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克丁(SO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朱永进;俞光第;印其章

关键词:奥克丁(SOD),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抗炎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奥克丁(SO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足爪肿胀度、全身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踝关节皮内注射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原发性病变预防给药和继发性病变预防、治疗给药3种方案。结果不论原发性病变还是继发性病变,SOD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度;在继发性病变方面,SOD还能减轻继发的全身病变情况。结论 SOD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炎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二十年医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对我院1980~1999年二十年来在各类杂志上发表的3309篇医学论文按年代、科室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文献分布规律,为作者今后撰写论文、投稿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作者:朱玲;翟萌;林虹;刘镛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源性光敏性皮炎31例

    外源性光敏性皮炎(Exogenous 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EPSD)系外源性光敏物经皮肤接触或内服吸收到达皮肤后又吸收一定能量和波长的光线(主要UVA)引起的一组皮肤病,我科自2000年6月~2001年4月收治3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子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放疗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解接受放疗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以有的放矢地给予营养指导,我们进行了接受放疗肿瘤病人的营养调查。方法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并记录病人24h活动情况,计算热能消耗。结果该类病人普遍存在蛋白质摄入量较多,产热比例约占总热量的15%~19%;大部分病人,尤其是女性病人,热能摄入不能满足消耗;所有病人蔬菜摄入不足;病人奶及奶制品摄入较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缺乏普遍而严重。结论放疗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亟需改进。

    作者:李新莉;朱圣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矽肺病合并难治性肺结核病治疗

    难治性肺结核由多种原因所致,目前疗效很不理想。1996年以来我们收治32例矽肺病并存难治性肺结核病人,其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浦梅萍;谷桂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股骨干多段骨折手术治疗14例疗效分析

    股骨干多段骨折在临床上属于较复杂类型的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中间骨块的长短、粉碎情况及骨折的移位情况等,可采取多种手术方法治疗。

    作者:周秦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

    我们开展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共完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56例,在心肌保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国锋;徐正安;朱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奥克丁(SO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克丁(SO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足爪肿胀度、全身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踝关节皮内注射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原发性病变预防给药和继发性病变预防、治疗给药3种方案。结果不论原发性病变还是继发性病变,SOD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度;在继发性病变方面,SOD还能减轻继发的全身病变情况。结论 SOD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炎作用。

    作者:朱永进;俞光第;印其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分析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早饱、腹胀、食欲不振。我科门诊1996年6月~2000年12月诊治8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杭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artⅠ 儿童及成人LTHMC基质细胞免疫表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人长期骨髓细胞培养(LTHMC)基质细胞免疫表型。方法取3例儿童、3例成人骨髓液制成骨髓单核细胞悬液(BMMNCs)接种于RPMI1640培养基传代培养,每周半量换液;8周龄LTHMC基质细胞,加入CD34、CD33、CD38、CDw90抗体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作同等条件下对照观察培养。结果 8周龄LTHMC61.5%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型为CD34+、CD38+、CDw90+;儿童以CDw90+为主,成人以CDw38+为主。结论 LTHMC基质细胞具有部分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儿童的基质细胞更趋于幼稚。

    作者:王晓东;董天华;张锡庆;王科文;徐耀增;李雅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降血压同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的影响,以及肾脏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氯沙坦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的排出,降低肾组织局部醛固酮、ET的含量,但使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结论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氯沙坦阻断AngⅡ的作用,降低肾组织局部醛固酮、ET水平有关。

    作者:谢燕;李声宏;钱永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常州地区8611例出院病员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分析2000年7月常州地区医院8611例出院病员抗生素使用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有关对策。

    作者:陈淑萍;姚正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复方黄芪口服液黄芪甲甙的含量

    测定复方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甙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YWG—C18柱,乙:水腈(1∶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3个批号样品中黄芪甲甙的含量分别为138μg/ml,177μg/ml,167μg/ml,认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复方黄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顾利清;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白血病细胞株、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和体内分化诱导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发现端粒酶表达下调是诱导分化的早期效应之一。诱导分化治疗可使急性白血病M 3早幼粒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降至正常。结论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伴随着端粒酶活性下调。

    作者:傅?;王玮;岑建农;陈子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波破碎法在原生质体诱变中的运用

    目的改良螺旋霉素的生产菌株-生二素链霉菌,提高其产量。方法以超声破碎法破坏出发菌株的细胞壁,获得该菌的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培养后获得的诱变菌,其产螺旋霉素的效价上实现了大面积的提高。结果在参与初筛的菌落中,摇瓶发酵后有38.3%的菌株效价获得提高,范围为1.62%~11.92%,取效价较高的初筛菌株进行复筛,其效价依旧稳定在较高水平,提高范围为5.48%~11.92%(平均提高率为8.73%)。结论本文采用的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的原生质体,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影响因素少等诸多优势。是一种适合国内工业菌种改良的好方法。

    作者:陆明;祁汝峰;徐培君;杨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D模型海马结构中iNOS表达及作用

    目的建立Alzheimer病(AD)大鼠动物模型,探讨iNOS在AD动物模型脑组织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海人藻酸(KA)毁损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Y型迷宫实验及β-APP的表达判断AD动物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检测动物模型海马中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迷宫实验发现,KA毁损NBM后大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和手术前(P<0.001)和对照组(P<0.001)相比明显下降。免疫组化发现,β-APP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多(P<0.001),两者均以CA1和齿状回区多。结论海人藻酸毁损Meynert基底核可建立简便可靠的AD动物模型;AD动物模型中,iNOS高表达,这提示NO过量产生对AD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魏福堂;夏春林;何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LDR诱导蛋白及其对淋巴细胞CD25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诱导蛋白的产生条件、提取、检测、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因素等,并进一步探讨其对淋巴细胞CD2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给予5~10cGy LDR(γ射线)全身照射后2h,取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超声波破碎细胞、低温高速离心,上清液即为LDR诱导蛋白粗提液。以3H-TdR掺入法,观察LDR诱导蛋白对离体小鼠脾脏细胞转化的刺激作用以反映其生物活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方法,观察LDR诱导蛋白对人淋巴细胞CD25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经5~15cGy LDR(γ射线)作用后都可从小鼠脾脏细胞中提取到有生物活性的LDR诱导蛋白,并且在10cGy剂量时LDR诱导蛋白活性强,提取诱导蛋白的佳时间在照后2h左右。结论 LDR诱导蛋白能轻度增强静止的淋巴细胞CD25分子的表达。

    作者:吕兑财;苏燎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消瘀片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研究

    目的测定中药消瘀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反应。方法小鼠以大浓度和大体积灌服消瘀片,大鼠连续口服消瘀片0.7g/kg*d、1.54g/kg*d和3.5g/kg*d的慢性毒性(6个月)。结果小鼠给予大剂量后,无一动物死亡和产生异常反应,其大耐受量为28.0g/kg。连续给药6个月后,大鼠进食正常,体重增长一致,尿常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结论中药消瘀片对受试动物未见有明显毒性作用。

    作者:朱路佳;陆群;谢梅林;薛洁;顾振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黄连粉针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其病变轻重不一,复发率高,治疗困难(1995~1999),笔者用双黄连粉针剂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一凡;朱雄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质水平分析

    高血压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危险因子之一。高血压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报道较多,看法尚不一[1、2]。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我们测定高血压病人及其与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匹配的无高血压、无CHD患者血脂水平,结果报道于下。

    作者:王丽萍;马雪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腔液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伴有体腔积液的患者体腔液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情况以及端粒酶活性测定在疾病良、恶性质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以PCR为基础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对35例患者体腔液沉淀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相对性定量测定,并与脱落细胞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23例恶性肿瘤患者体腔液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的平均吸光度值为0.60±0.48,显著高于12例良性疾病患者体腔液细胞的平均值(0.07±0.05),P值小于0.01,采用端粒酶活性检测法对恶性体腔液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其阳性率达到86.96%,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8.70%),两法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腔液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良性疾病患者的水平,端粒酶活性检测法对体腔液良、恶性质有辅助鉴别价值。

    作者:谢可鸣;居颂光;谢平;姚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