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药维持治疗肺脾气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1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8.1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脾气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采用中医药维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刘海阳;苏志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咳嗽病小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咳嗽病小儿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配合热奄包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情况评分、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第1 d、3 d及7 d的咳嗽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天后两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和7天后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情况评分、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咳嗽病小儿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的咳嗽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龙晓燕;古丽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温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与综合组.西药组52例,用常规西药治疗,综合组52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增用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感觉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加快(P<0.05),综合组显著大于西药组(P<0.05);综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温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提升临床效果.
作者:阎海丽;何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多方资料整合,以虚证自述的方式,表述了虚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多方特征,以期实现认识虚证目的,为中医临床提供相应的诊疗思路和认知角度.
作者:王学敏;袁彬;张建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温经活血外洗方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运用及护理体会,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经活血外洗方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肿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前2周,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与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第3周至第6周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与肿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活血外洗方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促进患肢功能康复的作用,可操作性高、安全性好.
作者:方元娥;王皓霖;胡黎文;朱俊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其血压水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分组法将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为(84.59±6.64)mmHg、收缩压为(133.26±10.21)mmHg,血肌酐异常、脑卒中、心律失常三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5%、2.33%、16.28%,都比对照组低,出院后3个月四项生活质量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能够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
作者:江霞;丘联臻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05%,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TCSS总分为(7.09±1.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借鉴.
作者:蔡东林;江晓波;房汉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脐针配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脐针配合刺血拔罐及盐酸伐西洛韦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综合疗效评分,疼痛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止疱、结痂、脱痂以及综合疗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缓解疼痛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脐针配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弭艳红;王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探讨葛根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型痤疮的基础原理及治法治则,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付佳琳;周艳艳;韩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味对慢性阴虚胃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与胆囊B超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阴虚胃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另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与胆囊B型超声下形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为(3.76±3.25)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7.84±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囊增大率、胃部排空迟缓率分别为5.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基础上对阴虚胃热型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胃动力以及胆囊生理功能.
作者:蒋文霞;居凌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综述肝癌晚期疼痛护理研究现状、子午流注理论及耳穴压豆疗法改善肝癌疼痛相关的研究进展.子午流注耳穴压豆改善肝癌疼痛研究实例不多,且达到的临床效果不满意,关于该种方法联合中医护理方案及疼痛综合护理的研究尚为不足,在观察指标上只关注临床治愈,缺少对患者心理变化及社会功能的评价.本研究通过对近十年来子午流注耳穴压豆疗法在治疗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归纳,认为该护理方式可以减轻肝癌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但是,在此基础上辅以具体完善的西医综合护理方案,配合传统中药贴敷等手段,是否可以进一步明显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董进;韩晨阳;段红梅;刑雅娟;曹纪伟;庞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通过论述王祥麒教授运用脏腑辨证论治肺癌的经验特色,总结其脏腑辨证的理论特点,以及其在肿瘤疾病方面论治的优越性,使大家对脏腑辨证应用于肿瘤临床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王祥麒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与思考,结合前人对肿瘤类似疾病的论述,逐渐摸索出的肿瘤辨证首重脏腑,多系统损害重视五行的临床特点,得到更多人的认识与运用.
作者:尹怡;蔡超产;王祥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简述王晞星运用健脾疏肝和胃方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经验,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殷杰;王晞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复制神经源性肌萎缩动物模型,针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观察腓肠肌湿重(脏器指数)及病理改变,检测肌组织的钠钾ATP酶、NT-3、IGF-Ι、NGF含量.结果: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可复制神经源性肌萎缩动物模型,针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可减轻萎缩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增加萎缩肌组织的湿重和脏器指数,提高钠钾ATP酶活性和NT-3、NGF活性.结论:针刺可治疗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引起的神经源性肌萎缩,其机制与提高钠钾ATP酶活性和NT-3、NGF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郭源秩;马越娇;戴莉莉;吴彼;董瑶;宋光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扬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扬刺组(21例)和常规组(1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位取膈俞、胃脘下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阿是穴,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扬刺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局部扬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扬刺组痊愈率为85.7%(18/21),优于常规组的63.2%(12/19,P<0.05);治疗后,扬刺组与常规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各自SNCV及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组间正中神经SNCV及MNCV比较,扬刺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腓总神经SNCV比较,扬刺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腓总神经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刺组与常规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皆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扬刺组在改善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肌力减弱等临床体征方面,及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性和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应用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实验的糖尿病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n=43),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行六味地黄软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数据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六味地黄软胶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黄再峰;陈梅芳;成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药敷贴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110例,时间段为2015年3月10日-2017年8月20日,均为我院就诊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模式,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 与81.82%,P<0.05;给药前两组的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失眠患者给予中药敷贴+耳穴贴压的效果显著,值得采纳.
作者:邓元将;丁梦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血必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2 h后取出肾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a2+-Mg2+-ATPase的活性,测定肾功能.结果:与I/R组比较,血必净预处理组血清中BUN,Cr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肾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必净可以减少大鼠脂质过氧化,改善肾功能,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燕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解郁疏肝汤治疗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92例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疗法,给予口服当飞利肝宁片,早、中、晚各服用2片,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解郁疏肝汤治疗,200 mL冷水煎服,每日服用1剂,分为早晚2次温服,连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疗程后进行随访,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中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疏肝汤治疗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疗法.
作者:孙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金骨莲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者患者采用金骨莲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洛索洛芬胶囊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概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概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金骨莲胶囊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金骨莲胶囊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