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徐腾;廖军;郑佳璇;谢巧瑜
概述了焦虑症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近况,其中临床研究方面是从中药、情志疗法、针灸、综合干预方面进行阐述.然后总结了近年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者:李晟;陈晓阳;叶丽枝;陈燕;易霞;秦莉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炎调方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8,12,24h处死大鼠,凝胶迁移电泳法(EMSA)检测右肺组织NF-κB活性,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MGB1水平.结果 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NF-κB微弱活化,模型组中,CLP术后2h NF-κB活性开始增强,24h仍有较强的活性;炎调方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活性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弱.模型组HMGB1水平2h开始升高,炎调方组与模型组相比,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调方能抑制脓毒症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HMGB1水平.
作者:施荣;熊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继承前贤对肿瘤特点认识的基础上,以临床实践为依托,结合肿瘤特点中尚未全面阐释的问题或现象,在中医学“邪正观”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恶性肿瘤邪之特点、恶性肿瘤正之特点及对这种特点对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意义,以期为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作者:王立国;部爱贤;张光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黄芪中皂苷与多糖及两者配伍对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依次进行正常培养和ConA(刀豆蛋白)诱导培养,采用MTT(溴化四唑蓝)微量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OD值,分别考察黄芪皂苷、多糖单用及二者配伍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于培养结束前取各孔培养液上清,检测NO含量.结果 对正常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黄芪皂苷在高浓度1,0.2 mg/ml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为促增殖作用,而单用多糖均促进细胞增殖,不同比例配伍时以皂苷0.2、多糖1.6mg/ml促增殖作用强,此配伍浓度下NO达大值,皂苷1.6、多糖0.2 mg/ml配伍抑制作用强,NO含量亦随之降低,而等比配伍时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对ConA诱导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黄芪皂苷、多糖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等比配伍时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以及NO的释放,且有明显浓度依赖性.结论 黄芪皂苷、多糖不同的配伍比例、配伍浓度其免疫调节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NO释放量相关,不同比例配伍时其综合效应随浓度增加一方发生改变,等比配伍时则表现为高浓度拮抗,低浓度协同或单纯相加.
作者:曹录秀;陈磊;盛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河北省承德隆化县黄芩GAP种植基地所产的黄芩不同采收期的根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53∶ 47∶ 0.1),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 黄芩苷在0.24 ~0.72 μ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14%,RSD 2.00%(n =6).经比较发现,此批采的承德产黄芩的根中黄芩苷含量在6~10月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6月10日的黄芩的根中黄芩苷含量高,达到21.25%,每个月份的第10日黄芩苷含量会变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不同采收期的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并有消长规律.
作者:郭晓艳;郝婷;赵桂琴;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苍苓止泻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 Innovation Explorer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22∶ 7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葛根素浓度在0.286 5~2.865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89%,RSD为1.80%(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苍苓止泻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安晓敏;樊磊磊;刘乃强;李振国;崔援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不同配伍比例的二妙散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7个不同配伍比例的二妙散的样品.色谱条件:Waters 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85nm.结果 建立其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立16个共有峰,对其中的黄柏、小檗碱进行了归属.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为临床类方的配伍应用以及制定复方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琰;傅春升;李玥;张学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近十年国内中医食疗的研究热点和中医食疗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2000~2011年间在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中医食疗研究论文中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以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Excel、SPSS18.0、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发的ROST ContentMining、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相关文献326篇,截取高频关键词22个.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国内中医食疗形成了3个研究热点:中医食疗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疾病研究.结论 对近十年国内中医食疗的研究热点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该时段国内中医食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周玲娜;徐洁;万敏;叶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清心滋肾法治疗绝经综合征阴虚火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是在全国6所医院进行多中心、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研究.绝经综合征阴虚火旺型患者分为清心滋肾方颗粒研究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观察期12周,评估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改变,血E2、FSH水平变化,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364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研究组242例,对照组121例,两组治疗后潮热次数、潮热程度、出汗次数、出汗程度均缓解,改善程度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MI分值均下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2、FSH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观察期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清心滋肾方有效控制绝经综合征典型症状潮热、出汗的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缓解临床症状群,改善生活质量,不影响血E2、FSH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激素治疗选择.
作者:卢苏;柳静;陈赟;陆葳;许家莹;季静;金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方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疏肝和胃方,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7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5个维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高于对照组,疏肝和胃方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两组治疗后PCS及MCS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疏肝和胃方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结论 疏肝和胃方能够明显提高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莲;朱生樑;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药用植物扶芳藤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提出扶芳藤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欧阳熙林;韦新杰;杨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黄芪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结果 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300W,提取温度为50℃,材料比1∶30,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黄芪多糖的提取.
作者:陈寿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丁硼乳膏在慢性龈炎洁治术后作为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牙龈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洁治术后配合使用丁硼乳膏,对照组采用单纯洁治术,1周后复查,观察两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和治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慢性龈炎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为63.33%.结论 丁硼乳膏作为慢性龈炎洁治术后的辅助用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卫东;李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对DSS诱导的IBD(炎症性肠炎)的作用.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自由饮水7d诱导BLALB/c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同时各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12,6,3 g/kg)灌胃,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动物肠道组织中ERK、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鼠结肠组织中ERK及p38MAPK水平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3种不同剂量的参林白术散对其表达有相应的下调.结论 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作用而起到抗DSS诱导的IBD的作用.
作者:刘玉晖;严雪梅;佟阳;易文凤;胡婕;游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草果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调节胃肠功能、抗菌、抗肿瘤和改变药物通透性等作用.文章从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三个方面对近年来草果挥发油的研究做一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张琪;黄燕;杨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杜武勋教授认为气化是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度概括,气化失司,机体则会产生痰饮、水湿、浊毒、瘀等病理产物,并进一步影响气化.冠心病之本虚在于脏腑气化功能失常,重点在心,旁及四脏,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是发病重点.由于人体精微不得正化,形成病理产物,痹阻心脉,构成冠心病之标实,因此对冠心病治疗分为实证期于虚证期,治疗的目标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利用中药纠正机体的失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作者:丛紫东;杜武勋;朱明丹;林圆圆;王智先;罗庆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常使用粉笔演板(或黑板书写)教学的52例基层中小学教师运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并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武汉多家医疗机构的52例经常使用粉笔演板教学且患有不同程度鼻-鼻窦炎的教师进行鼻腔冲洗和穴位按摩:鼻腔冲洗,每天至少冲洗2次,每次好课后立即冲洗;穴位按摩:揉印堂、点迎香、揉素髎、搓鼻旁、啄承泣、四白、浴面、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敲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每天按揉1~2次,每次50~100下.另选取52例具有可比性的不愿接受任何治疗的使用粉笔演板教学且患有不同程度鼻-鼻窦炎的教师作为对照组,一年后观察临床发病就诊检查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运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并配合穴位按摩的52例教师鼻塞、鼻腔干燥和涕中带血等症状明显好转,检查鼻腔创面糜烂面情况明显减少,有鼻窦炎的患者行鼻-鼻窦CT检查,鼻窦尤其是上颌窦炎症状也明显减轻,而未经治疗的教师症状有明显加重的趋势.结论 长期在粉尘污染环境里的工作人员,使用鼻腔冲洗同时坚持穴位保健按摩是防治鼻部疾患的重要方法,也是改善鼻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措施.日常合理及时使用鼻腔冲洗及坚持穴位保健按摩是预防和治疗鼻炎-鼻窦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何庆文;袁小兰;林大梁;刘爱国;肖才文;徐翔;李清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蛇头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其免疫机制.方法 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蛇头穴刺络放血治疗组)40例,对照组(传统治疗组)40例,观察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血液,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血清Ⅱ-2、IgG,以58例健康人为正常人组,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 、IL-2、Ig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而CD8水平与正常人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后,CD3水平显著上升,但仍低于正常人组,CD8水平显著降低,CD4/CD8、IL-2、IgG水平显著升高,达正常人水平.对照组治疗后,CD3水平显著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CD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CD8、IL-2水平显著升高,达正常人水平,Ig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仍低于正常人组.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体内免疫状态的改变,参与了带状疱疹的发生与发展病程;患者CD3水平的持续低下,可能与带状疱疹患者病程迁延和复发有关系;蛇头穴刺络放血疗法对于提高患者IgG的含量,改善患者体液免疫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范永桥;杨正明;顾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比9位医家临证处方规律的异同点,分析探讨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 选择张锡纯及其他8位医家临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张锡纯及中西医汇通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的常用药物运用情况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张锡纯与各医家在临证常用药物排序,相关性分析,方剂计量8项指标分析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尤其在运用生石膏、山药、山茱萸、黄芪、白芍等药物时与其他医家风格迥异.结论 作为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具有鲜明和极具创新性的临证用药个性,与其他中西医汇通医家有相似性,与非汇通医家差异较大.
作者:沙塔娜提·穆罕默德;胡浩;周铭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西药卡铂注射液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肺癌合并癌性胸水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胸腔内置管引流胸水后,胸腔内注射卡铂注射液,治疗组加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率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30.00% (P <0.05).结论 中药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卡铂注射液胸腔内给药能有效控制原发性肺癌患者胸水的增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刘会智;陈炎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