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内服联合足底反射疗法治疗运动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覃荣周;王君良;郭文清;王煜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 八珍汤, 足底反射, 血清铁蛋白, 转铁蛋白
摘要:运动性贫血多是由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状态下造成的机体单位容积血液中与正常人相比,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均降低的一种身体功能状态[1],是影响运动员发挥与个人能力的中药因素之一.因此,探索有效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干预措施与方法是现今运动医学面临的难题.中医学自肇始既有着对于养生与保健的高度认识,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治法,如何将中医药运用于运动医学之中,更好的发挥其保健功效,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旧工艺复方灵丹胶囊药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新、旧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的药效作用.方法 以CCl4色拉油溶液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新、旧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混悬液,观察各组大鼠表征,测定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二便、脏器指数等均出现异常,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状态逐渐恢复,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显著下降,脏器指数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结论 按新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药效比原工艺好.

    作者:王化宇;任钰;孟美;张炜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紫苏不同居群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分析

    目的 研究紫苏不同居群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进行统计与聚类分析.结果 14个紫苏居群间叶、果穗、梗及根中总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一居群不同部位间总黄酮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居群紫苏果穗和根中总黄酮含量均较叶低,较梗高;白苏叶、梗及根的总黄酮在14个居群中高.14份材料经聚类分析可分成4个类群.结论 紫苏果穗和根可能是潜在的新药源,紫苏不同居群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在地理上无明显的区域界限.

    作者:赵茜;刘倩;邹素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黄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研究

    目的 对大黄种子内源抑制物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甲醇和蒸馏水分别制备大黄种子的浸提液,并测定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根长来测定其抑制活性.结果 大黄种子含有一定的内源抑制物质,对发芽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胚根的生长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水浸提液对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醇浸提液.结论 大黄播种前用水浸泡种子,可降低其抑制物质对胚根的抑制作用,提高出苗率.

    作者:李敏;敬勇;刘薇;林秋霞;夏琴;齐景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罗天益“因时制宜”的学术思想

    “因时制宜”防治疾病的学术思想,早在《内经》中已得到系统的论述,通过对罗天益所著《卫生宝鉴》的系统考述与探讨,发现天益在养生、确定疾病治则、处方遣药以及推断疾病预后等方面,始终贯穿“因时制宜”的原则,至今仍值得效法.

    作者:李付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现状及建议

    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学科前沿.文章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指出当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饮片的主治、功能与归经等属性间相互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新的适应症;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方剂主成分及配伍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探讨.并进一步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基于网络药理学数据处理分析的培训;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学术交流;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团队间的科研合作.以期为推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程提供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

    作者:王君明;苗明三;屈凌波;张月月;崔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6例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 服用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NASH患者46例,并与同期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46例NASH患者做对比,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肝功能、腹部B超、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46例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显效+有效)率84.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A、LN、IV-C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疏肝解郁化瘀方治疗NASH临床疗效较显著,并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三都;龙燕;杨庆坤;孙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吴茱萸生物碱类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吴茱萸总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胸主动脉贴壁法,培养VSMCs并传代,通过特异性抗体SM α-actin进行免疫组化细胞学鉴定;MTT比色法检测VSMCs的增殖,制作各生物碱抑制VSMCs增殖的量效曲线,并依照改良寇式法计算吴茱萸各生物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三种生物碱的效应.结果 当质量浓度小于3×10-6g·L-1时,吴茱萸总碱的抑制作用低于等量的吴茱萸碱和次碱;高于此浓度,吴茱萸总碱抑制效应强于吴茱萸碱和次减,三种生物碱的IC50分别是1.72×10-5g·L-1、2.56×10-4g·L-1和3.42 ×10-4g·L-1.但总碱浓度高于3×10-5 g·L-1时,则呈细胞毒作用.结论 吴茱萸碱、次减和总碱均有抑制VSMCs增殖作用,吴茱萸碱的抑制作用略高于次减,总碱浓度过高可产生细胞毒作用.

    作者:徐洋;侯化化;李强;张婧怡;孙安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突触结合蛋白Ⅰ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大鼠脑干、脊髓中突触结合蛋白Ⅰ(Syt 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每天1次,连续治疗6d.术后第1、3、9天,分别评估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变化;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yt Ⅰ的表达.结果 术后1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3d,各组评分分值均有降低的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d,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以综合组较为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张力,并可上调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Syt Ⅰ的表达,而尤以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更优.

    作者:杨慎峭;冯丽娟;毛雪莲;马红彦;金荣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从肾虚病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养护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文章紧扣肾虚这一核心病机,从肾的阴阳失调及其对心、肝、脾三脏的影响,来阐述通过饮食起居的养护,可固肾填精,避免或缓解临床绝经期妇女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作者:谭雪菊;李炜弘;曾跃琴;许嗣立;秦健;崔珈铭;史年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LEEP刀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宫颈糜烂170例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多发病,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宫颈电热圈(LEEP刀)是目前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LEEP具有手术快,疼痛轻,切割后的组织不影响术后病理检查等特点,故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性,美宝具有原位再生功能,故我院对17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柯静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复方乌梅散对胃癌细胞粘附迁徙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乌梅散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乌梅散(1,2,4g· L-1)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能力的影响,并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药物干预后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复方乌梅散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能力,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率也明显增大,呈现剂量依赖性;浓度从2 g·L-1开始,即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迁徙,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抑制细胞侵袭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后,1、2、4 g·L-1分别对应38%、56%、76%的抑制率,且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迁徙、侵袭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锦勇;刘沈林;刘包欣子;吴坚;王瑞平;邹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

    目的 考察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对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摸索覆盆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有效部位.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12g生药/kg,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测试前30min,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用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腹腔注射,造成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检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能力.结果 覆盆子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均可不同程度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强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均有一定的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结论 覆盆子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具有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

    作者:黄丽萍;熊玉洁;赵梦岚;龚嘉华;谢一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对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并评价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5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枸橼酸氯米芬西药组)23例,经测定各内分泌激素、观察临床症状、检查B超、测定基础体温等评价患者是否妊娠,以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激素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周期排卵率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的临床疗效确切,存在较大的应用价值,提倡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茹秀丽;冯艳萍;孟亚丽;李义飞;张红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亚硒酸钠对枸杞总黄酮与枸杞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了亚硒酸钠(Na2SeO3)对枸杞子和枸杞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枸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 mg/ml)、0.1 mg/ml组、0.5 mg/ml组、1.0mg/ml组和2.0mg/ml组,每组10株.0.1、0.5、1.0、2.0mg/ml组1 kg土壤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O31.0ml,对照组无Na2SeO3.结果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而且随着Na2SeO3浓度的提高,枸杞体内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随之增加.结论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作者:董卫华;昝玉玺;李贞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参属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人参属植物在中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主要利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对人参属植物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和药理机制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能有效弥补该方法的不足.该文阐述了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代谢组学在人参属植物资源鉴定、质量评价、生态因子、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钟贵;王元忠;张霁;金航;张金渝;肖焱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进行穴位贴敷干预化疗延迟性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进行穴位贴敷防治化疗延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A组,64例,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 mg、地塞米松10 mg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观察1个化疗周期;观察组设为B组,共66例,连续观察2个化疗周期,第1个周期应用A组自拟健脾降逆汤制成巴布贴穴位贴敷,24h更换贴剂1次,时间为化疗第1~5天,贴敷穴位共包括:神阙、双侧足三里以及内关,共5处,第2周期止吐方案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2.73%;对照组用药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46.88%.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第1周期化疗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2.73%;第2周期用药后完全缓解率为48.48%.两组对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腹胀、便秘情况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5%、25%,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03%、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2周期腹胀、便秘情况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15%、17.27%,较第1周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制成的降逆巴布贴穴位贴敷能够提高化疗延迟性呕吐的缓解率,并能降低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栾祖鹏;张化芝;赵世义;黎晓鹃;张圣村;马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比较

    目的 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晚期NSCLC患者7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49例完全符合优势人群的标准,即东方人种、女性、腺癌和非吸烟者;21例不符合者作为非优势人群.均接受扶正抗癌方(250 ml,qd)联合吉非替尼(250 mg,qd)治疗.结果 49例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16例(32.7%),SD 30例(61.2%),PD 3例(6.1%),ORR为32.7%,DCR为93.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8.2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9个月.21例非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5例(23.8%),SD 9例(42.9%),PD 7例(33.3%),ORR为23.8%,DCR为66.7%;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4.6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7.9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一线治疗时,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的客观缓解率一致,均为21.4%.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可,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优于非优势人群.对于非优势人群,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可能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万垠;杨小兵;龙顺钦;邓宏;蔡姣芝;杨昌卫;河文峰;潘宗奇;周宇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外同治法对哮病虚哮证患者肺功能及白介素-8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内外同治疗法对哮病虚哮证患者肺功能及白介素-8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受试者通过网络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固本养肺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固本平喘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剂和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疗程10 d.观察肺功能、PEF变异率和白介素-8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8和PEF变异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内外同治疗法对哮病虚哮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和免疫指标.

    作者:姚明;于雪峰;王祺;乔世举;郭振武;范欣;金东益;孟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关于门诊中药不合格处方的分析和相应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中药不合格处方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 门诊中医处方相关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合格处方的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结果 研究选择的中药处方10000张中,不合格处方为1300张,占13%.处方不合格类型包括药名未规范使用、药物用法不明、未合格配伍、脚注不明确、用药剂量不当及未合格书写,其中,未规范用药占所有类型中的高比例(P<0.05).结论 针对门诊中药不合格处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将内容在工作中得以落实,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杜双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梗塞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梗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药物灌胃两周,分别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NO、ET、MDA、SOD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O、SOD降低,ET、MD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2∶0组、0∶1组NO、SOD均升高,ET、MDA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2∶1组NO、ET、SOD、MDA改变与2∶0组、O∶1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塞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永刚;钟伟;于远望;郑刚;王礼凤;尚俊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