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艳;王怡敏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指外伤后首次CT检查没有血肿的部位经复查后发现血肿[1].本院1995~1999年共收治78例,现对其CT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边联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因.方法采用细菌培养、解脲脲原体培养、PCR检测沙眼衣原体等,对13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110例检出病原体,其中淋球菌26例(19.0%),解脲脲原体40例(29.2%),沙眼衣原体21例(15.3%).L型细菌感染在慢性前列腺患者中明显增加(P<0.05).结论目前国内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日趋复杂,治疗前进行病原体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祁小飞;祁汝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谷维素的降脂作用.方法采用高脂血症大鼠,观察谷维素对其血脂的影响.结果谷维素(0.5~2g/kg)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P<0.01),同时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谷维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张克平;陆群;朱路佳;顾振纶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通过鼠脑外伤模型,在脑的不同部位检测Fos蛋白表达.并在大鼠脑外伤后早期用MgSO4治疗,通过对Fos蛋白的检测,探讨MgSO4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脑外伤患者早期用MgSO4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eeney脑挫裂伤模型,50g×12cm的能量作用于鼠脑顶部皮质,造成脑挫裂伤.脑外伤后30min、1h、2h、4h分别在尾壳核、海马、损伤周顶部皮质测定Fos蛋白.大鼠脑外伤后10min股静脉注射MgSO4,在伤后2h检测Fos蛋白表达.结果 (1)外伤后30min,只有损伤周顶部皮质出现明显Fos蛋白表达(P<0.01).脑外伤1h、2h、4h伤侧尾壳核、损伤周顶部皮质、双侧海马皆出现Fos蛋白高表达(P<0.01).Fos蛋白表达以2h时为明显.(2)MgSO4治疗后以上3个部位的Fos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假治疗组相比有明显下调(P<0.01).结论脑外伤可诱发Fos蛋白表达,脑外伤后10min,MgSO4治疗,能下调Fos蛋白表达.表明脑外伤后早期MgSO4治疗,能明显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
作者:樊永中;朱凤清;周幽心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h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阳性细胞多,而皮层持续时间短,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90min,Fos蛋白表达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出现Fos蛋白表达的区域神经元易于耐受缺血性损害而存活,可能是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之一,Fos蛋白的表达存在扩散抑制.
作者:卞杰勇;周岱;张世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等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均有抑制作用[1].为观察其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我科近半年来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20例,并与以往加贝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祁小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骨化性纤维瘤多见于颌骨,发生于颌骨以外骨者较少见[1].本文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外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诊断分析如下.
作者:张远兵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将20例冠心病患者与20名正常人的样本数据,运用遗传算法(GA)建立了线性判别函数,并与Fisher判别分析作了比较.结果表明,GA比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证实了GA应用于医学判别分析的有效性.
作者:汤忠鎏;王浙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nm23-H1 蛋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胰腺癌的诊断、预后估计提供依据.方法对21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进行nm23-H1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所有检测均采用Envision 2步法.结果 21例胰腺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1.9%(13/21),高于非肿瘤组织(P<0.05);高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100%)同低分化腺癌组(3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23-H1 的表达能反映胰腺癌的某些生物学活性,有助于胰腺癌的预后估计.
作者:冯一中;顾元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治疗上钻孔冲洗引流为首选的术式,但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本院1995~1999年共收治CSDH 140例,其中发生手术并发症35例,占25%.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良才;龚松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异常是否与其自身抗体产生高低有关.方法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在流式细胞仪下定量检测20例SLE患者及10名正常人PBMC体外凋亡情况,同时观察了SLE患者自身抗体的表达及与凋亡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PBMC体外培养0、24、48、72h后凋亡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高于非活动期(P<0.05).SLE患者自身抗体产生越多者较自身抗体产生少者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SLE患者PBMC的凋亡加速,与其自身抗体产生增高有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琦;殷志伟;步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松果体调节昼夜节律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持续黑暗条件下,24h记录大鼠的踏转轮运动,观察其昼夜节律性变化,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视交叉上核(SCN)中光诱导的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摘除松果体后,踏转轮运动白天少黑夜多的昼夜节律消失,Fos蛋白表达减少;补充褪黑素后能使之恢复.褪黑素1(ML-1)受体拮抗剂Luzindole 也能使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消失和Fos蛋白表达减少.而ML-2受体拮抗剂Prazosin则不能.结论松果体通过分泌褪黑素作用于SCN中的ML-1受体,从而调节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性.
作者:蒋星红;李金华;俞光第;印其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抗精子抗体(AsAb)导致男性不育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近年来有报告提出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可能是造成部分男性不育的因素[1,2].我们就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验探讨.
作者:张炜;严春寅;郭震华;王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VI)的心电图变化较快,临床上常记录不到其典型变化.我院近年收治2例急性下壁合并RVI,其RVI的心电图变化典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惠莲;余荣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从时间生理学的角度,探讨血液中环核苷酸系统的生理节律.方法将实验动物置人工光照周期的稳定环境中饲养2周后,在昼夜6个不同时点分别取样测定.结果小鼠血液中cAMP和cGMP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中值分别为104.34和64.70nmol/L,两者相差1.64倍;相位分别位于12∶56和19∶58时,相差近7h.结论正常小鼠血液中的环核苷酸信使含量具有昼夜变化的特征.
作者:朱金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介绍费森血透A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总氯量、氯化钙、氯化镁、醋酸的检测方法.讨论了制备和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曹跃利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CD3单抗、CD28单抗、PHA和低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影响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的因素.方法分别以CD3单抗、CD28单抗、PHA和低剂量辐射作为作用因素,用3H-TdR掺入法观察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情况.结果 CD3单抗和CD28单抗联合刺激、PHA和低剂量辐射单独或联合处理,均可使淋巴细胞明显增殖.但CD3单抗和CD28单抗单独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 CD3单抗和CD28单抗联合作用可使淋巴细胞有效增殖,PHA和低剂量辐射具有相似作用,对细胞免疫调节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建华;苏燎原;童建;薛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ation adenovirus-mediated HSV-tk/GCV system and antisense IGF-1 gene therapy for rat glioma and analyze the mechanism.Methods Using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GCV killing effeciency after combined gene transfer of HSV-tk and antisense IGF-1 was observed in vitro.Rat glioma was treated with HSV-tk/GCV and antisense IGF-1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rats was observed.Results C6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k and antisense IGF-1 gene were more sensitive to GCV than that transfected with tk gene alone.The survival of the combination gene therapy group was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and large amounts of CD+4,CD+8 lymphocytes were detected in the tumor tissues.Conclusion Antisense IGF-1 gene may enhance the tumor-killing effects of HSV-tk/GCV.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男,64岁.因间断咳嗽数10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无发热及咯血史.摄125kV高电压胸片示两肺尖、肺门散在小结节状钙化影.两上肺见斑点状高密度影,两肺广泛分布纤维条索阴影.右中下肺野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心胸比率增大,以右心增大为主.初诊为两上肺陈旧性结核并右肺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复查胸片,再诊为右中叶肺癌.螺旋CT平扫示:右肺下叶见6×4×4cm3不规则软组织病灶与局部胸膜有粘连表现,可见胸膜凹陷征、毛刺状突起.诊为右肺下叶癌并发炎症.临床建议行纤支镜检查,但患者坚持直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矽肺.
作者:梅毅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以甘油明胶为基质,研制了复方呋乙栓,并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临床用于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久艳;王怡敏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