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燕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味对慢性阴虚胃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与胆囊B超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阴虚胃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另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与胆囊B型超声下形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为(3.76±3.25)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7.84±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囊增大率、胃部排空迟缓率分别为5.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基础上对阴虚胃热型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胃动力以及胆囊生理功能.
作者:蒋文霞;居凌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皮肤过敏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皮肤过敏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消风散和五味消毒饮治疗,n=47)和对照组(实施地奈德乳膏治疗,n=47),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组间血清IgE水平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62% 和4.26%,76.60% 和19.15%,P<0.05.结论:消风散和五味消毒饮在皮肤过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骆外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的效果,从而为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提供有效的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重度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进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耳穴贴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h、3 h、24 h及48 h疼痛程度总体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从而为混合痔术后疼痛提供了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黄丽晖;温娅娟;谢桂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简述王晞星运用健脾疏肝和胃方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经验,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殷杰;王晞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解郁疏肝汤治疗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92例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疗法,给予口服当飞利肝宁片,早、中、晚各服用2片,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解郁疏肝汤治疗,200 mL冷水煎服,每日服用1剂,分为早晚2次温服,连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疗程后进行随访,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中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疏肝汤治疗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疗法.
作者:孙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乙肝肝硬化是现代医学概念.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数大,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终末期阶段.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设想从中医体质角度入手,对乙肝肝硬化易感人群进行防治.故现将中医体质在乙肝肝硬化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林辉瑶;康燕能;洪燕秋;王敏;唐金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的证候差异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揭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特点,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规范化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87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按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进行证候分型,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颈部斑块或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异同.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主要证候特点是郁热,以气郁化热证为主要证型;肥胖组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上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肥胖组.
作者:赵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分型辨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的患儿例数为2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5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型辨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痊愈时间、手足皮疹痊愈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分型辨治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痛苦,另外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作者:邓路丹;赵成顺;李双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脾健脺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补脾健脺饮高剂量组、补脾健脺饮中剂量组、补脾健脺饮低剂量组,4周后检测血糖、血脂等.结果:补脾健脺饮对链脲佐菌素致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具有降低葡萄糖耐量和改善血脂的作用.结论:补脾健脺饮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周兴武;顾润环;于一江;李成;王文爱;柴海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口服强的松片;观察组予联合小柴胡汤加减,观察8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明显高于对照组(67.9%),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陈晓红;王永发;李雅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益肾生精冲剂在治疗睾丸性无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1例睾丸性无精症患者,对这31例患者每日给予益肾生精冲剂15 g,开水冲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通过精液常规检查,得出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患者按疗程服用益肾生精冲剂后,3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87%.治疗后患者FSH、LH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而T/LH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生精冲剂在治疗睾丸性无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宪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腰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以小针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各为100例;对照组患者以针灸及推拿治疗,治疗组则以小针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1±2.4)分,治疗总有效率为86.0%;治疗组疼痛评分为(3.6±2.0)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3.0%.结果对比,治疗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中,实施小针刀疗法,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靳勇;蔡少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药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44眼)和对照组各20例(40眼).对照组采用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观察组加用中药,口服,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8周.观察视力并进行眼底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视力情况,血清VEGF水平,黄斑厚度等病变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眼底病变(黄斑厚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及抗VEGF组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改善视力;降低黄斑厚度,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水平,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情发展.
作者:金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0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2-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52例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针对治疗组53例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90.57%)明显优于常规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5.00%),两组相比,P=0.034;且治疗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92.45%)明显高于常规组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8.85%),两组相比,P=0.046.结论:中医治疗月经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显著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血必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2 h后取出肾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a2+-Mg2+-ATPase的活性,测定肾功能.结果:与I/R组比较,血必净预处理组血清中BUN,Cr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肾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必净可以减少大鼠脂质过氧化,改善肾功能,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燕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金骨莲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者患者采用金骨莲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洛索洛芬胶囊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概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概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金骨莲胶囊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金骨莲胶囊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扬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扬刺组(21例)和常规组(1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位取膈俞、胃脘下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阿是穴,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扬刺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局部扬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扬刺组痊愈率为85.7%(18/21),优于常规组的63.2%(12/19,P<0.05);治疗后,扬刺组与常规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各自SNCV及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组间正中神经SNCV及MNCV比较,扬刺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腓总神经SNCV比较,扬刺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腓总神经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刺组与常规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皆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扬刺组在改善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肌力减弱等临床体征方面,及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性和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在治疗早孕合并宫腔积血的先兆流产患者中对孕酮(P)、B超积血范围、相关伴随症状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当归散加减,对照组服用黄体酮胶丸;从B超发现胎儿存活合并宫腔积血至孕12周,观察孕酮(P)变化、B超积血范围的变化.结果:①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②孕酮:两组孕酮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升幅相当.结论:当归散加减治疗早孕合并宫腔积血的先兆流产患者能提高早孕孕酮水平,对积血范围减少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作者:舒荣梅;柯振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简述对护理本科在校生沟通能力现况调查过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文美;刘思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1例临床上诊断为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普通康复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例数、显效例数及痊愈例数均优于普通康复组.结论: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嘉恩;贾宁;周光进;朱光耀;谢婉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