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杰
通过对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认识到助产士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心理危害的环境中,认为锐器损伤、血液、体液污染、噪音和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助产士职业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变工作流程、防止意外损伤、调整心理状态等防范职业危害的措施.
作者:于亚洁;祁国华;董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手术间物品定位放置,有利于巡回护士在位率,提高手术进展,提高手术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我院2011年11月洁净手术室投入使用以来,通过对手术室物品定位管理持续改进,不但使手术间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物品定位知晓率,减轻护士劳动,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放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护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观察,发现护理问题,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下面谈谈从事护理工作近三十年来结合具体实例对病情观察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桂盘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全面掌握院内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的用药情况,提高医药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方法:提取院内2009年至2011年中西药联用处方2500张,并针对不合理的联用处方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85张,其中重复开药有35张,理化性联用禁忌处方有13张,诱发药源性处方有21张,药理搭配禁忌处方有16张.结论:中西药联用处方出现不合理的配伍,应大力宣传中西药联用理论知识,提高医院医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医药管理制度,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作者: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此较超声乳化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和技巧.方法:对148例159只眼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将148例161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结果:超声乳化术后效果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组.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是治疗白内障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诊治方法进行探讨,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相关诊疗经验.方法:对于2008年12月到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治愈31例,好转10例,死亡1例.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临床表现有不用的特点,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要结合其临床以及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的指标进行综合的诊断,经确诊之后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杨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实施CT扫描时必须使病人保持短暂安静状态,但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不配合的病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对各种不配合CT扫描的病人,通过静注安定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无一例意外情况发生.
作者:樊秀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加强护理教学查房,使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专科护士的综合护理水平.方法:每月进行两次护理专科查房,由科护士长主持,相关专科的护理人员和临床护理实习生(下称护生)参与.效果:通过5年来的实践,提高了护士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累了临床带教经验.培养了专科护理骨干,体现了我院专科护理特点,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1病例患者,男孩,18岁,主因感冒、咳嗽、发热于2012-3-17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溶入5%的葡萄糖250毫升中静脉输入,输入速度60滴/分,15分钟后患者感觉恶心、胸闷、气短,既而口唇发绀,四肢发凉出冷汗,很快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作者:赵占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社区的肝癌高危人群队列,为肝癌病因学研究和后期肝癌风险预测提供基础人群;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建立和随访经验;方法:201O年07-11月份采用乙肝两对半检测对广西某社区12481人进行肝癌高危人群筛查;每半年随访一次,2011年上半年对这些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第一次随访;2011年下半年进行了第二次随访;结果:共建立肝癌高危人群926例,阳性率为7.42%,其中男性肝癌高危人群为695例,阳性率为7.42%,女性肝癌高危人群为251例,阳性率为7.40%;第一次随访487人,依从性为52.59%;第二次随访686人,依从性为74.08%;结论:在广西社区建立肝癌高危人群队列,为肝癌早诊早治,下一步随访研究及更深层次、高水平的区域性肿瘤基础研究、现场调查及进一步结合临床,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探索和总结了一套完善的随访经验.
作者:李为之;崔英;梁新强;郭丽萍;刘海洲;聂龙;江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创伤患者对创伤疼痛的感受程度,不仅因创伤程度、年龄、文化素质、个性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体,因心理状态不同,对疼痛亦有不同的反应.针对不同的疼痛相关因素评估,以及健康教育,进行有的放矢地实施疼痛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佳状态.
作者:周鼓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产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任意将90例划分为两个小组,甲组使用氮丙嗪药物进行治疗;乙组使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甲组由于服用氮丙嗪引发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例数为29例,占甲组总人数的64.4%,占本次治疗总人数的35.6%;乙组服用利培酮引发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例数为14例,占乙组总人数的31.1%,占本次治疗总人数的15.6%.结论:在开展治疗工作之前,应该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相关情况,并及时检测其各项肝功能水平,按照病情的改变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服用剂量或者开展保肝治疗,以此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作者:纪军军;毕崇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使医院的消毒管理得到强化、医务人员的消毒意识得到强化、医院的卫生条件与实施得到改善,对我县2009年所有医疗单位等139所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胃炎患者辨证分为4型:肝气郁滞型、脾胃虚寒型、火热郁结型、瘀阻脉络型.给予患者相应的中药汤剂.结果:临床治愈60例(占75%),显效15例(占18.75%),好转3例(占3.75%),无效2例(占2.50%).总有效率97.5%.结论: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承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救治经验进行总结,提升治愈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方法:针对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经我院确诊及救治的1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临床特征,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10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救治后,9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由于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属于危重中毒.随访2至5个月后,9例病患未出现记忆力下降、抽搐或者反应迟钝的后遗症.结论:及时诊断患者的病情,以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恩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知识教育指导,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2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尿路感染、造痿管堵塞等并发症情况),实施护理知识教育及指导,使其掌握长期带管所需要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结果:在随访中,发现发生造痿管堵塞5例,造瘘管脱落2例,膀胱出血1例,尿道、膀胱内感染9例,无并发症15例.在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相互配合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的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通过护理知识教育及指导,使患者掌握了追痿管护理的要点,避免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卓贤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变应性鼻炎患者遵医行为与采取护理干预的关系,并分析护理干预对该种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业性的护理干预,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的人数明显比观察组少,专业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能够大程度地遵照医嘱.结论: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护理干预是提高治愈率,保证治疗顺利的重要条件.
作者:尹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降低留置尿管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分析2O11年1月至6月11例留置尿管病人非计划拔管事件,采取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操作,落实预防导管滑脱措施,作好护患沟通等相应措施.结果:降低了留置尿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率.结论:护理核心制度的规范执行,护士素质提高,护理安全制度的落实,进行留置尿管全过程干预,对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郭彬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微笑是护士职业形象美的体现,是护士职业形象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佳体现了护士对患者的真诚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微笑让患者体察到护士美好的道德情操,同时,护士热情、主动、周到细腻的微笑服务表达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也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马晴敏;许会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三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00例患者分组对比,对三组数据进行临床分析体会;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后病情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既有其优越性也存在弊端,患者在用药时需谨慎注意,及时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检测.
作者:孙萍娣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