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塔娜提·穆罕默德;胡浩;周铭心
目的 探讨多元统计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11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可为5个类别: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湿热内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其中16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 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晓霞;叶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药用植物扶芳藤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提出扶芳藤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欧阳熙林;韦新杰;杨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探讨补肾疏肝药对菟丝子-柴胡调整卵巢早衰的生物学机制,利用因子分析对下丘脑CRF、IL-1、β-End、E2R、PR、NOS、GnRHmRNA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生物分子、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生物分子进行分组,对各组内生物分子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并建立各组之间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模型的预测功能可定量的分析各生物分子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揭示补肾疏肝药对菟丝子-柴胡在调整卵巢早衰中所起的作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在研究中药配伍作用的复杂生物学机制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磊;王秀凤;邓树泳;张琰;罗来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为迎春花的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结构的鉴别及紫外光谱的鉴别.结果 首次较为系统阐明了迎春花叶的生药学理论.结论 为建立迎春花叶的生药学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聂江力;裴毅;吴宪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收集的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呃逆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总结及提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得出结论,以更好的为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标准筛选、总结及提炼文献信息,并按照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质量评估,并采用Review manager5.1软件统计测量指标.结果 Meta分析纳入17个研究,异质性检验x2=25.28,P=0.06,具有临床及统计学意义上的同质性,可用固定模型技能型分析.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合并OR =0.17,95%可信区间为(0.11,0.25),整体效果检验z=8.78,P<0.00001,差异极具有显著性,穴位注射疗法对呃逆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的论文均为低质量论文,存在发表性偏倚,影响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结论 纳入Meta分析的论文的质量研究指数偏低且存在潜在发表性偏倚,但是低级证据并不代表无临床实用性,只是其内在真实性可能较低.现有证据表明穴位注射疗法对于呃逆确实有效,施加的干预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作者:许晓康;贾春生;王建岭;石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第3天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移植BMSCs、以及移植BMSCs联合电针,建立生理盐水组、BMSCs组和电针BMSCs组.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数及Bax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针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在各时间点电针+ BMSCs组的Bcl-xl阳性细胞数与BMSCs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增加;而Bax阳性细胞数则减少.结论 电针联合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上调Bcl-xl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邓莉;梅志强;常能彬;高小青;郭侃;杨朝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热淋清胶囊与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0.2g,3次/d,和热淋清颗粒8g,3次/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0.2g,3次/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检验,P <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热淋清胶囊治疗泌尿系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但对确定佳疗程提高有效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房辉;钱辉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黄芪中皂苷与多糖及两者配伍对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依次进行正常培养和ConA(刀豆蛋白)诱导培养,采用MTT(溴化四唑蓝)微量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OD值,分别考察黄芪皂苷、多糖单用及二者配伍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于培养结束前取各孔培养液上清,检测NO含量.结果 对正常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黄芪皂苷在高浓度1,0.2 mg/ml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为促增殖作用,而单用多糖均促进细胞增殖,不同比例配伍时以皂苷0.2、多糖1.6mg/ml促增殖作用强,此配伍浓度下NO达大值,皂苷1.6、多糖0.2 mg/ml配伍抑制作用强,NO含量亦随之降低,而等比配伍时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对ConA诱导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黄芪皂苷、多糖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等比配伍时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以及NO的释放,且有明显浓度依赖性.结论 黄芪皂苷、多糖不同的配伍比例、配伍浓度其免疫调节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NO释放量相关,不同比例配伍时其综合效应随浓度增加一方发生改变,等比配伍时则表现为高浓度拮抗,低浓度协同或单纯相加.
作者:曹录秀;陈磊;盛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清心滋肾法治疗绝经综合征阴虚火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是在全国6所医院进行多中心、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研究.绝经综合征阴虚火旺型患者分为清心滋肾方颗粒研究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观察期12周,评估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改变,血E2、FSH水平变化,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364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研究组242例,对照组121例,两组治疗后潮热次数、潮热程度、出汗次数、出汗程度均缓解,改善程度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MI分值均下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2、FSH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观察期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清心滋肾方有效控制绝经综合征典型症状潮热、出汗的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缓解临床症状群,改善生活质量,不影响血E2、FSH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激素治疗选择.
作者:卢苏;柳静;陈赟;陆葳;许家莹;季静;金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33例符合急性泪囊炎标准的患者采用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方法治疗.结果 33例患者均在三天内急性炎症得到控制,31例进行泪囊冲洗后1周内炎症迅速减轻,皮肤的红肿热痛基本消失,显效率达到93.90%.结论 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龟板提取物在不同的时间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分化抑制蛋白1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成功的PGL3-Id1启动子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龟板提取物分别作用于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6小时、3天、7天,每个时间点分别加入0,1,3,30,100μg/ml的龟板提取物,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分别应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RT-PCR检测Id1蛋白的表达.结果 36小时和3天时,小剂量的龟板提取物对分化抑制蛋白1的影响不大,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龟板提取物量效依赖性地促进了Id1的表达;7天时,龟板提取物对Id1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龟板提取物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分化抑制蛋白1的表达,且其促进作用呈现增高-强-减弱的特点.
作者:张海玲;郑二来;陈金锋;叶茂盛;陈东风;华子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山茶花挥发油对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山茶花中萃取出挥发油,对Hela和HepG2两种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增殖抑制实验.用不同浓度(0.25,2,16mg/ml)的山茶花挥发油处理Hela和HepG两种肿瘤细胞,CCK法分析细胞增殖浓度.结果 山茶花挥发油48 h可以明显抑制Hela和HepG2细胞增殖,山茶花对Hela细胞影响更敏感.结论 山茶花挥发油对两种癌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均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王前;吕芳;蒲凌奎;陈海魁;贺斌;王俊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不同配伍比例的二妙散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7个不同配伍比例的二妙散的样品.色谱条件:Waters 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85nm.结果 建立其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立16个共有峰,对其中的黄柏、小檗碱进行了归属.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为临床类方的配伍应用以及制定复方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琰;傅春升;李玥;张学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鹰不泊和沙苑子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法,对两种中药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鹰不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物,沙苑子提取物的活性顺序与之相反.结论 两种中药都具有抗氧化活性.
作者:牟振鑫;李洪娟;王雪;胥玉祥;赵佳;王建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经调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共有药用植物192科615属1105种,含蕨类植物31科49属80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54科556属1014种.对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和具有特色的中草药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作者:张宏意;施诗;廖文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口舌部疾病在古代隶属喉科范畴,本篇选取干祖望医案中治疗舌部疾病的几则记录,进行分析探讨,由于这几个疾病缺乏系统的现代医学名称,故将其综合起来共同讨论,分别以飞扬喉、风注、舌根痛、弄舌症等命名进行讨论.1 飞扬喉患者,男,18岁.1985年10月25日初诊.五天前,舌背中心起水泡,翌日继续在周围涌出不少泡疹.第三天上腭也出现水泡.第一个泡镊子镊破,之后又破几个.破后渗溢,有些血.疼痛,言语进食不利.无全身症状.口腔医院做过活检.
作者:吴拥军;黄俭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确定柴胡汤剂酸碱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不同药店购买的6种柴胡、含柴胡的不同药味组合以及不同用量柴胡煎液的酸碱度.结果 柴胡煎液体系的酸性除了与药材中所含酸性成分在煎液中的解离程度有关外,还与煎煮体系对药材中酸性成分溶解程度有关.结论 由于药材中的有机酸的在煎液中溶解能力较小,易达到饱和,因而煎液体系的酸碱度有保持稳定的趋势,受配伍合煎药味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柴胡煎液中有效物质研究基础提供参考.
作者:李军;张倩;姜华;张延萍;陈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系统红斑性狼疮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合剂配合糖皮质激素,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IL-6、TNF-α、免疫球蛋白IgM、补体(C3、C4)及转录因子Foxp3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IgM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3、C4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两组经治疗后Foxp3mRNA较治疗前表达上升,且治疗组变化更显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益气养阴法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改善SLE患者皮肤红斑、关节肿痛、全身发热、脱发等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郑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脉胶囊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干湿重及APTT,PT,TT,FIB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曲克芦丁组、疏血通脉胶囊低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中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开腹制作下腔静脉血栓模型,2h后开腹抽下腔静脉血送检测APTT,PT,TT及FIB含量,同时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段,称血栓湿重后置60℃烘箱中烘干24 h精确称干重.结果 疏血通脉胶囊组及曲克芦丁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5,表明疏血通脉胶囊及曲克芦丁均可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干温重,延长APTT、PT、TT时间,减少FIB含量,药效为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中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结果同时表明,疏血通脉胶囊中剂量组与曲克芦丁组比较P >0.05,显示两组疗效相当.结论 疏血通脉胶囊可明显减少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干湿重,延长APTT、PT、TT时间,减少FIB含量,可有效防治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张青萍;刘泰;周军;曾胜;胡玉英;曹斌;高微;吴玉强;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大黄牡丹汤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部分机制.方法 常规制备大黄牡丹汤水煎剂,分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小鼠并制备含药血清,在96孔板中将含药血清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收集培养上清,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NO分泌量、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1β、IL-6分泌量.结果 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大黄牡丹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正常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1β和IL-6(P <0.01);能抑制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P<0.05或P<0.01),但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IL-6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大黄牡丹汤对活化前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可能是该方调控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苗大兴;肖天保;梁宛伶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