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防感香囊对成人感冒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金阳;陈华;贺贤丽

关键词:中药防感香囊, 预防, 感冒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防感香囊对感冒的预防效果,为人群中普遍易患的感冒提供一种特色的内病外治预防方法.方法 将反复易患感冒的患者进行中医特色体质辨识,辨证为肺脾气虚者作为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防治组采用防感香囊佩戴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气虚感冒经典方药玉屏风散颗粒剂内服,观察两组易感患者用药前后一年内感冒的发作次数,感冒复发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中药防感香囊组临床总有效率90%,玉屏风散组临床总有效率80%,中药防感香囊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防感香囊对预防成人感冒的发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螺蛳壳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白螺蛳壳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通过生药学鉴别研究,并采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配位滴定法测定白螺蛳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结果 白螺蛳壳原动物、药材性状和显微等均具明显特征,可用于真伪鉴定.碳酸钙含量大于93.0%,可作为其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为制定白螺蛳壳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唐玉荣;谢凤凤;颜萍花;曾祥燕;蔡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辛药材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辛药材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乙酸水溶液(42: 58),检测为波长320nm,柱温40℃,流速1mL·min-1.结果 马兜铃酸A浓度在0.5040~ 50.40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马兜铃酸A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2.88%.细辛药材叶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高于根和根茎中的含量,其根和根茎中含有微量的马兜铃酸A.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振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生长年限红芪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特征

    目的 探讨红芪中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按药典方法测定红芪中浸出物含量,红芪多糖含量通过苯酚-硫酸法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红芪活性成分中浸出物的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显著,且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降低,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多糖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变化规律不显著.结论 生长年限对红芪进出物含量的影响大,且其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生长1年或2年的红芪质量较佳,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作者:李成义;强正泽;王燕;李硕;王明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 制备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并对其灭菌工艺、溶蚀率、粘度、佳Ca2+浓度、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以海藻酸钠作为辅料,猫爪草提取物(10%乙醇作为溶剂),在室温下磁力搅拌使其充分溶胀,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粘度仪和流变仪等分别对灭菌工艺、溶蚀率、粘度、佳Ca2+浓度、体外释药行为等原位凝胶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 1%海藻酸钠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采用先制备凝胶再高压灭菌的工艺对溶蚀季和小毛茛内酯含量影响小[溶蚀率为(52.13±4.17)mg/(cm2·h)、小毛茛内酯含量为(1.23±0.18)%],此方法制备的原位凝胶粘度为1.49±0.18(Pa·s)、佳Ca2+浓度为1ml原位凝胶:10-5 mol CaCl2,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体外释放速率可知12h小毛茛内酯的累积释放率为91.46%,分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各时间点累积释放量进行处理可知其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拟合方程为ln[-1/(1-Q)]=-0.3618lnt-1.7174(r =0.9931).结论 采用海藻酸钠作为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载体,其凝胶性质良好,体外释药缓慢,可为中药治疗肺结核提供一种新型的缓释制剂.

    作者:胡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运用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分析

    瘀血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病机,文章认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即应用活血法进行治疗,此理论不仅具有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依据,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而且具有现代医学研究的支持,文章还提出从内质网应激维稳角度可进一步研究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早期运用活血法有效性的机制.

    作者:李凯;陈敏;王刚;张帅;黄彬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HPLC指纹图谱比较分析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化学成分特征

    川牛膝同属植物头花杯苋是川牛膝常见的混淆品,在生产和销售中时常混淆使用.但是中医理论认为二者性味不同应作严格区分,现代研究亦证实二者的某些药效活性的确存在差异.考虑到中药材独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量比例是其性味和功效产生的物质基础,因此深入揭示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化学成分特征差异,有助于为二者的区别用药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可靠的鉴别方式.鉴于此,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测定了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化学指纹图谱,并从中获得了33个成分(组分)的色谱数据.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川牛膝与其混淆品在树状图和得分图上均能明显地聚为两类,进而证实二者在化学成分组成上的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各色谱峰的检出率后发现,3个潜在的专属性色谱峰具有较高的重现性,有潜力开发成为快速鉴别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稳定的化学标记.同时,研究所建立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方法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作者:童凯;李昭玲;闫燊;邓孟胜;唐勇斌;安文;姜美杰;田孟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桑白皮蜜炙前后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纹图谱研究

    目的 对桑白皮蜜炙前后总黄酮提取物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探索总黄酮提取物在蜜炙前后质与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Waters 2965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色谱柱Thermo ODS-2 HYPERSIL(250 mm ×4.6 mm,5μm),色谱条件: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PDA定时波长(0 ~ 30min,270nm)(30 ~ 90min,320nm);柱温30℃;流速1ml·min-1;进样量10μl;分析时间:90 min.结果 桑白皮与由其蜜炙而得蜜桑白皮总黄酮提取物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5,而同一产地批次不相对应的桑白皮与蜜桑白皮总黄酮提取物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528 ~0.856;中试样品蜜炙前后的相似度平均为0.988.结论 桑白皮蜜炙前后差异较小,而相同产地市售桑白皮与蜜桑白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蜜炙工艺参数不统一对饮片内在质量的影响较大.

    作者:张会敏;李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回药香药方剂扎里奴思方挥发性成分的气质联用法分析鉴别

    目的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回药扎里奴思方挥发性成分,利用气质联用法鉴定分析各成分.方法 Shimadzu QP2010 plus GC-MS条件:Rxi-5Sil MS(30 m×0.25 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起始温度50℃,保留1min,以10℃·min-升温至120℃维持3 min,以3℃·min-升温至200℃维持3 min,以5℃·min-1升温至290℃维持10min至完成分析;载气为氦气,柱流量1.0 mL· min-1,分流比25:1,进样口温度250℃,EI电离源70 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m/z 35 ~ 500.结果 SFE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4.19%,利用GC-MS共分析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84.54%.结论 采用SFE法提取得到的回医香药扎里奴思方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多且极性较大.GC-MS可用于鉴定和测定香药小极性成分,为下一步阐明回药香药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实验数据.

    作者:马学琴;许晓雪;王玫;张万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麦冬及植株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中药麦冬及植株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麦冬的块根、须根、叶片不同部位进行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研究.结果 麦冬不同部位的红外图谱基本相似,在3368,2930,1740,1650,1420,1380,1131,1240,1027cm-1等位置存在特征吸收峰,主要成分为多糖、黄酮和皂苷.麦冬块根、须根、叶片的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信息引起化学成分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 麦冬的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各有特征,该方法绿色、快捷、前处理简单,可用于麦冬质量控制或鉴别.

    作者:罗霄;张兴国;李坤伦;杨言琛;秦家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杜仲不同发育时期未成熟种胚离体培养研究

    目的 了解激素对杜仲不同发育程度完整未成熟种胚的影响.方法 以杜仲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完整未成熟种胚为实验材料(分别标记为Ⅰ#:心形胚早期,胚长约0.5 mm;Ⅱ#:鱼雷形胚,胚长约1~ 2mm;Ⅲ#:胚长约5mm,约为成熟胚的1/2),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及组合(包括2,4-D、NAA、6-BA、TDZ、GA3)进行离体培养,观察不同激素对完整幼胚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Ⅰ#材料接种后15天几乎全部死亡,显示简单的无机盐培养基不能满足发育早期种胚离体培养的营养需求;Ⅲ#材料接种后生长迅速,在附加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多数萌发形成了幼苗;Ⅱ#材料在培养30天及60天进行结果统计显示:①2,4-D促进疏松愈伤组织形成,抑制不定芽形成;②细胞分裂素类,包括6-BA、TDZ,均能诱导形成不定芽,培养60天诱导率显著增加;在6-BA 2mg/L中不定芽发生率达91%;③在附加0.5mg/L 2,4-D的培养基中,在培养约90天后40个外植体中有3个形成体细胞胚.结论 Ⅱ#鱼雷形胚对激素的反应与杜仲成熟胚或幼苗离体培养结果相近,该发育状态的幼胚可能适合于诱导胚状体.

    作者:杨智超;刘艳丽;曹小勇;秦公伟;蒋景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四物汤巴布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目的 研制四物汤巴布剂并探讨其体外透皮吸收.方法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辅料制备四物汤巴布剂,以初黏力,剥离强度为考察指标,优选巴布剂基质的佳处方;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作为扩散屏障,用HPLC对四物汤巴布剂中阿魏酸和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其累积透过量.结果 四物汤巴布剂的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三乙醇胺:高岭土:甘油:聚乙二醇:三氯化铝:药物浸膏=0.9:0.9:0.9:0.6:4:2:0.1:3;采用3%的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对阿魏酸和芍药苷均有良好的透皮促进效果;阿魏酸和芍药苷的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分别为Q =0.8433t1/22-0.2824,r=0.9603和Q=3.7426t1/2-4.1243,r =0.9788.结论 该研究为四物汤外用剂型的开发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董晓莹;许莹;柯磊;周利玫;胡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部位黄藤果实中血竭素的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藤果实中血竭素含量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部位黄藤果实中血竭素的含量.方法 HPLC法测定黄藤果实中血竭素的含量(Waters Atlantis d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 5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440nm.结果 血竭素高氯酸盐在0.009 ~0.09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20%,RSD=1.93%;5个不同产地黄藤果实中的血竭素含量为0.186~0.796mg·g-1,果皮中血竭素含量在0.861~ 3.811mg/g,果肉未检出血竭素.结论 黄藤果实中所含血竭素主要来自果皮部位,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帅银花;李远彬;陈燕燕;袁凯伦;赖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川芎嗪对肥厚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其对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作用,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MI)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Western blot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组织Akt途径信号转导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组大鼠HMI、LVMI及蛋白p-Akt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数值均有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不能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MP具有抑制左室肥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细胞中蛋白p-Ak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潘勇军;熊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ESFN)对脑外伤(TBI)致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ESFN,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ESFN+针刺治疗,疗程15天.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经治疗后,针刺联合ESFN与ESFN治疗组较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说明都可以有效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状态;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反映联合治疗较之单纯的小脑顶核电刺激,可以达到更好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结论 ESFN+针刺治疗组、ESFN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的认知状态;ESFN+针刺治疗较ESFN对TBI患者认知能力有更好改善认知功能作用.

    作者:杨华;陈永顺;潘政;王盛;钱朝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SOD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表达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豚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SOD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绝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豚鼠肾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豚鼠血清SOD含量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各治疗组血清SOD含量、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疗效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各治疗组切片阳性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阳性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衰老豚鼠血清SOD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但不同剂量的艾炷灸对其影响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SOD在衰老豚鼠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作者:秦梦鞠;赵彩娇;廖忠良;陈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朱致纯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总结

    朱致纯,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七十多年,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病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将朱老治疗咳嗽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黄宏烨;费新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名老中医张唐法头针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经验撷要

    介绍名老中医张唐法主任医师头针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与施术特色.张老基于对本病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以心理疏导为基础,结合特色快速提插捻转进针手法,利用头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成为治疗儿童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又一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红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食管癌中医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 探讨现代文献食管癌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提取病位、病性证素;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在符合要求的142条文献中提取出13个病位证素,频率>20%的病位证素依次是脾、胃、肝、上焦、咽喉、肾;提取出26个病性证素,频率>20%的病性证素依次是痰、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燥、血虚、津液亏、火热、阳虚、湿、毒、思、食积、忧、怒;高频证素聚类分析形成9种类型;高频证素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 食管癌证素组合规律揭示出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存在痰瘀互结、毒火热互生、食积与湿互生的实性病变关系,阳虚与气虚互存的虚性病变关系,阴津亏虚与内燥互存、血虚与气滞互存的虚实夹杂病变关系.

    作者:吕翠田;牛亚南;陈玉龙;陈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灌胃给药10 d,分别用CCl4和D-DalN造成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取小鼠肝脏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变程度.结果 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降低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并可减轻CCl4和D-DalN所致肝脏病变.结论 研究狗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Cl4和D-DalN所致的两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曹思思;郑作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脑髓理论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思路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疾病,目前,无论西医、中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谭峰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与督脉,进而提出补肾生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法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健;李妙丹;陈晶;谭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