评价、生物转化方面进一步拓展提高.

    作者:刘晓霓;陈德喜;李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郁脾虚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肝脾生理功能协调是水谷精微正常代谢的保证,肝郁脾虚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可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文章通过对肝郁脾虚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关系的探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疾患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袁卫玲;苏玮莲;马佐英;王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衰方对5/6肾切除大鼠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 研究肾衰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延缓肾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科素亚组.治疗8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ELSER法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方明显降低血清肌酐(P<0.05)、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1),降低IL-6(P< 0.05)、TNF-α(P<0.01)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增高血清SOD水平(P<0.01),降低MDA水平(P<0.01),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改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肾衰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调控致炎因子TNF-α、IL-6的表达,增高血SOD,降低MDA,降低Hcy,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炎症状态,延缓肾衰进程.

    作者:韩海燕;路建饶;王新华;彭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虎二地汤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白虎二地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白虎二地汤高、低剂量组.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的病理变化.结果 白虎二地汤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FBG、FINS、HOMA-IR及血清TC、TG、LDL-C、FFA水平,升高血清HDL-C浓度,减少肝脏组织脂肪浸润,且以高剂量白虎二地汤组效果佳.结论 白虎二地汤可以改善STZ诱导的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脂毒性,增强胰岛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挥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降糖降脂作用.

    作者:陈璇;徐凛峰;汪悦;周方圆;何晓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锁阳总黄酮工艺研究

    目的 建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锁阳总黄酮工艺.方法 以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的分离效率和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 考察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性能,以吸附/解吸附性能为评价指标,确定了GS-6为佳大孔吸附树脂.在GS-6大孔吸附树脂上优选的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为0.038 g·ml-1(相当于原生药),以6BV·h-1流速吸附,上样量为45 BV(树脂床体积),4 BV水冲洗树脂柱,8 BV的70%乙醇以4 BV·h-1的流速解吸附.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锁阳总黄酮得率为82.85%,纯度为83.44%.结论 优选的GS-6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吸附容量、解吸附率和含量结果良好,优化的生产工艺条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君菡;刘永峰;裴栋;刘毅;魏鉴腾;杨勇智;邸多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证型组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MicroRNA

    目的 探索肝癌中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与所调控的靶基因网络关系、差异基因与细胞通路改变的关系及不同证型组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通过对肝癌组织样本进行miRNA芯片技术进行筛选,获得不同证型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差异性表达miRNA,再用GO分析对这些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网络调控的关键miRNA和受调控作用的关键靶基因及其功能,后用PCR验证相关miRNA及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初步筛选出肝癌组织中明显上调的关键miRNA12个,下调的关键miRNA10个,GO分析发现靶基因与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凋亡、生长因子受体通路、细胞粘附、血管生成和细胞运动等多项生物学过程有关.进一步的PCR验证也发现不同证型组间存在miRNA表达的差异.结论 肝癌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及其所调控的靶基因与肝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转移和肿瘤内血管生成等多个细胞学进程中的多个靶点起到关键作用,不同证型组肝癌组miRNA表达谱具有独自的特征.

    作者:曹海明;武哲丽;叶小卫;陈新林;李梦萍;付顺军;毛思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补肾益气活血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妊娠先兆流产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妊娠后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增高,其主要的中医病机为脾肾亏虚兼有血瘀.根据病机特点提出以补肾益气活血法予以治疗.

    作者:班胜;曾倩如;逯克娜;庞秋华;林寒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TNF-α、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在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及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使用烟熏法联合LPS构建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造模共32天,以苏子降气汤进行小鼠灌胃干预,连续用药11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并观察气管及肺部组织结构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IL-8、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比中药低剂量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从各组的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粘膜上皮、肺泡等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中药干预后,小鼠肺部组织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作者:杜秀婷;林海雄;卓桂锋;王晓彤;林锐珊;张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对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研究,旨在确定散剂处方的处理佳条件及成型工艺路线,为产品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休止角α、相对临界湿度CRH、粒度等,对比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各工艺路线优选和产品的性质参数,基于相关性原理对数据分析,优选佳工艺路线.结果 复方石斛清肺散的佳工艺路线是半提微粉工艺路线,成型的散剂为黄暗棕褐色细粉,干燥后含水量2%~3%,规定含水量≤6%;4种散剂的CRH≥60%,休止角αt处于40~ 45°;散剂的主要细圆颗粒粒径为15~ 30μm,部分棒状微粒粒径为100μm,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 该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半提取微粉成型工艺,更稳定、可靠,提高了该中药制剂产品质量,可为产品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可靠保证.

    作者:谢伟杰;张永萍;徐剑;王建科;陈鑫瑀;魏中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芎归红花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芎归红花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当归、川芎、陈皮、赤芍进行定性鉴别;建立HPLC法测定芎归红花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采用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检测波长为403nm.结果 TLC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在6.375 ~ 1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7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芎归红花液的质量.

    作者:李春雪;张晨;李金花;王长生;瞿燕;曾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制草乌低温超微粉碎研究

    目的 研究制草乌粉碎成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特性和溶出度,为制草乌相关制剂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机对制草乌进行粉碎,每3min取样,检测样品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密度、黏附性、接触角等物理参数及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 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粒径逐渐减小,制草乌粉体物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体外溶出速率逐渐增加.结论 制草乌低温超微粉碎后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且溶出速率及溶出量增加,有助于后续制剂及质量研究.

    作者:何婧;张喻娟;韩丽;任桂林;王小平;钱枚;鲍安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同一采集地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采集地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测定,为首乌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色谱条件为:安捷伦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采用加热回流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对首乌藤及叶进行二苯乙烯苷提取.结果 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3.33 × 10-3~66.67×10-3μg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07%,RSD为0.269%.结论 同一生长环境不同采集时期首乌藤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明显不同,变化显著,且不同采集时间首乌藤叶中没有测到二苯乙烯苷.此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高效,稳定性好,适用于首乌藤及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为药典修订及首乌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朱培芳;江舟;赵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紫癜清颗粒对HSP患者CD4+ CD25+ Tregs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A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B组);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周,随访半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期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A、B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表达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紫癜清颗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F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6%,说明中药汤剂紫癜清颗粒与西医传统治疗方案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疗效相当,但其复发率及临床副作用较西药治疗都明显减少;②A、B组治疗前CD4+ CD25+ Treg的表达低于正常,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而治疗后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紫癜清颗粒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作者:郝晶;孙凤;罗正凯;雍彦礼;赵伟;王金环;常亚娟;田飞;梅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改良三甲散对AD大鼠细胞模型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三甲散对AD大鼠细胞模型NF-κB和JNK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分高、中、低剂量连续6天给药,抽取含药脑脊液备用.选用出生24 h内乳大鼠取海马神经细胞做原代培养,采用终浓度为5μmol/L的Aβ25-35诱导造模,用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处理AD细胞模型,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F-κB和JNK的表达情况.结果 改良三甲散能显著降低细胞模型上清液中NF-κB和JNK的含量(P<0.05).结论 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学凤;张赓;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对人精子冻存质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对人精子冻存质量的影响,探讨AP在人精子冷冻保存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活力精液和低活力精液,根据冷冻保护液成份的不同,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合AP),阳性对照组(含维生素E),含AP小、中、大剂量组;经过常规冷冻复苏后,检测精子的前向运动率(PR)、复苏率(RR)以及存活率(SR).结果 不论正常活力精液还是低活力精液,含AP的冷冻保护液,精子复苏后,其PR、RR和SR均比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精液冷冻保护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AP可以提高人精予冻融后的质量,对人精子的冷冻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柳立军;马鹏程;张爱萍;王燕超;周兰霞;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高尿酸血症大鼠oatp1a1表达的萆薢总皂苷降尿酸机制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探讨萆薜总皂苷降尿酸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萆薢总皂苷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中oatp1 a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萆薜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各组织oatp1a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萆薢总皂苷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上调大鼠胃、肝、肾、小肠和大肠组织oatp1 a1表达水平.

    作者:陈燕;陈肖霖;刘孟婷;罗浩轩;项婷;张诗军;孙保国;陈泽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国家名老中医邵祖燕教授痹证治验

    邵祖燕,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行医五十余年,造诣颇深.邵老诊病过程中突出中医辨证论治,除了擅长脾胃病之外,对痹证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邵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跟师体会简述如下.1 痹症病因病机痹,即痹阻不通.痹证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上有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1].主要指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2].

    作者:赵双梅;李慧臻;祁向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对比研究,得出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从而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 课题前期已得出糖尿病前期病理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将10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或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或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 <0.05,P=0.028 <0.05);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比较,其客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比较,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05,P=0.023 <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阴虚质的发病与血压升高有关,痰湿质的发病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的升高有关,通过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血压、体重指数以及总胆固醇,能够有效的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刘波玲;张亚军;赵志玥;任有军;高东升;康陆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作者:郭晓霞;王效红;梁瑞敏;李怀长;杨海芳;郭佳;胡娜;叶永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